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評變“壞評”,缺的不止一筆!

這兩天,一份出自權威機構的環評報告,因抄襲造假引發全網吐槽。


這是深圳市政府官網公示的一份有關深圳灣新航道疏浚項目的環評報告。然而,報告中卻出現“湛江”30多次,包括“湛江灣”“湛江港”等。


對此,生態環境部作出回應:性質十分惡劣,已責成廣東省、深圳市生態環境部門依法嚴肅查處。目前省市聯合調查組已完成對編制單位的調查取證,案件進入立案處罰階段。


環評變“壞評”,缺的不止一筆!


好好的深圳灣硬生生被抄成了“湛江港”。如此張冠李戴的“抄作業”手法,著實讓人大跌眼鏡。更可嘆的是,抄了作業還不檢查。這份環評報告是經過3次掛網公示之後,最終被市民發現了問題。可以說,從編寫、把關到審批、公示,層層鬆懈,層層失守。


試問,作為生態保護重要關口的環評報告都弄虛作假、粗製濫造,後續的環保工程質量如何保障?


環評不是“走過場“,生態保護更不是說說而已。《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中明確規定:“環境影響評價必須客觀、公開、公正,綜合考慮規劃或者建設項目實施後對各種環境因素及其所構成的生態系統可能造成的影響,為決策提供科學依據。”而這種明目張膽抄報告的做法,連當地基本情況事實都無法保證,談何客觀、公開、公正?又何來科學依據?


正如網友提出質疑:倘若不是被市民發現,這份抄來的環評報告生效後會帶來怎樣的後果?


環評變“壞評”,缺的不止一筆!

說到底,一份本應該嚴肅正視的環評報告,卻因抄襲造假變成了一起“醜聞”,表面上看是有關人員粗心大意,有關機構把關不嚴,根本上說是形式主義作祟,拿來主義橫行。


思想出了問題,行動自然偏離正軌。現實中,這種連名字都不改的直接抄襲或不多見,但弄虛作假、應付了事的走形式做法卻不在少數。早在2018年,中央啟動首次環保督察“回頭看”,暴露出一些地方只顧做紙上功夫、弄虛作假、敷衍了事的做法致使當地生態問題愈演愈烈。近來,也不乏有些地方環保項目忽視規則和程序,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造成了本不該有的後果。


不僅僅是在環保領域,從文山會海到口號標語滿天飛,從憑經驗辦事到以簽字代替培訓,從文件式整改走馬觀花式檢查,再到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抗擊中暴露出的“表格防疫”……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思想和做法在一些地方和基層官員中也害人不淺,讓基層苦不堪言。


一名基層幹部說得好:工作多難多苦都不怕,怕就怕上級沒完沒了地走形式主義。填不完的表格,統計不完的數據,寫不完的工作報告,應付不過來的各種督導檢查……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頑疾,到底改如何破除?


其實,為根治形式主義問題,中央可謂是三令五申、常敲警鐘。當前,在抗擊疫情和脫貧攻堅的關鍵時期,中央更是下達了“集結令”——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於持續解決困擾基層的形式主義問題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強作風保證的通知》,要求持續築牢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思想政治根基,堅決糾治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中的形式主義問題,堅持以上率下狠抓工作落實。


形式主義,害人害己!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之所以難以根治甚至出現伺機反彈,根本在於一些領導幹部思想上懈怠敷衍,重視“面子”,走“過場”卻不“走心”,如此一來,工作落實上必然會出岔子。徹底根除形式主義必須直面問題,實事求是,根據形式主義的不同表現形式,將注意力放在每一起事例、每一個“病灶”上,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靶向治療,一個一個根除。


環評事關公共利益,容不得任何弄虛作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尤其是這種複製、粘貼,連名字都不放過的“抄作業”,更要守好關口,嚴肅處理!


來源:法制日報(作者:劉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