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津紗線”區域品牌價值46億元,這個棉紡織產業集群做了些什麼?

“夏津紗線”區域品牌價值46億元,這個棉紡織產業集群做了些什麼?

一直以來,山東省夏津縣以植棉著稱全國,植棉面積穩定在20萬畝以上,素有“銀夏津”之美譽,是中國棉紡織名城。“夏津紗線”經中國質量認證中心評估的區域品牌價值達46億元,紡織產業儼然已成為夏津經濟發展的一張閃亮名片。


近幾年,紡織產業作為夏津縣傳統支柱產業,在設備自動化、智能化,產品多樣化、高端化等方面不斷提升,促進了產業集群的轉型升級。2019年,夏津縣紡織產業集群獲得山東省紡織協會“產業集群轉型優秀案例獎”。那麼,當前夏津縣紡紗產業發展如何?面臨哪些突出問題?企業如何轉型升級?


紡紗產業基礎雄厚

企業效益有所下降


夏津縣紡織產業共有約200萬錠的紡紗能力,佔山東德州市的50%。紡紗企業共有78家,包括環錠紡企業44家,氣流紡企業39家,其中5家企業既有環錠紡又有氣流紡。2019年該縣紡紗(含毛紡)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約53.90億元,實現利潤約3億元。2019年全年紡紗企業繳納稅費合計0.99億元,較2018年減少1022萬元,同比減少9.29%,由於受中美貿易摩擦和結構調整影響,部分環錠紡企業效益下降。


據介紹,夏津縣紡紗企業中,華夏津紡織有限公司規模最大,擁有25萬紗錠,其次是擁有14萬紗錠的夏津仁和紡織科技有限公司。該縣超5萬紗錠企業有8家,共有紗錠數75.8萬枚,佔全產業紗錠數的38%,對整個行業有較強的影響力。


2019年,夏津縣紡織企業共生產23.46萬噸棉紗,較2018年略有減少。夏津縣當地多數為棉紡織企業,產品以高配純棉紗為主,兼顧混紡、毛紡、半精紡及天絲、莫代爾、竹纖維紗線等新產品。其中,僅生產純棉紗線的企業有53家,約佔68%;生產混紡紗線、特種紗線的企業有22家,約佔28%;生產高品質羊絨紗線及混紡紗線的毛紡企業有3家,約佔4%。


夏津縣紡紗企業可以生產3支~60支範圍內的紗線,其中,主要產品以21支、32支、40支紗線為主,約佔全部企業的90%以上,21支以下及40支以上產品佔比較少,企業可以更改支數以滿足客戶的不同需求。


夏津縣棉紡織企業生產原料以皮棉為主,本地棉、新疆棉及進口棉均佔有一定比例,進口棉以美棉、澳棉、巴西棉為主。受國際貿易形勢影響,2019年,雖然享受棉花配額的企業個數及噸數均有所增長,但企業繳納滑準稅用於購買進口棉花的需求量下降,直接進口國外棉花總量由2018年的24991噸下降至22422噸,減少2569噸,下降11.45%,進口棉總量呈現緊縮狀態。


出口方面,夏津縣棉紗售出後製作成的服裝等產品出口比例高達60%以上,紗線需求受國外市場需求影響較大。


技改提升智能化水平

產學研促進成果轉化


近年來,面對嚴峻市場形勢,夏津縣紡織企業迎難而上,加快轉調步伐,不斷加大投入,進行智能化轉型升級,產業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持續提升,行業總體運行平穩,保持穩步增長。


夏津縣共有氣流紡紗機132臺、自動絡筒機335臺、細紗機約2500臺,其中,氣流紡紗機以瑞士立達、賜來福、蘇拉、日發、泰坦等系列機型為主;自動絡筒機以日本村田、意大利絡利安、薩維奧以及青島宏大等系列機型為主;細紗機以貝斯特420、經緯516、青澤420等型號為主。


近年來,夏津縣紡織產業不斷向自動化方向發展,78家紡紗企業中有59家企業擁有清梳聯流水線

,具備設備自動化基礎條件,特別是2016年以後,縱英紡織、瑞鑫紡織、同惠紡織、新時棉業等企業,紛紛新購置村田優寶絡以及托盤型自動絡筒機32臺,極大地促進了行業整體自動化水平的提升,使行業平均用工由100人/萬錠,下降到60人/萬錠左右,實現了半自動化。其中縱英紡織、瑞鑫紡織、天潤紡織等設備先進企業,在設備“清梳聯”的基礎上,應用“粗細聯”、“細絡聯”,由1名工人照看2~3臺自動絡筒機,主要處理設備故障,逐步實現了自動化,使用工下降到30人/萬錠以內,較行業一般水平節省人工成本70%以上。


夏津縣工業和信息化局黨組副書記郭立軍介紹,2019年~2020年,全縣紡織產業共有25個新建項目或技改項目,總投資35.4億元,全部項目建成後可實現新增銷售收入50億元,新增利潤7.2億元,稅收2.4億元。截至2019年底,11個項目已經建設完成,實現了紡織產業整體產能提升及設備的進一步升級。


