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评变“坏评”,缺的不止一笔!

这两天,一份出自权威机构的环评报告,因抄袭造假引发全网吐槽。


这是深圳市政府官网公示的一份有关深圳湾新航道疏浚项目的环评报告。然而,报告中却出现“湛江”30多次,包括“湛江湾”“湛江港”等。


对此,生态环境部作出回应:性质十分恶劣,已责成广东省、深圳市生态环境部门依法严肃查处。目前省市联合调查组已完成对编制单位的调查取证,案件进入立案处罚阶段。


环评变“坏评”,缺的不止一笔!


好好的深圳湾硬生生被抄成了“湛江港”。如此张冠李戴的“抄作业”手法,着实让人大跌眼镜。更可叹的是,抄了作业还不检查。这份环评报告是经过3次挂网公示之后,最终被市民发现了问题。可以说,从编写、把关到审批、公示,层层松懈,层层失守。


试问,作为生态保护重要关口的环评报告都弄虚作假、粗制滥造,后续的环保工程质量如何保障?


环评不是“走过场“,生态保护更不是说说而已。《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明确规定:“环境影响评价必须客观、公开、公正,综合考虑规划或者建设项目实施后对各种环境因素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而这种明目张胆抄报告的做法,连当地基本情况事实都无法保证,谈何客观、公开、公正?又何来科学依据?


正如网友提出质疑:倘若不是被市民发现,这份抄来的环评报告生效后会带来怎样的后果?


环评变“坏评”,缺的不止一笔!

说到底,一份本应该严肃正视的环评报告,却因抄袭造假变成了一起“丑闻”,表面上看是有关人员粗心大意,有关机构把关不严,根本上说是形式主义作祟,拿来主义横行。


思想出了问题,行动自然偏离正轨。现实中,这种连名字都不改的直接抄袭或不多见,但弄虚作假、应付了事的走形式做法却不在少数。早在2018年,中央启动首次环保督察“回头看”,暴露出一些地方只顾做纸上功夫、弄虚作假、敷衍了事的做法致使当地生态问题愈演愈烈。近来,也不乏有些地方环保项目忽视规则和程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造成了本不该有的后果。


不仅仅是在环保领域,从文山会海到口号标语满天飞,从凭经验办事到以签字代替培训,从文件式整改走马观花式检查,再到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抗击中暴露出的“表格防疫”……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思想和做法在一些地方和基层官员中也害人不浅,让基层苦不堪言。


一名基层干部说得好:工作多难多苦都不怕,怕就怕上级没完没了地走形式主义。填不完的表格,统计不完的数据,写不完的工作报告,应付不过来的各种督导检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顽疾,到底改如何破除?


其实,为根治形式主义问题,中央可谓是三令五申、常敲警钟。当前,在抗击疫情和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中央更是下达了“集结令”——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要求持续筑牢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思想政治根基,坚决纠治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中的形式主义问题,坚持以上率下狠抓工作落实。


形式主义,害人害己!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之所以难以根治甚至出现伺机反弹,根本在于一些领导干部思想上懈怠敷衍,重视“面子”,走“过场”却不“走心”,如此一来,工作落实上必然会出岔子。彻底根除形式主义必须直面问题,实事求是,根据形式主义的不同表现形式,将注意力放在每一起事例、每一个“病灶”上,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靶向治疗,一个一个根除。


环评事关公共利益,容不得任何弄虚作假、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尤其是这种复制、粘贴,连名字都不放过的“抄作业”,更要守好关口,严肃处理!


来源:法制日报(作者:刘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