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年少时被母抛弃,成年后拐骗妻子做弟媳:原生家庭是原罪吗?

近日,吴倩和杨玏主演的黑色灯塔正在热映,第一个故事《迈入镜子的彼端》已经完结。这里故事里,何学斌是一个名利双收的作者,热衷于描写上流社会纸醉金迷的生活,拥有美丽优雅的妻子,夫妻恩爱。

何学斌认为妻子是上天赠予他的礼物,是他黑暗生命里的亮光,是他的救赎。

他,年少时被母抛弃,成年后拐骗妻子做弟媳:原生家庭是原罪吗?

然而,一次外出采风,他的噩梦重新降临,自己极力掩盖的过去再次浮出水面。

在采风的途中,何学斌遇到了当年抛弃他的母亲。母亲认出了他,在他回去以后,母亲让弟弟王海上门要钱,威胁他不给钱就曝光他的出生,让人知道他出身于穷苦人家,毁了他在媒体面前的形象,毁了他的所有,何学斌只能给钱。

一直以来,何学斌都标榜为上流社会,在大众和媒体面前说自己的父母是少数融入英国上流社会的英国华裔,自己书中描写的富丽堂皇就是他的日常生活。

实际上,何学斌出生于一个穷苦乡村,母亲暴躁,常常打骂他。家里困难,没有什么吃的,为了减轻家庭负担,母亲在街上遗弃了他。从此,他成了孤儿。

后来被一对英国华裔夫妻领养,但是他知晓,自己始终是个局外人。成年以后,离开了养父母,来到了葭南市,开始写小说,娶了妻子,有了自己的家庭。

原本美满幸福的生活被王海打破,何学斌害怕妻子知晓真相会离他远去,郁闷愁苦之际,他出轨了。

何学斌的母亲在要完钱以后,变本加厉,让他给另一个傻子弟弟娶媳妇。为了让自己的秘密永远不暴露在阳光下,何学斌拐骗妻子到热泉村,嫁给自己的傻子弟弟。在妻子逃出热泉村以后,怂恿王海杀了妻子。

他,年少时被母抛弃,成年后拐骗妻子做弟媳:原生家庭是原罪吗?

纵观整个事件,酿成悲剧的原因是何学斌的原生家庭,母亲生而不养,抛弃孩子,给孩子造成了心理创伤,认为自己不值得被爱,自我认同较低。在孩子成年以后,认出孩子,何母的内心没有愧疚、没有后悔、更没有弥补的情绪,而是想着怎么搜刮儿子的钱财,视儿子为提款机。

何学斌功成名就,依旧无法摆脱原生家庭的阴影,无法疗愈自己,为了掩盖自己的家庭出生,不惜亲手毁灭自己人生中的星光——妻子。

原生家庭真的是造成这起悲剧的原罪吗?不可否认,原生家庭对此有所影响,但造成悲剧的根源是何学斌本人的性格。原生家庭伤害人,但原生家庭并不造就人。将责任全部归咎于原生家庭是不对的,那么原生家庭会对人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一、原生家庭对人产生的四种伤害

1、身心伤害

身心伤害包括身体伤害和心理伤害。在原生家庭受到身体虐待或者心理创伤的人,人际交往能力较差,不知道如何适应充满危险和伤害的环境。

朋友凌雨的父亲是个喜怒无常的人,心情好的时候,能把凌雨宠上天,心情不好的时候,凌雨就是他的出气筒。小时候,父亲和亲戚打扑克,父亲手气不好,输了钱,心情也变差了。

凌雨端着一杯泡好的麦片站在父亲身边喝,麦片水有些烫,凌雨就用勺子将麦片水舀起来,又倒下去,如此反复。

也许是勺子和碗的碰撞声吵到了父亲,父亲突然起身打了凌雨一巴掌,夺过碗出门倒了麦片,不停地数落凌雨,“吃个东西都不好好吃,一边吃一边弄,干脆别吃,要哭出去哭。”

