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浆发生爆炸,一岁女孩手臂被烫伤,到底是谁的责任?

豆浆,以其营养丰富且物美价廉被大众所喜爱。高钙高蛋白,脂肪却很低,所以老少皆宜。

寒冷的冬天早晨,买一杯热气腾腾的豆浆,既能暖手,又能果腹。如此受欢迎的豆浆,有这么一家人却对其敬而远之,可以说谈“豆浆”而色变。因为他们说遇到了“会爆炸的豆浆”。

豆浆发生爆炸,一岁女孩手臂被烫伤,到底是谁的责任?

“豆浆炸了,把孩子烫成这样,孩子天天晚上哭”,徐女士对记者说。

一个一岁多的孩子,整个手臂都被烫伤,自然是见者伤心、闻者落泪。豆浆怎么会爆炸?“特别热的豆浆直接就封杯了,也没提醒说热,包装好就放我女儿旁边了,我转个身豆浆就炸了”,心有余悸的徐女士这样说。“来买个豆浆都有这么大的安全隐患,这对消费者都是一个不负责任的表现”,徐女士对于卖豆浆的也很愤怒。

卖豆浆的店长自然不认为豆浆会爆炸。“烧一杯100度的热水,封口也不会爆炸,会爆炸的话还会当手榴弹用”。“要精神损失费、营养费、误工费,我们卖杯豆浆2元钱,给我们要2万”,对于赔偿,店长叫苦不迭。

豆浆发生爆炸,一岁女孩手臂被烫伤,到底是谁的责任?

对此,徐女士表示,双方一块去除疤机构问了,除疤可能要2万块钱左右。

“你说她骂父母对吗?”,“她老公还吐我一脸唾沫”,这名负责人脸上满是委屈。“天天拿大喇叭,整个牌往我们店门口一竖,我们一天比平常少卖500多块钱”,店长的无奈溢于言表。对于孩子被烫伤,负责人表示是豆浆撒在手上了。

“塑封的漏是非常紧的,我抱着孩子是不会开的”,徐女士坚持认为是豆浆炸了烫伤了孩子。“也不能说责任都归我们,作为大人对小孩都有一个监护权”,该店负责人认为孩子父母也有责任。

豆浆发生爆炸,一岁女孩手臂被烫伤,到底是谁的责任?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我们来分析下豆浆到底会不会爆炸。同时,论证一下豆浆当手雷的可行性。

常见的传统的爆炸分为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密封环境压力过大膨胀爆炸,这是传统意义的爆炸。比如鞭炮和炸药。点燃炸药即使不密封,瞬间剧烈燃烧甚至爆燃,会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产生的气体无处释放或释放过慢,局部气压瞬间增大,这就会产生爆炸和冲击波。

第二种其实是炸裂,不能称为爆炸。比如把热水倒进不合格的玻璃杯,因为导热不够快而且容器材质延展性差。接触热水的局部热涨过快,而没接触热水的部位维持原状,玻璃杯因此炸裂。题外话:向玻璃器皿中倒热水时应先少倒一点,晃一晃进行预热。

豆浆发生爆炸,一岁女孩手臂被烫伤,到底是谁的责任?

这件事显然不是第二种情况。因为豆浆的容器是纸杯或者塑料的,有很好的延展性。难道是第一种?因为杯子被密封,热的豆浆不断挥发水蒸气,而且被密封进的空气受热膨胀,所以爆炸了?我认为这种可能性几乎不存在。即使豆浆的温度能达到100度以上,也不存在能把密封杯子炸开的能量。

举个生活中最常见的例子。热水瓶中装满刚烧开的热水,堵上木质瓶塞,会被气压顶的“砰的一声飞起”。但那是在首先有足够多的热水,其次热水瓶中的热水损失的热量忽略不计,热水瓶很坚固不会因为受一点点压力就产生形变,这些条件缺一不可。豆浆杯?一杯豆浆才多少?能包含多少热量?豆浆杯不保温,现在这种天气很快就变室温了。封豆浆杯的那层塑料膜一受热气就会鼓起来,自然就卸了压了。

再开个玩笑。要是这个办法可行,我们八年抗战就不会因为缺少弹药而去抡大刀片子了。改造一下迫击炮,天天往小鬼子头上扔热水弹就可以了。这东西物美价廉,炸不死你也烫死你。除非小鬼子是“死猪不怕开水烫”。

我们没在现场目睹,也没有视频资料,以上的这些只是依据自己的经验的一点推测,不足为凭。

但是,我还是想搞明白一点。豆浆是热的,不管孩子是否知道,大人总该知道的。烫到孩子的手臂证明豆浆是在孩子手里。妈妈当时在做什么?那么热的豆浆,为什么会被孩子接触到。是谁把豆浆交到孩子手中的?店里的服务生把豆浆封口后给了谁?如果是直接给了孩子,那么作为监护人和孩子母亲的妈妈,她当时阻止了么?

豆浆发生爆炸,一岁女孩手臂被烫伤,到底是谁的责任?

事情已经发生了,希望孩子能痊愈,不要留下疤痕。也希望为人父母的多长点心吧,把精力用到如何保护孩子身上来。而不是事后的国骂和堵门闹事、索要赔偿。

不禁又想到了前几天那位因为妈妈去汗蒸而摔亡的可怜的2岁小男孩。

多一点对孩子们的关心和关注,尤其是幼儿,因为他们真的还不明白什么是危险。那样可以避免很多悲剧的发生。

少一点马后炮般的抱怨和追责,尤其是家长,因为社会真的不欠你们什么。这是一种很不好的风气和苗头,而且正在愈演愈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