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孩子,未来养老的唯一保障

鉴于目前的生育困境和人口结构,我们国家将不可避免地迎接深度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未来,每个人都会面对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那就是养老问题,应该如何规划养老,存多少钱才够养老?

答案是,对于普通人来讲,存多少钱都未必够。除了极个别的富豪,作为一般工薪阶层,不管你找到多少理财工具,其收益都不足以解决养老问题。

为什么呢?

未来的社会养老服务能力,本质上取决于未来社会的财富生产能力,未来的财富生产能力直接又取决于未来的人口数量和生产效率。而未来的人口数量(可参加生产的年轻人口数量)是不足的,较少的人口生产的财富,去供养较多的人,会出现价格飞涨、通货膨胀的局面。我们现在假设一下,假如所有中国人现在都不生孩子,那么等大家都失去劳动能力那一天,社会会是什么局面呢?所有的物质财物,那些维持生计的食品等,顶多维持2年的存量。然后,就会出现价格失灵的现象,通货膨胀会达到恐怖的级别,任何一个可以满足生存的物品的价格都会暴涨,很多物品,即便是加价也难以买到。当然,这种局面断然不会出现,但是其原理是一样的。年轻人口的下降,会使得未来出现较多的需求和较少的生产,通货膨胀和价格高涨的程度将会超过你现在的所有预设。不管什么理财产品、保险计划可能都不足以应付这种情况。

实际上,通货膨胀一直存在并在持续,我们可以通过我们历年物价的变动,来直观感受通货膨胀的速度。比如,在80年代末的万元户已经属于十分富有的团体,而现在要达到当时万元户的水准,至少需要1000万左右。改革开发以来,物质财富虽然增长迅速,但其速度还是落后于货币购买力的贬值速度。在80年代,1根冰棍可以只卖5分钱,现在随便1个冰激淋要卖到4、5元。老一辈的人,挣了一辈子的钱,到最后积攒的钱也就是现在年轻人半年到1年的工资而已。

如下图,统计局公布的2008年到2017年的通货膨胀率。M2增速减去GDP增速,即为通货膨胀率。

以上,通货膨胀率只是保守估计,按照该保守估计,物价也大概每3-5年翻一番。

那么,未来的社会大概率地继续延续这种通货膨胀速度。适度通胀是发展经济的需要,社会及经济需要保持活力,必须维持适度的通胀水平,让年轻人多挣到钱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未来社会大概率会一直这样走下去。当然也不排除恶性通货膨胀的发生,毕竟现在还处于人口红利期,当人口红利结束,年轻人大量减少,通货膨胀也许会加速。

除通货膨胀外,另一个影响未来社会养老能力保障水平的是未来社会的生产效率。比如,人工智能的出现,未来是否可以用大量的机器人提供养老保障服务呢?这也是很多人减少生孩子的借口。

首先,不排除这种可能情况的出现。但是,目前的人工智能技术仍然基于“冯诺依曼——图灵机”的体系,本质上仍是算法和穷举,基于大数据基础的分析和算力而已,这是一个高度稳定的结构,只能完成结构性的计算任务,其距离真正的人工智能还远着呢,未来能否设计出一种新的算法体系,是否能取得这种突破,还不可知(挺难的),人工智能技术不能突破,就不能真正设计出面对复杂应用场景的机器人。

除了人工智能之外,农业的生产技术在近几十年来,并未出现大的突破(很多自动化、化肥等技术也出现好几十年了),生产效率并未提高太多。当然,有人可能会说,近10多年来,我们国家农业生产产量和效率确实也提高不少啊!其实,那只是由于我们长期落后,工业化到来后,农业生产领域进行了补课而已。

因此,未来生产效率能否大幅度的提高,还是一个未知问题。

另外,养老服务其本质上也不是一个简单的吃饭问题。养老是一个密集型的服务产业,它对人力服务、专业服务要求都比较高,需要大量的人力劳动服务投入和专业能力服务投入,需要卫生、保健、心理、护理等人力投入。而随着年轻人的减少,老年人的增多,使得养老成本会快速增加,这种成本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可以提供服务的年轻人数量减少,使得各类劳动服务供给减少,从而导致价格增加。

这种可怕的场景,一定会出现。我们每个人现在所有的关于养老规划和养老储蓄都一定赶不上这种快速的变化。届时,物品价格上涨,老年人领着勉强维持生计的微薄养老金,体面的养老变成一种奢侈,老年人必须接受子女们的帮助(假如,有幸多几个子女的话),才能过上还算凑合的老年生活。从某前已经运营的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的价格及上涨速度,我们可以略微窥见一二。

可以说,在未来,唯一能解决养老问题的办法是趁着现在年轻多生孩子,不管对于国家还是对于个人,这都是应对养老服务的唯一的办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