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許他們西方汙衊詆譭,不許我們中國義憤填膺?

2020年已經過去了三分之一,肆虐全球的冠狀病毒依舊猖獗。

隨著新冠疫情的持續蔓延,現實世界正在遭遇一場病毒大災難,而與此同時,網絡世界也不安寧,在災難面前,中國民間社會情緒和觀念的對立和割裂卻愈演愈烈。

一方面,在應對現實世界的嚴峻疫情上,中國集體主義所表現出來的是令人振奮的上下一心、眾志成城和團結一致;但另一方面,在社交媒體和網絡世界,國人的情緒和觀點卻越來越呈現分化和割裂,甚至完全的對立和敵視。

打開任意一個社交APP或自媒體平臺,在幾乎每一條熱門新聞的評論區裡,都會出現兩種以上截然相反的態度和觀點,價值觀的完全對立導致這些觀點持有者無法和平共處,評論區往充斥著彼此雙方互相的嘲諷、攻擊和對罵。

在冠狀病毒爆發以來,網絡上分歧最顯著的要數眾多網友們對湖北作家方方及其作品的觀感,這位女作家和她在武漢疫情居家隔離期間所寫的《武漢日記》引起巨大爭議,支持和批判在輿論圈形成鮮明的兩極分化。

支持者認為批評的聲音不可或缺,是對底層百姓疾苦的深刻記錄和吶喊,是對醜陋現象的控訴和鞭撻,是警醒國民、監督政府、為民發聲的鬥士。

而反對者則覺得體制內作家“吃飯砸鍋”的行為著實可惡,尤其在《武漢日記》於海外以異於尋常的速度出版外文版之後,批評者痛斥方方居心叵測,有意無意地成為西方的工具和棋子,給西方反華勢力提供了汙衊攻擊中國的口實,親手遞上了刺向祖國的刀刃。

一邊是讚譽不斷,一邊是罵聲一片,正反雙方唇槍舌劍各抒己見,方方在面對兩極化評論時也不淡定了,不惜親身下場與反對者辯駁,鬧得沸沸揚揚。

對於方方事件,孰是孰非自有公論,並不在我的討論範圍,而我要討論的,是這一場鬧哄哄的紛爭背後的暗流。

中國擁有全世界最龐大的互聯網用戶群,自2020年春節期間全國推行居家隔離以應對冠狀病毒疫情的爆發以來,數以億計的中國網民困守家中,移動互聯網成了他們打發時間宣洩精力的主陣地。

一場史無前例的價值觀大碰撞自此掀開序幕。

疫情期間,中國所發生的每一件熱點事件都能很輕易地激發民眾情緒,在網絡世界形成輿論場,除了方方事件,還有留學生回國爭議、美日政府宣佈撤離在華企業、瑞幸咖啡財務造假等熱點事件,無一例外都引爆輿論場,在社交媒體和網絡世界引起巨大反響。

網友們在網絡上發佈著或相似或對立的觀點,收穫著道同志合的支持者的點贊,同時也承受著道不同不相為謀的反對者的駁斥,三觀的分歧一點即燃,評論區成為他們辯論乃至對罵的戰場,雙方針鋒相對你來我往,理應分析有之,溫和勸喻有之,冷嘲熱諷有之,指桑罵槐有之,一言不合,更有暴躁者口出惡言極盡辱罵之語。

互聯網輿論場上的激烈碰撞,遠比人們在現實世界中產生意見分歧時的溫和剋制來得更激進更苛刻,被奉為意見領袖的公知和自媒體大V們,更是輿論戰場上的主力軍,他們高聲疾呼,在網絡媒體上發表自己的見解,吸引了大波流量,他們的觀點往往具有極大爭議性,擁護者奉為至理爭相轉發,反對者則視作歪理不屑一顧。

早前英國首相鮑里斯約翰遜因感染新冠病情加深而轉入ICU,就鮑里斯入院這一話題,網絡情緒表現出來的國人三觀的割裂,一部分網友幸災樂禍,出言嘲諷英國“群體免疫”做派;一部分人則深表同情,希望鮑里斯早日戰勝病毒;還有很大一部分人則是抱著看熱鬧的心態,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這三種態度言論代表著絕大部分國人的真實想法,其實不論哪種態度,本質上都不可避免地帶著強烈的主觀性和侷限性,幸災樂禍和看熱鬧的人未必就是喪盡天良,而表示同情、希望他早日康復的,也未必就那麼溫暖善良、情操高尚。

