太极运动疗法守护健康

太极运动疗法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以太极拳技法为主要表现形式,将人的自主调节功能发挥至极致,以改善人体功能障碍、开发自身潜能、增进身心健康的技能。

1、太极运动疗法理论基础

太极运动疗法主要以道家、佛家、儒家、武术、医家等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现代康复学、心理学、运动学为理论基础,特别是中医的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精气神理论。

对传统太极拳经典招式重新认识,并对其赋予新的养生内涵,使之能够有针对性的干预各类疾病。

2、太极运动疗法基本操作

太极运动疗法和其他中国传统功法一样,都以调身、调息、调神为基本操作。

调身、调息、调心是人自主调节自身的全部内容。人的任何操作性活动都不能脱离身体、心理和呼吸的调节,人体活动的差异只是这三调间侧重点的差异。太极运动疗法是将人的自主调节功能发挥至极致以增进身心健康的技能。

调身是调控身体静止或运动状态的操作活动,在于使身体的状态与太极疗法所要求的境界相应。调身的内容包括外在调控和内在调控两部分,前者是肢体外在间架、位置的调控,后者是肢体内在感觉、关系的调控。

调息是调控呼吸活动,在于通过呼吸调控而孕育和引导内气。调息的具体方式有胸式、腹式、胎息、停闭、提肛、发音呼吸等,调息是调身和调心的桥梁。

调心是调控心理状态的操作,在于改变日常意识活动的内容和方式,进入太极运动疗法的境界。调心的方式有意守、存想、入静等。

太极运动疗法的学习有一个从浅入深的过程,一般从三调分立到三调协同,再到三调合一,最终形成身心一体的运动。

3、太极运动疗法的特点

整体性:太极运动疗法是以改善整体机能状态、提高整体健康水平为目的的治疗方法。调节整体,加强整体,以整体带动局部,双向调节。

主动性:太极运动疗法以自我身心锻炼为主,注重调动自身的潜力,充分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4、太极运动疗法的适用范围

慢性疾病:糖尿病,高血压,肥胖,失眠等

运动系统疾病: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关节炎等引发的颈肩腰腿痛,不良体态引起的身体功能受限。

作者简介:

河南理工大学太极拳学院教师,博士,硕士生导师,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焦作市太极拳健康养生研究中心副主任,

中国康复医学会体育保健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

主要从事青少年体态矫正,颈肩腰腿痛运动康复,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失眠、癌症等慢性病的运动疗法调理。发表相关论文二十多篇,参与、主持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多项,出版运动健康服务、体育保健学、太极拳养生等多部教材。


太极运动疗法守护健康

太极运动疗法活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