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嘉應觀的這倆“姊妹”太傳奇了!

姊妹椿


  陽光大好,春意正濃,攜三五好友,帶一兩心情,去武陟縣尋訪黃河第一觀——嘉應觀。


  嘉應觀,當地人俗稱“廟宮”,是雍正皇帝為了紀念和封賞治理黃河的功臣而建,耗資288萬兩白銀,氣勢恢宏,有“北京小故宮”的美譽。在導遊小姐姐的帶領下,我們一行人開始遊覽:酷似皇冠的御碑亭,“五體投地”的大榆樹,不結蛛網的無塵殿,天下一絕的龍鳳圖……讓我移不開目光,挪不動腳步,但最讓我感動的還是東大殿門前的姊妹椿。


  “啊,姊妹椿已經長這麼大了!我前幾年來的時候,它們還沒有這麼高、這麼粗。”朋友驚呼。姊妹椿是長在東大殿門前的兩棵椿樹,它們不是香椿,也不是臭椿,方圓百里之內,找不到這樣的品種。我們猜:是鳥兒帶來的種子吧。每年春天,姊妹椿發出新芽,葉子和我們平時吃的上海青的葉子一模一樣,之後才會從這些貌似上海青上長出椿樹葉,下面“上海青”的葉子是上面椿樹葉子的幾倍大,就像一個個蓮花寶座。如果不是親眼所見,實在令人難以置信。導遊說,它們是白椿。


  姊妹椿的故事不像觀內的其他傳說一樣歷史悠久,動輒幾百年、上千年,甚至更久遠。它們的生命始於1991年的夏季。一天,忽降雷雨,雨過天晴,觀內的積水沒膝深,當人們把水排幹後,驚奇地發現東大殿屋簷下的石縫中長出兩棵小椿樹苗,正好位於殿門兩側,像兩個小童子,守著殿門。椿樹是百樹之王,有興旺發達之兆,是吉祥樹,觀內的工人小心地呵護著它們成長。幾年過後,兩棵椿樹長得亭亭玉立,好似兩個美麗的少女,它們的外形極其相似,又是同年同月同日長出來的,就像雙胞胎姐妹,人們給它們起名叫“姊妹椿”。到了1999年,眼看兩棵椿樹就要頂著屋簷了。工人們怕影響椿樹的生長,又怕破壞大殿,就打算把它們從屋簷下移到大殿前的空地上。當工人把兩棵樹的根挖出來時,發現它們竟然是連在一起的。哦,“本自同根生”,你中有我,我中也有你,它們真的是孿生姐妹呀!只顧抬頭看它們神奇的葉子,等我低下頭來,忽然發現南邊那棵樹比北邊的粗壯,就好奇地問導遊是怎麼回事。導遊講:有一年,遇上了惡劣天氣,北邊的椿樹受傷折斷了,工人心疼不已,用鐵環把樹幹對接在一起,又用支架固定起來,希望它能活下來。第二年春天,在人們期待的目光中,枯木長出了新芽。


  我想,樹也有靈性吧。它能活下來,一定是捨不得身邊的姐妹。如果它悄悄地乾枯而死,另一棵會不會因悲傷失落,也隨之而去。它們同根而生,血脈相連,互相依偎,互相支撐。我們的兄弟姐妹不也是這樣嗎?如今,姊妹椿長得枝繁葉茂,它們在春日的微風中婆娑起舞,快樂無憂。


  嘉應觀有許多神奇的故事、動人的傳說,我卻獨獨忘不掉東大殿門前的姊妹椿……


作者:毋趁心,焦作市馬村區實驗學校語文教師,全國優秀教師,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熱愛孩子。喜歡沏一杯清茶,聽一首老歌,喜歡在靜謐的午後,與文字相約。相信心中只要有夢,腳下就會有路。


誦讀者:秦喜枝,教育工作者,榮獲市級獎項,喜愛朗誦,全民悅讀焦作閱讀會、焦作月季朗誦藝術團精英,焦作市朗誦與語言藝術學會骨幹成員,代表月季朗誦藝術團榮獲“出重彩 更精彩”焦作市大型詩歌吟唱比賽三等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