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我區生態環境保護不斷創造全國典型

生態環境更美 綠色底蘊更厚

——“十三五”我區生態環境保護不斷創造全國典型

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記者 餘 鋒 通訊員 韋夏妮 藍皓璟

廣西良好生態的金字招牌內涵豐富,既有自然生態稟賦好的天然之意,又有生態環境保護好的實踐之功。“十三五”期間,廣西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決策部署,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積極改革創新,進一步加大生態保護建設力度,在“藍天、碧水、淨土”三大保衛戰、生態保護和修復、環境監察執法、環評審批等方面,創造了一個個走在全國前列的案例和數據。

打贏汙染攻堅

擦亮金字招牌

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廣西水資源利用和保護不僅事關全區人民的飲水安全和經濟發展,還關係到下游的廣東及香港、澳門的用水數量和質量。

12月18日,生態環境部公佈2020年1—11月全國地表水考核斷面水質排名,廣西9個市入圍前30強,其中4個市進入前10強,柳州水質更是繼今年9月、10月之後繼續領跑全國。自去年5月生態環境部首次對全國水質前30強進行排名以來,廣西始終保持全國前列,是入圍城市最多的省份。

“十三五”期間,廣西在碧水保衛戰中堅持“保好水治差水”原則,穩步推進灕江南流江九洲江欽江(以下簡稱“四江”)等重點流域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工程,取得顯著成效,西江流域成為全國首個建成水汙染防治聯動協作機制的大流域。其中,玉林市創新畜禽養殖汙染治理模式解決了跨省區流域環境治理難題,成為2018年國務院第五次大督查發現的130項(廣西4項)典型經驗做法之一;九洲江汙染治理成為跨省區流域環境治理典範,其水質不但在短短數年內取得顯著改觀,還提供了一個觀察中國跨界河流流域治理的現實窗口。

今年以來,“四江”水質均達國家考核目標要求,灕江水質始終保持Ⅱ類以上水質,南流江九洲江欽江由原來的劣Ⅴ類提升至Ⅲ類,昔日的“黑河”變成今天的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當地群眾幸福感大大增強,同時也助推全區水環境質量持續保持全國前列。

近年來,廣西堅持以改善環境空氣質量為核心,在藍天保衛戰中持續發力,先後出臺了《廣西壯族自治區大氣汙染防治條例》等系列法規和舉措,建立緊盯工業汙染治理、秸稈禁燒管控、柴油貨車汙染治理、煙花爆竹禁燃限放、城市揚塵治理的五維攻堅體系,探索出汙染應急響應啟動早、應對措施尺度掌控好、監測裝備全、預報預警準、指導服務有力、預警問責到位的六步攻堅戰法。

“十三五”期間,廣西環境空氣質量改善目標完成情況良好。今年1—11月,全區城市環境空氣質量同比大幅改善。其中,優良天數比率為98.3%(同期全國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率87.9%),同比上升3.2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2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6.7%,兩項指標均創下我區有監測數據以來同期最好記錄,實現全區14個設區市全面達標,圓滿完成“十三五”各項目標任務。

為了讓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十三五”期間,廣西還圍繞著力解決土壤汙染危害農產品安全和人居環境健康兩大突出問題,堅持源頭治理、系統實施,大力加強土壤汙染綜合防治和危廢固廢管控,取得的進展和成效走在全國第一梯隊。目前,廣西重點區域土壤環境質量得到控制,農用地土壤汙染狀況詳查圓滿完成,耕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全部劃定,建設用地土壤汙染風險得到有效管控。

加強生態保護

厚蓄綠色家底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12月20日,記者來到南寧市那考河溼地公園,只見河水清澈見底,與岸邊綻放的美人蕉相映成趣,一幅清水綠岸的生態畫卷徐徐展開。這個在2017年榮獲“中國人居環境獎”範例獎的生態綜合整治項目,近年來成為市民和外地遊客打卡拍照留念的網紅地。

“十三五”期間,廣西按照“控源截汙、內源治理、生態修復、活水保質”的基本技術路線,以及系統排查、系統分析、系統設計的方法步驟,因城施策,多措並舉、水岸同治,系統推進城市黑臭水體治理。目前,南寧市、桂林市、賀州市正在全面打造全國黑臭水體治理示範城市。

“十三五”期間,我區嚴格劃定生態紅線,綜合實施山水林田湖海溼地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推進石漠化綜合治理,加強天然林、公益林保護以及珠江流域和沿海防護林體系建設,推進“南紅北柳”溼地修復、“銀色海灘”岸灘整治等海洋生態整治修復,切實保護好紅樹林等珍稀植物和動物,續寫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新畫卷。近年來,全區紅樹林面積呈止跌復甦之勢(目前超過7300公頃),居全國首位。

為了讓八桂大地生態環境越來越美,“十三五”期間,廣西還以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為抓手, 堅持一手抓生態經濟發展,一手抓環境保護治理。目前廣西已成功創建9個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3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創新實踐基地,廣西的國家級生態示範市縣總數全國排名前列。

積極改革創新

激發環境潛能

怎樣把廣西生態優勢轉變為環境優勢和發展優勢?“十三五”期間,自治區生態環境廳在頂層設計上,堅持信息化統一建設思路,健全大數據建設信息平臺,重點打造電子政務服務,進而形成了以雲計算、大數據、互聯網+技術為核心的“廣西環保雲”,為廣西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和環境保護“雙贏”發揮了巨大效能。

近年來,廣西率先在全國實現省(自治區、直轄市)、市、縣三級環境監察移動執法系統全面覆蓋,走在全國前列。依託該系統,我區環境監察執法部門在嚴懲環境違法行為的同時,著眼服務經濟發展,兼顧好監管力度和服務,依託數據庫資源,制定實施監督執法正面清單,充分運用無人機巡查、在線監控等科技手段開展非現場檢查,及時提醒企業正常運行治汙設施,幫助企業合法合規開展生產經營活動。

為把好經濟可持續和綠色發展的“關口”,“十三五”期間,廣西環保審批系統在全國率先實現省(自治區、直轄市)、市、縣三級聯網,並與自治區發改委並聯審批系統,與自然資源、水利、林業、農業農村等廳局有關係統進行數據資源的共享交換和業務協同,用數據分析與決策,形成諮政報告等研究成果,每年出版《廣西環保藍皮書》,提升環保服務經濟發展與宏觀調控的能力。

如今,申請建設項目環評審批,只要提供申請書和環評文件,經法定公示後,10個工作日內便可取得建設項目環評文件批覆。與其他省區環評審批用時相比,廣西在自治區本級環評審批效率上處於全國前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