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作品是取悦他人?还是打动他人?

摄影微谈


要明白,取悦是按照被拍摄者的想法去拍摄;打动是按照自己的想法为被拍摄者拍出让Ta满意的照片,有的被拍摄者主观想法很强,总是提出自己的一些拍摄想法,作为摄影师,要尊重Ta的想法,也要结合自己的一些思考,或许可以拍摄出很有创意的作品。而有的被拍者没有太多自己的想法,完全按照摄影师的设计去拍摄,也说明对摄影的专业性,Ta是相信的,这个时候,拍完照片,要和Ta实时沟通,偏爱哪一种拍摄风格,也要看Ta自身的一些特质属性,才能真正拍出相对好的照片。再有,摄影师的引导,也是很关键的!


麻线衣


商业层面来说,最基本是取悦他人。先满足客户,再满足个人。因为客户花钱请你拍摄,我们就必须符合他的审美,达成商业合作目的,所以必须符合他的商业需求。

艺术层面来说,高段位是打动他人。先满足个人,再满足客户。即创作出超出客户预期也属于他喜欢范畴的作品。超出客户预期,但是属于他不喜欢范畴的作品,即便其他所有人都觉得好也没用。



打呼上山


摄影是取悦他人,还是打动他人,取悦和打动其实意义相近,只是看法不同。
野马哥其实想再改一下这个题目,即摄影是取悦他人,还是打动自己,是不是就更有意思了?

借题主的这个话题,我就把问题扩展一下,谈谈摄影的意义吧!野马哥先说一下自己的感悟吧,如果是摄影爱好者,我觉得不必纠结于是取悦他人,还是打动自己。更重要的是摄影让自己快乐。


如果是职业摄影师,那就要认真的思考这个问题了,以摄影为职业,一定要考虑到受众的情况,毕竟他们才是金主。你一定要取悦他们,打动他们。当然,好的摄影师完全是可以把这两个方面做很好地结合的。


一、摄影的出现,是为了纪录


照相机和相应的摄影技术的出现,首先是作为有一种快速、准确的记录现实世界影像的方法。摄影其实就是一种压缩时间和空间的纪录方式。拿拍照来说,我们抓取的是感人的瞬间和空间。
但是,纪录的内容是客观的;只是纪录的行为,是主观的。也就是说,我们可以站在自己的角度出发,去记录我们想记录的内容,这其实就是非常主观的一种行为了。
从职业新闻记者来说,他们应该尽可能地客观,但也难免会有主观因素掺杂其中。

二、摄影的发展,变成了一种表达方式


从摄影者的行为出发,摄影者是可以主观地决定记录的内容,甚至利用各种摄影手法,去决定哪些要纳入记录内容,并可以控制纪录的方式与记录的效果。
所以摄影又变成了一种主观行为,更进一步成了一个摄影者的主观意愿的表达方式。
例如,摄影者想要表达孤独,他完全可以从一片热闹的海滩上,只截取一个正在看海人的背影。

三、摄影的双重属性,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摄影已成为一种艺术,这是不争的事实,就如同绘画一样,最初也是为了记录,但后来升华成了艺术。
而艺术的特质就在于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摄影不仅成为我们记录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的好工具,也成为表达自我情感的利器。
而摄影艺术,就是将摄影者的思想通过画面进行表达的一种视觉传达。
但从事摄影的目的会有不同,比如职业摄影师,他们的思考方式就不一样了!

四、摄影的以人为本


所谓的职业摄影师,就是以摄影为职业,靠摄影吃饭的人。而这些人要么主动,要么被动去接收用户的需求。
1、人像摄影师
人像摄影师的第一要务是要将客户的美充分进行表达。显然必须倾听客户的需求,取悦人或打动人,是作品成败几乎唯一标准。
2、风光摄影师
风光摄影师拍风光,有任务式的,也有自由式的。所谓任务式,就是受某杂志或某机构委托,去做主题式创作,提交稿件完成任务。显然客户的需求是第一位的。
而自由式的意思是,在拍摄时并无明确任务,而拍摄的目的主要是后续可以出售图片以获得收入。但想要获得收入,显然还是要考虑到潜在买家的一些需求,这些需求,可能会更多样罢了。
3、活动摄影师
比如婚礼、会议摄影,这种拍摄的意愿也由客户决定,要了解客户更看中什么,更需要什么,才能拍到客户满意的影像。
如此还有很多。职业摄影师,无论是否承认,都必须为客户的意愿服务,这样才有人买单。

五、摄影的自我表达


做为非职业摄影师来说,野马哥觉得应该会幸运很多。因为有了更大的创作空间。即你有其他工作来保障收入,你玩摄影的目的会更纯粹,更主观化。
也就是你可以从自己的喜好出发,来随心所欲进行拍摄。没有商业的目的在里面,你也会更加注重画面的内涵和艺术性。

六、好作品的标准


所以,从上面的分析来看,作品的好与不好,其实并没有统一的标准。
野马哥常常就会遇到这样的困惑,给美女拍照,结果野马哥觉得好的,美女并不喜欢,而挑了其他的。

所以,作品的好与不好,要由客户决定。如果客户是别人,必须以客户的要求为首要考虑,而如果客户是自己,那就按自己的心意来决定!


摄影的乐趣,其实更多在于创造。而客户或需求方的要求与美的感受,其实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只要多构思,多尝试,总能在满意客户需求的前题上,得到更美的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