當然,進行產業的轉型升級,不僅要靠設備的更新換代,更要加碼產品研發。


仁和紡織就是進行產學研合作的示範企業。“棉紡織企業單靠自身進行高新技術改造太難了。”仁和紡織總經理曹端山說。據介紹,夏津仁和建立了第一家省級工程實驗室——海藻纖維紗線產品研發工程實驗室,和全市第一家公共技術服務機構——夏津縣棉紡織產業研發檢測中心,還與東華大學合作,建立當地第一家棉紡織領域院士工作站;與東華大學教授覃小紅合作,轉化高效抗菌微亞微米纖維混紡紗線項目,與青島大學教授夏延致合作,開發天然環保海藻纖維紗線產品研發項目。仁和紡織因此成為當地棉紡織行業第一家省級高新技術企業,仁和紡織技術中心被認定為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功能性、差別化纖維紗線佔比從20%到80%,效益成幾何倍數增長。


“用創新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傳統產業動能轉換的關鍵。”夏津縣縣長高善玉

說,有了示範帶動,夏津縣天潤、豐潤等棉紡織企業紛紛與廈門大學、東華大學、青島大學等高校建立合作關係,大力開發功能性、差異化紗線。夏津縣棉紡織產業研發檢測中心提供的免費研發檢測服務從十幾項增加到360多項,引進轉化科技成果項目100多項。


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

缺少完整產業鏈企業


夏津縣棉紡織產業的發展成績有目共睹,但也同時面臨著一些問題。產品方面,儘管近些年來開發了羊絨、化纖等原料的毛紡、混紡紗線,但純棉紗線產量仍佔到全部紗線產量的95%以上,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


在紡織產業鏈條方面,夏津縣紡織產業集群以紡紗企業為主,織布企業及服裝企業佔比較少,且缺少印染這一環節。


此外,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突襲讓紡織行業陷入需求低迷的局面,紡織企業普遍面臨生存危機。對此,專業人士認為,2020年夏津縣紡織服裝產業將會面臨一次較大的行業調整,市場需求倒逼產業轉型升級,預測將會有一批設備落後、生產效率低、負債率高的企業遭到淘汰,傳統紡織行業運行壓力將更加嚴重,技術設備先進、人工成本比例較小、能夠隨著市場需求調整產品方向的企業將會迎來新的經濟增長點,在產品多樣性、產業規模、節能高效等方面將會有較大提升。



開展雙招雙引完善產業鏈

引導行業走綠色發展之路


為促進夏津縣紡織產業集群進一步發展,夏津縣從以下三方面著手,引導產業向自動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一是實施雙招雙引,豐富原料及產品類型,拓寬產業鏈條。夏津縣植棉面積已經由最高峰時期的65萬畝下降到30萬畝,本地原料減少,若保持現有紡織規模不大幅縮減,需要擴充原材料來源。目前,夏津縣已經引進多個產業項目,包括鴻泰鼎新材料“年產10萬噸Lyocell纖維項目”及津絲新材料“多頻譜合金長絲紡織新材料項目”,可新增萊賽爾及合金長絲兩種紡織原料類別。其中,萊賽爾項目採用最先進的溶劑法生產纖維素纖維,具有優良的懸垂性、透氣性和穿著舒適性,應用於非織造布領域、服用領域及航空航天、軍用領域,年產10萬噸萊賽爾可為夏津縣24萬噸的年紡紗能力提供40%的原材料,既可為產業提供豐富的高檔原材料,又能提升紗線品質,將是當地紡織服裝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一環。合金長絲纖維是非傳統纖維,具有抗靜電、除病菌、防輻射、產生遠紅外釋放負離子等功能,對於開發新的混紡紗線提供新的方向。


二是鼓勵企業實施技術改造,引導產業向自動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要實現產業轉型升級,在對外招引的同時,需要繼續鼓勵企業開展新一輪技術改造。引導企業建設智能生產線、智能車間、智能工程,著力打造“數字車間”和“智慧工廠”。引導企業加大對再生原料的應用,促進產業綠色化、循環化發展;提升企業技術水平,突破技術瓶頸,實現高支高密100支以上高檔襯衫用紗量產;落實獎勵政策,鼓勵企業通過新上設備、引進先進技術和高端人才,生產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產品,推動紡織產業提檔升級。


三是創新銷售模式,提升管理水平,形成全產業鏈條。為應對中美貿易摩擦及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處於產業鏈末端的服裝家紡產業,採取由出口轉內銷,由批量訂單銷售模式改為線上銷售模式,其中,費特製衣由於美國疫情影響,貨物運輸受影響,該企業利用網店銷售,對於緩解庫存壓力取得良好效果。下一步,夏津縣計劃引導鼓勵企業充分發揮網絡平臺作用,比如通過“棉花寶”等軟件線上比對購買原料,通過網店售賣產品,將外貿產能注入到內部市場中。


文 | 本報記者 魏詩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