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浮沉-香云纱

古语有言:纱细轻薄,着于身,遇风而响,故作“响云”。

千年浮沉-香云纱

香云纱,即响云纱,本名莨纱、莨纱绸,是广东省的一种古老的汉族手工织造和染整制作的植物染色面料。在明永乐年间(约15世纪),广东开始生产并出口香云纱。20世纪四五十年代香云纱曾流行于岭南。

千年浮沉-香云纱

对于香云纱的起源,民间有着这样一个传说:

珠三角渔民用薯莨浸泡渔网使渔网变的坚挺耐用,渔民在浸泡渔网时衣服上也染上了薯莨汁。久而久之,渔民的衣服和他们所在的工作环境河涌的河泥发生变化。渔民觉得衣服浸泡了薯莨汁后,衣服也像渔网那样坚挺了,再加上沾染了河泥,也就使得衣服发出了黑色的光泽,而且衣服越穿越柔软耐用。因此,渔民在浸泡渔网时,也开始浸泡自己日常生活的衣服。珠三角当时到处都是桑基鱼塘,人们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因丝绸面料用久了较易发黄,并易绉,不耐穿,生产丝绸的工人逐渐将这种渔民浸泡织物的方法,用于浸泡丝绸面料上。这就是莨纱绸染整的前身。

千年浮沉-香云纱

自古以来,香云纱作为难得一见的纱绸精品,以其凉爽宜人、极富风骨的特点深受当时富贵人家的喜爱。其价格之昂贵,也正如其质量之上乘。

千年浮沉-香云纱

香云纱几经浮沉发展至今,已逾千年。其兴衰命运与中华民族的起落相合,从清末开始到二十世纪初因社会穿着的习惯改变以及外来纺织品进入市场而受到重创。在纱绸中独树一帜的香云纱由此被暂时地敛蔽了曾经耀眼的光芒。然而,随着新中国的建立,民族工业的迅猛发展,香云纱又一次迎来了久违了春天。

千年浮沉-香云纱

随着香云纱制造业的复苏,独具匠心的纺织工人们在原来只能织单一平纹纱的织机上进行了改革,发明了马鞍丝织提花绞综,创造出具有钮眼通花图案的新产品。这一发明,无疑给香云纱的发展打了一剂强心针,也让我们得以在如今大好的时代重见这一项跨越千年的制纱技艺。

千年浮沉-香云纱

到了二十世纪末,深圳、浙江等地企业家创新性地在传统的香云纱面料上融入时尚元素,推出了用香云纱面料设计制作的成衣。这些成衣一经推出,便迅速博得了大家的喜爱。这也成功地赋予了香云纱在新时代的新定位和新色彩,将其带入大众的视野,又一次使香云纱成为了炙手可热的纱绸精品。

千年浮沉-香云纱

2008年6月,顺德“香云纱染整技艺”成功申报成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2009年6月12日,坚持传统香云纱工艺的顺德伦教成艺晒茛厂的梁珠获颁香云纱项目国家级传承人纪念章。

千年浮沉-香云纱

香云纱可以说是最佳的夏令服装面料了。这种纱绸穿着不仅凉爽舒适,还耐日晒水洗。由于它制作工艺独特,数量稀少,更有“软黄金”的美誉。当香云纱遇上现代的时尚元素,其轻透而极具风骨的特色就被淋漓尽致地显现了出来,无疑是时尚和温婉完美结合的首选!

千年浮沉-香云纱

千年浮沉-香云纱

千年浮沉-香云纱

仲夏之夜,风过纱鸣。

在无限靠近自然的灵魂中,

愿每一个女孩都能够

披上一袭纱衣,优雅地做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