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商基金看行業之電子材料:“國產替代”乘風破浪進行時

2012年,國務院提出新材料等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點發展方向和主要任務;2015年,《中國製造2025》正式發佈,明確新材料產業為十大重點發展領域之一;2017年,四部委聯合制定《新材料產業發展指南》,全力推動“突破重點應用領域急需的新材料,佈局一批前沿新材料”。

時至今日,亟需突破和實現高質量製造的國產新材料行業,目前發展現狀和前景如何?又會存在哪些A股相關的投資機會?

華商基金研究員安迪對此表示,半導體、面板製造產業已經轉移到國內,中國電子材料國產替代進程加速,行業保持高速成長,發展前景廣闊。目前看,拋光液、前驅體材料將成為長期優質賽道。

“產業轉移+國產替代”帶來大機會

華商基金研究員安迪判斷認為,電子材料面臨半導體、面板產業轉移至中國大陸和國產化替代的大機遇,我國電子材料在當前的環境下具有很好的發展前景。

首先,半導體、面板製造產業已經轉移到國內。國內在建和規劃的芯片產能是當前的2.6倍,LCD面板產線方面日韓也在退出市場,OLED面板主要是我國和韓國在大力發展,下游產業的崛起為上游本土材料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土壤。

其次,國家意志的推動。在半導體領域,我國通過大基金聯合社會資本扶持,增加了對上游設備和材料的重視。同時,受當前複雜的國際形勢及一些突發事件的影響,為保證自身供應鏈的安全,也促使國內電子材料產業加快國產化替代的進程。

此外,國內完善的工業化體系也在幫助和支撐電子材料的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半導體逐漸面臨摩爾定律的極限,即技術進步和創新速度變慢,這也為國內電子材料企業追趕日本和歐美企業提供了時間。

拋光液、前驅體材料或為長期優質賽道

在華商基金研究員安迪看來,目前市場電子材料主要包括半導體材料和麵板材料兩大類。

從當前“半導體材料”賽道來觀察,拋光液、前驅體材料能夠部分實現國產替代,且技術壁壘較高,具備了長期成長空間。同時,拋光墊的壁壘也相對較高,且國產企業替代意願強烈,值得長期關注。

面板材料方面,過去10年國內混晶企業已成功實現了國產替代,當前國產化率40%,處於很高的水平,後續依然有提升空間但是速度會比較慢。其中,OLED面板處於快速成長期,OLED材料也跟隨下游快速發展。

電子材料行業研究應注重“供應鏈”

“電子材料的行業特點與傳統大宗品完全不同,因此在研究方法上,我會區別於大宗品的供需景氣度分析。考慮到電子材料是電子行業的產業鏈上游,因此會比較注重供應鏈研究,即材料企業對下游製造端客戶供應鏈的邊際變化。”華商基金研究員安迪分享自己的電子材料研究心得。

在具體的實地調研中,華商基金研究員安迪會根據材料是否實現對製造企業批量供貨,把電子材料行業投資分為主題類投資和成長股投資,關注重點有所不同,主題類投資會主要關注短期事件的催化,成長股投資則側重中長期兌現和業績增長等。

風險提示:以上觀點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基金投資需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