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性和人类性

从人是一种动物说起

人是一种动物,一种进化而来的动物

人是进化的一环,生物进化论具有普适性

人也具备进化论思想得核心特性

进化论思想的核心观点

生存竞争 适者生存

我们不断进化、变异、竞争、适应得目的是为了生存,更好的生存,长久的生存,这是物种最基本的需求,必须先存在,生存下去。只有先生存下去,其他才开始有意义。

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为了生存,更好的生存,会导致生存竞争和适者生存,不适者被自然选择淘汰掉,一切都是围绕求存展开的。人不但面临物种间竞争,也面临物种内竞争。

求存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趋利避害

在资源不足的前提下,动物总是趋利避害,从最简单的单细胞动物到人都是如此。为了求存,更好的生存,当遇到利于生存的东西,我们本能的会趋利,遇到不利于生存的东西,我们会本能的避害。

当遇到利于生存的东西,我们总想得到更多,我们的动物本能很诚实,求存的前提是资源不足的前提,但有些时候资源会充足,我们会遵从动物求存本性,获取远超自己生存需求的资源。例如:肥胖

不加限制的趋利这种行为,在人性里别称贪婪

不加限制避害的这种行为,在人性里别称恐惧。

贪婪和恐惧的行为由趋利避害而来,是利于人生存的,但是我们又为何受其折磨呢?让我们备受折磨的是这二者所诞生的情绪,不是行为本身!

人的动物性和人性

人是一种智慧动物,包含两部分动物性和人性

动物性:生理需求、生存繁殖、竞争、生存等

人性:情绪、情感、信仰、高级语言、深度思考

人性是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人性也是物种行为的范畴,建立在动物性的基础之上,人性是更高层次的物种行为,二者相互影响和互相映射。

进化的目的是保证物种种群的生存,不是个体

例如:当一个人吃了很苦的东西,露出痛苦的表情,其他人也就不会去吃了

动物性(味觉)---------人性(情绪)---------动物性被抑制

人性(情绪、语言等)是极为重要的,尤其杜宇动物性衰退比较严重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反馈的过程,期间动物性是相互映射的。

贪婪行为:满足、高兴、幸福等情绪

恐惧:害怕、担心、惊恐、恐慌等情绪

进化为达为求存在的目标,它必须使人产生愉悦的情绪,促使人上瘾,这样下次的时候,人还会这么做,这样才可以达到目的。例如:性

贪婪和恐惧的行为和情绪是人固有的动物本性,只要你承认你自己是一种动物,它就是你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必然存在。

当二者共同存在时,人的本能会陷入无法决断的状态,焦虑由此产生,折磨也由此产生。

这也是交易反人性的其中一个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