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洪庄杨镇王湾村村民徐秋贞

记洪庄杨镇王湾村村民徐秋贞

微风轻拂,波光潋滟。

4月22日,笔者来到洪庄杨镇王湾村的一处河坡上,一群蛋鸭有的在吃食,有的在河里肆意游动,熙熙攘攘,格外热闹。

“感谢党的好政策,让我家不仅脱了贫,还过上现在的好日子。”村民徐秋贞看着正在抢食吃的2000多只蛋鸭,感慨地说。

今年50岁的徐秋贞家中四口人。原籍许昌市襄城县的徐秋贞,于1991年嫁给王湾村村民王洪超。婚后夫妻在外地做些小生意。有了孩子之后,他们便带着孩子回到了家乡,养些蛋鸭,靠卖鸭蛋维持生活,虽不是大富大贵,却也平安幸福。

天有不测风云。2014年,正当壮年的王洪超突然得了心血管疾病,在郑州做了几次手术后,虽然把人从鬼门关拉了回来,但身上的大血管换成了人造血管,从此不能干重活。为了给丈夫治病,徐秋贞将亲戚朋友都借遍了,欠了几十万元的外债。2016年,徐秋贞家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灾祸来临时徐秋贞的女儿正在上初中,儿子只有4岁。面对年幼的一双儿女,徐秋贞没有被生活的苦难所打垮,为了赚钱补贴家用,她一边照顾家人,一边继续养蛋鸭、卖鸭蛋,用柔弱的肩膀挑起了家庭的重担。

“幸亏有党的好政策,我丈夫二十几万元的手术费几乎全报销,身体现在也基本恢复了。村干部还为我申请了小额无息贷款,让我扩大养殖规模。”徐秋贞感激地说。

记洪庄杨镇王湾村村民徐秋贞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丈夫的身体恢复后,徐秋贞两口子决定扩大蛋鸭养殖规模,利用洪庄杨鸭蛋的名气,售卖鸭蛋,改变家庭现状。

村委会得知他们的想法后,为他们家申请了5万元小额无息贷款,加上前期向亲戚朋友四处筹借的,徐秋贞两口子流转了3亩河坡地,搭建了3个大棚作为蛋鸭窝棚,购买了2000只小鸭苗,开始了“鸭倌”生涯。

捡鸭蛋、装筐、打食、喂食……徐秋贞每天早上5点多就起床,捡近1500只鸭蛋,每天还要为蛋鸭打出500公斤饲料,几年来就这样日复一日地坚持了下来。她家的鸭蛋一般都整车销往南阳、郑州、平顶山等地,每隔几天客商就会开着货车来拉鸭蛋。根据客商需要,每次卖给他们1000至3000斤不等。

“这几年真的是辛苦秋贞了。她就是我们家的顶梁柱。”谈起徐秋贞对家庭的付出,王洪超感激地说。由于身体原因,王洪超只能干些联系客商等轻活儿,脏活儿、累活儿都得让妻子干,他对此总是既无奈又心疼。通过夫妻俩的共同努力,2018年底,徐秋贞家顺利脱贫。

记洪庄杨镇王湾村村民徐秋贞

虽然脱了贫,但徐秋贞家享受的各种扶贫政策却没有减少。“特色种养补贴、小额信贷分红、学生教育补助及雨露计划、代缴新农合参保费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徐秋贞掰着手指头逐一细数起这些年享受的扶贫政策。

就这样靠着努力和政策扶持,徐秋贞家不仅脱贫致了富,还于去年将家里的4间两层房子全部翻新,安装了空调,买了新家具。

“女儿今年就本科毕业了,儿子也上初中了,生活真是越来越有奔头了。我和丈夫愿意利用我们掌握的养殖技术和销路,帮助更多的乡亲,带领大家共同致富。”看着眼前蓝天白云、群鸭嬉戏的景象,徐秋贞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吴丁玲 屈丛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