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與電影不同的方登,原著中她的自愈之路讓人心痛

《唐山大地震》是由張翎的中篇小說《餘震》改編而來。

其創作靈感主要來源於作者在機場的書店裡,偶然看見了唐山大地震的資料後,便萌生了寫出一個關於地震給人帶來的傷害,以及受害者如何獲得解脫的故事。

看完了整部電影,方登給人的整體印象,便是一匹行走的白眼狼。

被養父母帶回石家莊之後,居然跟著研究生楊志在學校的宿舍裡快活了兩個暑假,直至養母病危才回到了家裡。

不僅如此,養母病逝之後,她還懷上了楊志的骨肉。誰知楊志不願負責,方登也不願流產,於是她瞞著所有人玩起了失蹤,一走就是好幾年。

不看原著不知道,原來方登並不是白眼狼,她只不過是一個有著心理陰影,同時被所謂的“家”傷的千瘡百孔的可憐人。

《唐山大地震》:與電影不同的方登,原著中她的自愈之路讓人心痛

地震只是誘因,主因是原生家庭帶來的傷疤,永遠無法癒合

電影裡面,似乎母親對弟弟方達更為偏愛。

家裡僅剩了唯一一個西紅柿,本該分成兩半,但元妮卻偏偏把整個西紅柿都給了弟弟。

因此,西紅柿也成了元妮一生未完成的諾言。無論嚴寒酷暑,她總會在方登的遺像前,放上幾個已經洗好的西紅柿。

這一個細節,不知讓多少觀眾淚目。但在原著中,根本沒有這一個細節。

《唐山大地震》:與電影不同的方登,原著中她的自愈之路讓人心痛

在原著裡,方登的名字叫做萬小燈,方達的名字叫做萬小達。

李元妮在醫院裡生下的一對龍鳳胎。

女兒出生之後,身體素質極好,哭聲洪亮;而弟弟出生的時候,則是婦產科醫生拍了半響的屁股後,才發出了蚊子一樣的哭聲。

幾天後,臉色白的姐姐越長越白淨,而面色發青的弟弟則越來越青,就連醫生也說弟弟即將夭折。

於是,元妮將小燈抱過去見弟弟最後一面。

這時,小燈的手緊緊抓住了小達的手。彷彿得到了姐姐的生命力一樣,瀕死的小達奇蹟般的睜開了雙眼,正是得到了這份力量,才讓小達活了下來。

重獲新生的小達,總是被元妮捧在手上。

《唐山大地震》:與電影不同的方登,原著中她的自愈之路讓人心痛

在地震發生之後,姐弟兩人被壓在了同一塊水泥板之下。

救弟弟,姐姐就得死;救姐姐,弟弟就得死。

元妮只是不停地用頭撞地,從始至終沒有說過兩個都救。

最後在小舅的催促下,元妮說救小達。

小燈感受到弟弟的手比之前握得更緊了,她期待弟弟為她發聲,但小達什麼都沒說。

接著,她的頭好像被人用榔頭砸了一下,口鼻之中全是灰塵,終於,她陷入了昏迷狀態。

她被挖出來之後,更是被眾人誤以為死於窒息,如果不是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雨衝散了她面部的灰塵,或許小燈早就同24萬人,一起死在地震之中。

