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漿發生爆炸,一歲女孩手臂被燙傷,到底是誰的責任?

豆漿,以其營養豐富且物美價廉被大眾所喜愛。高鈣高蛋白,脂肪卻很低,所以老少皆宜。

寒冷的冬天早晨,買一杯熱氣騰騰的豆漿,既能暖手,又能果腹。如此受歡迎的豆漿,有這麼一家人卻對其敬而遠之,可以說談“豆漿”而色變。因為他們說遇到了“會爆炸的豆漿”。

豆漿發生爆炸,一歲女孩手臂被燙傷,到底是誰的責任?

“豆漿炸了,把孩子燙成這樣,孩子天天晚上哭”,徐女士對記者說。

一個一歲多的孩子,整個手臂都被燙傷,自然是見者傷心、聞者落淚。豆漿怎麼會爆炸?“特別熱的豆漿直接就封杯了,也沒提醒說熱,包裝好就放我女兒旁邊了,我轉個身豆漿就炸了”,心有餘悸的徐女士這樣說。“來買個豆漿都有這麼大的安全隱患,這對消費者都是一個不負責任的表現”,徐女士對於賣豆漿的也很憤怒。

賣豆漿的店長自然不認為豆漿會爆炸。“燒一杯100度的熱水,封口也不會爆炸,會爆炸的話還會當手榴彈用”。“要精神損失費、營養費、誤工費,我們賣杯豆漿2元錢,給我們要2萬”,對於賠償,店長叫苦不迭。

豆漿發生爆炸,一歲女孩手臂被燙傷,到底是誰的責任?

對此,徐女士表示,雙方一塊去除疤機構問了,除疤可能要2萬塊錢左右。

“你說她罵父母對嗎?”,“她老公還吐我一臉唾沫”,這名負責人臉上滿是委屈。“天天拿大喇叭,整個牌往我們店門口一豎,我們一天比平常少賣500多塊錢”,店長的無奈溢於言表。對於孩子被燙傷,負責人表示是豆漿撒在手上了。

“塑封的漏是非常緊的,我抱著孩子是不會開的”,徐女士堅持認為是豆漿炸了燙傷了孩子。“也不能說責任都歸我們,作為大人對小孩都有一個監護權”,該店負責人認為孩子父母也有責任。

豆漿發生爆炸,一歲女孩手臂被燙傷,到底是誰的責任?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我們來分析下豆漿到底會不會爆炸。同時,論證一下豆漿當手雷的可行性。

常見的傳統的爆炸分為兩種情況。

第一種是密封環境壓力過大膨脹爆炸,這是傳統意義的爆炸。比如鞭炮和炸藥。點燃炸藥即使不密封,瞬間劇烈燃燒甚至爆燃,會產生大量的氣體和熱量,產生的氣體無處釋放或釋放過慢,局部氣壓瞬間增大,這就會產生爆炸和衝擊波。

第二種其實是炸裂,不能稱為爆炸。比如把熱水倒進不合格的玻璃杯,因為導熱不夠快而且容器材質延展性差。接觸熱水的局部熱漲過快,而沒接觸熱水的部位維持原狀,玻璃杯因此炸裂。題外話:向玻璃器皿中倒熱水時應先少倒一點,晃一晃進行預熱。

豆漿發生爆炸,一歲女孩手臂被燙傷,到底是誰的責任?

這件事顯然不是第二種情況。因為豆漿的容器是紙杯或者塑料的,有很好的延展性。難道是第一種?因為杯子被密封,熱的豆漿不斷揮發水蒸氣,而且被密封進的空氣受熱膨脹,所以爆炸了?我認為這種可能性幾乎不存在。即使豆漿的溫度能達到100度以上,也不存在能把密封杯子炸開的能量。

舉個生活中最常見的例子。熱水瓶中裝滿剛燒開的熱水,堵上木質瓶塞,會被氣壓頂的“砰的一聲飛起”。但那是在首先有足夠多的熱水,其次熱水瓶中的熱水損失的熱量忽略不計,熱水瓶很堅固不會因為受一點點壓力就產生形變,這些條件缺一不可。豆漿杯?一杯豆漿才多少?能包含多少熱量?豆漿杯不保溫,現在這種天氣很快就變室溫了。封豆漿杯的那層塑料膜一受熱氣就會鼓起來,自然就卸了壓了。

再開個玩笑。要是這個辦法可行,我們八年抗戰就不會因為缺少彈藥而去掄大刀片子了。改造一下迫擊炮,天天往小鬼子頭上扔熱水彈就可以了。這東西物美價廉,炸不死你也燙死你。除非小鬼子是“死豬不怕開水燙”。

我們沒在現場目睹,也沒有視頻資料,以上的這些只是依據自己的經驗的一點推測,不足為憑。

但是,我還是想搞明白一點。豆漿是熱的,不管孩子是否知道,大人總該知道的。燙到孩子的手臂證明豆漿是在孩子手裡。媽媽當時在做什麼?那麼熱的豆漿,為什麼會被孩子接觸到。是誰把豆漿交到孩子手中的?店裡的服務生把豆漿封口後給了誰?如果是直接給了孩子,那麼作為監護人和孩子母親的媽媽,她當時阻止了麼?

豆漿發生爆炸,一歲女孩手臂被燙傷,到底是誰的責任?

事情已經發生了,希望孩子能痊癒,不要留下疤痕。也希望為人父母的多長點心吧,把精力用到如何保護孩子身上來。而不是事後的國罵和堵門鬧事、索要賠償。

不禁又想到了前幾天那位因為媽媽去汗蒸而摔亡的可憐的2歲小男孩。

多一點對孩子們的關心和關注,尤其是幼兒,因為他們真的還不明白什麼是危險。那樣可以避免很多悲劇的發生。

少一點馬後炮般的抱怨和追責,尤其是家長,因為社會真的不欠你們什麼。這是一種很不好的風氣和苗頭,而且正在愈演愈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