新浪微博那條關於“英國首相病情加重轉入ICU”的消息收穫了高達數十萬的點贊,評論區裡也出現了許多幸災樂禍的言論,於是有人不高興了,認為這是中國人缺乏對生命起碼尊重的體現,甚至上升到毫無良知泯滅人性的程度,其實大可不必如此,人的喜惡本來就有著極強的主觀性和情緒化,人非聖賢孰能無私,如果要求每一個普通人都要像聖人那樣,完全脫離自身處境,以至善至美的人格道德去悲天憫人、普愛眾生,那是極其不合理的。

我們必須要允許底層民意的強烈情緒化,而不是在他們頭上扣上一頂大大的“愛國賊”帽子,尤其在中外關係日趨緊張、民間情緒對抗不斷髮酵的當下,寬容比苛責更有意義。

道德標準一旦設得過高,那麼在他們眼中,眾生皆蠢,眾生皆壞。

營銷號和大V們通過帶動情緒來收割流量早已是慣熟套路,屢試不爽,在他們的文章裡,我最常見到以下幾個詞彙,一是極左,二是民粹主義,三是愛國賊。

這真是再典型不過的誅心之論!

是誰給他們權利去給泱泱民意扣上這麼一大頂帽子?

習慣講大道理的人總喜歡凡事都要分個是非對錯,不論語境,不問情由,只論對錯。正如我在某位公眾號大V的文章中所評論的:“知識分子一旦自認為讀的書多了,就容易陷入所謂的理智客觀中立的思維陷阱。”

理客中並不是一件壞事,但倘若凡事都要求理客中,那恐怕就過猶不及了。

同理,對鮑里斯心懷同情的那些人,也未必就是批評者口中的聖母或香蕉人,說到底,他們是另外一種情緒化。

自從2018年中美貿易爭端以來,在部分公知和自媒體大V的推波助瀾之下,網絡上大眾價值觀的割裂愈演愈烈。

但凡對西方國家的不當行徑表現出怨氣和憤懣,乃至口吐惡言,便會被輕易扣上了“戰狼”、極左、民粹主義甚至“義和團”的帽子。

脫離政治視角去看世界,所看到的世界顯然是真幼稚和膚淺的,但如果只用政治的視角去看世界,那得到的結果也一定是片面和偏激的。

其實如果有基本政治常識的話,你就會知道,更容易誕生民粹主義的恰好是歐美國家所盛行的西式民主體制,不信請看美國選民用屁股投出來的特朗普,這位以“特立獨行”、“口無遮攔”所著稱的總統恐怕是美國總統史上最奇葩最難以言喻的一位總統了吧。他高喊“美國優先”、“讓美國再次強大起來”,暗示當選後將推行貿易保護主義政策,正是這些作秀式的競選承諾吸引了美國大多數中下層勞工階層的支持。

在國際形勢異常複雜的今天,普通人實在難以科學理性地分析和接收網絡上鋪天蓋地的信息,被網絡情緒輕易帶動在所難免。資訊大爆炸的時代,網絡世界紛紛攘攘,普通人獨善其身何其難也,就允許他西方勢力無端詆譭,卻不許我中國網民義憤填膺,這是強盜邏輯。

愛國主義和民粹主義看似一線之隔,實則天差地別。民意不是洪水猛獸,脫離了民意和群情,所有的社會能量都將一無所成。自由主義是民意,熱愛國家難道就不是民意?很多所謂公知連“愛國”這個詞都不敢說出口,因為他們覺得,一旦喊了一聲“愛國”,那思想就不純潔了,就沾上了激進的紅色,就不再理性了,不再客觀了,而對於一名自認為站在道德制高點的知識分子來說,不理性、不客觀是難以接受的。

相反,為了譁眾取寵、吸人眼球而製造對立、煽動情緒才是最無恥的行徑。

我們都知道,歷史上扣帽子扣得最兇的那些年代是怎樣的。

經歷過的人都會知道,那是怎樣一個人心渙散的年代。

最後的最後,我想說,站在人道主義的立場,我並不會期望著太多的美國人在此次冠狀病毒疫情中悲慘死去,但如果站在中國人的角度,毫無疑問的是,如果美國受到重創,對中國而言,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我們必須要承認,在未實現世界大同之前,國家之間,沒有永恆的敵人,沒有永恆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在某種情況下,對抗是必然存在的。

而唯一不能改變的,那就是我們身上的黃皮膚和身體裡流淌著的炎黃血脈,即使你改變了信仰,改變了國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