《唐山大地震》:與電影不同的方登,原著中她的自愈之路讓人心痛

從此之後,小燈就染上了頭痛的毛病。

在電影裡面的描述僅有兩次:一次是在新生報名的時候,養父在花壇邊為她按摩;另外一次則是她從噩夢中醒來之後

明顯改編之後,編劇對小燈仁慈了不少。

原著裡面,小燈的頭痛伴隨了她大半輩子,遍訪了世界各地的名醫,卻依舊無藥可治。

她只有兩種生存狀態:疼和不疼。疼是不疼的終止,不疼是疼的初始。

她在兩種狀態下游離,更是因此患上了嚴重的失眠焦慮,甚至三度自殺,最後又三次報警自救。

原生家庭,無形中也成了壓垮她的第一根稻草。

沒有選擇的權力,只有等待被被人選擇。

領養家庭帶來的傷害,擊碎了她對長輩的所有期待

電影中的養父母,可以說得上是竭盡全力的疼愛方登。

家庭民主,在給方登取名的時候,任由她選擇自己喜歡的名字;高考選擇學校時,從來不會強加干涉方登的志願。

方登長大後,養父鼓勵她回唐山尋親;養母臨死之前,甚至將所有的積蓄都給了方登。

即使在方登擅自退學,失蹤了幾年之後,養父都仍然記掛著她。

聽到養女將遠嫁加拿大之後,他不問對方前程,不問對方年紀,只是關心他是否真的會竭盡全力地對她們好。

《唐山大地震》:與電影不同的方登,原著中她的自愈之路讓人心痛

然而原著裡面,卻遠沒有這麼美好

養父母都不是軍人。

養父王德清是工廠的財務,養母董桂蘭是學校的老師。

董桂蘭並不是如電影一樣活到了小燈上大學,而是在她13歲那年,被醫生確診為癌症晚期而死。

養父母的感情也並不美好,取而代之的是長達數年不行夫妻之禮。養父被壓抑的慾望,在小燈日益隆起的胸膛隱隱的積蓄。

不幸最終還是發生了,在養母死後,養父侵犯了小燈。

此時,家就成了擺設。她不再回家,甚至她會在自己的小本上,將養父所給的花銷一筆一筆的記下。她開始計劃著考上名校之後,依靠個人所得的錢款償還養父的養育之恩。

《唐山大地震》:與電影不同的方登,原著中她的自愈之路讓人心痛

原生家庭給了小燈第一次迎頭痛擊,領養家庭無疑更是摧毀了她對“長輩”的所有期待。

身上的傷疤總有痊癒的一天,但是由家庭帶來的傷害,卻只能在心理化膿,腐爛。

丈夫出軌,女兒叛逆,想要獲得救贖,就要學會放下,自在

電影裡,方登由於受到了養母的影響,報考了杭州醫學院,最後因為未婚先孕退學。

所幸英文極好,於是她便帶著女兒點點,奔走於城市中,當了一名普通的家教老師。

後來,她認識了一位加拿大的律師,並且遠嫁海外。

《唐山大地震》:與電影不同的方登,原著中她的自愈之路讓人心痛

直到2008年發生了汶川地震之後,她才回到了國內,從弟弟的口中,得知原來母親守著心裡的廢墟活了大半輩子,原來只是她以為自己被拋棄了。

電影裡,方登的自愈之路,看起來過於輕描淡寫。

原著中的小燈卻是歷經了艱辛,才推開了塵封在心裡的鐵窗。

她是文學碩士,甚至在海外攻讀博士,最後由於私人原因退學。

由於頭痛的緣故,許多工作都對她關上了大門,她能做的就是在不疼的時候,馬上進入寫作的狀態。

這樣的經歷,讓她在寫作時變得比常人更加專注。

於是,她成了海外的知名作家。

《唐山大地震》:與電影不同的方登,原著中她的自愈之路讓人心痛

她的丈夫就是電影中的楊志,與眾不同的是,他的名字叫做楊陽,一位復旦大學中文系的研究生,在校期間就曾發表過多篇小說。

後來,他跟隨小燈來了加拿大,卻淪落到街頭靠著與人算命,以及雕刻印章為生。

一次偶然的邂逅,他出軌了街頭畫家向前。

他們表面上合作開辦了一所中文語言學校,背地裡卻開始偷著交往了。

這些其實都被小燈看在眼裡,她愛著楊陽,所以兩人的爭吵也越來越多。

《唐山大地震》:與電影不同的方登,原著中她的自愈之路讓人心痛

再說女兒已經到了叛逆的時期,經常因為母女兩人的拌嘴離家數日。

生活的壓力太大,讓她始終感覺到了孤獨的滋味,她總是在自殺與自救之中徘徊。

親情與愛情就像是一捧沙子,握的越緊,失去的也就越多。

在經歷了長時間的心理治療之後,小燈最終學會了放下。

對於女兒,她不再像以前一樣的將她綁在身上;對於丈夫,她選擇了離婚,在給楊陽自由的同時,也讓她的內心得到了救贖。

回到國內後,在老家熟悉的一角,她看到了年邁的母親,後面還跟著兩個孫子孫女。一個叫紀登,一個叫念登。

在地震發生之後,小燈就再也沒有流過眼淚。但卻在見到母親之後,找回了流淚的感覺。

原來母親還始終記掛著她,在那一瞬間,她學會了放下對母親的種種怨恨。

果然,放下,才能自在。

對原著與影視的感悟

無論電影如何改寫,其主題始終與原著保持了高度一致。

天災以同樣的方式擊垮了每一個人,但是災後,每個人卻都以不同的方式站了起來。

有些人找準了生活的節奏,一步一步向著陽光進發。

就好像是缺了右臂的小達一樣,長大後南下經商,生意做的風生水起。

《唐山大地震》:與電影不同的方登,原著中她的自愈之路讓人心痛

有些人守著心中的廢墟,耗盡幾十年的時間才能得到癒合。

有的像元妮一樣,每天活在對親人的思念中,守著老房子等待著,害怕丈夫與女兒回魂時迷了路。

有的向小燈一樣,雖然嘴上不說,但卻被地震所帶來的傷害,折磨了幾十年的時間。最後她選擇了接受,釋懷,最後再次走上了生活的正軌。

話題雖然沉重,但是作品背後的寓意卻是美好的。

希望每一個被天災折磨過的人,都能在餘生獲得救贖,從而走向陽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