至今,凌雨都不明白自己做错了什么。此后,凌雨再也没有碰过麦片,并且学会了察言观色,再也不会在父亲心情不好的时候惹他。

这件事情对凌雨的伤害不仅于此,而是始终贯彻于她的成长。无论是朋友、丈夫还是老板,面对时,她总是小心翼翼,察言观色,害怕在对方“心情不好”的时候出现。只要对方出现不耐烦的神情,她都会心理慌张,胡思乱想,手心冒汗,就像多年前父亲的那一巴掌,心里的恐惧和脸上的疼痛,再次萦绕心头。

而这也让凌雨滋生出一种“只有小心翼翼地对待别人,才能确保自身安全”的讨好型人格。

他,年少时被母抛弃,成年后拐骗妻子做弟媳:原生家庭是原罪吗?

2、言语伤害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内化现象,即我们相信了父母口中对自己的负面评价,并且将这些负面评价在内心转化为对自己的信念。

在孩童时期,如果父母说孩子是糟糕的、无价值的,作为孩子的我们是没有能力和言语去反驳的。长此以往,只能改变自己去适应父母创建的规则,屈服于父母的言语伤害。

在《悲伤逆流成河》中易遥的妈妈言辞刻薄,易遥生病找她要钱,她说易遥是骗钱。尽管她在乎易遥,但是在言语表达上总是伤害易遥,说她是赔钱货、贼骨头。在这种环境下,易遥整个人都是不自信的,认为自己低人一等,走路低着头,觉得“仙人掌做不了花”。易遥将母亲对自己的诋毁内化为一种潜意识,认为自己就如同母亲所说的一样糟糕,配不上世间美好。

3、情感伤害

身体伤害和言语伤害都会对孩子产生情感伤害,但是,有的情感伤害还来自于情感忽视和过度控制。孩童时期的我们需要从父母那里获得持续稳定的情感关怀,我们不是需要父母全部的爱,而是需要父母精确的爱。比如,在我们考试失败时,父母能够给予鼓励。

在《黑色灯塔》中,何学斌的父母没有给予他足够的爱与关怀。即使被英国华裔夫妻收养,也依旧缺乏情感滋养。因为,他的养父母总会偷偷地为自己失去的孩子哭泣。在这个家庭里,他依旧是个外人,双方都没有真正接纳对方,没有建立一个温馨的新家庭关系。

《我们都曾经受伤,却都有了更好的人生》一书中提到过“复原力”的概念,是指一个人面对逆境、创伤、悲剧或持续不断的重大压力时,能够表现出很强的自我适应能力。

如果我们已经受到了原生家庭的伤害,更应该拥有这种“复原力”,走出原生家庭的泥潭。

他,年少时被母抛弃,成年后拐骗妻子做弟媳:原生家庭是原罪吗?

二、如何摆脱原生家庭的影响

1、自我界定,忠于自己

在意识到原生家庭对自己造成影响以后,应该进行自我界定,保持自身情感的完整性,忠于自己的内心想法。确保抛开父母和其他人影响,你依旧拥有独立的人格和思想。你是家庭的组成,也是独立的个体。

我们和父母之间存在思想观念上的差异,当你和他坦诚自己曾经受到的伤害时,他们并不认为那是伤害,而会认为是正常行为。像上文提到的凌雨,鼓起勇气问父亲,为什么当初她想跟着父亲一起出去玩,父亲却打了她一巴掌,并把她关在房间内。父亲却已经完全忘记了这件事情,反问“有吗?”此后,一如既往,心情不好时,依旧会骂凌雨。

凌雨也明白了,自己无法改变任何人。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就像《原生家庭》这本书所说的一样,“你必须卸下为童年不幸遭遇而承担的责任,归还给应承担责任的人。”

如果《黑色灯塔》中的陈学斌能够认识到家庭对他的影响是父母的过错,是父母应该承担的责任,选择和妻子坦白,相信他的妻子一定会谅解他。或者主动和自己的书迷坦白,说出自己的人生经历,没准还能吸引一波路人粉,也不至于沦落到家庭破碎,夫妻双亡的境地。

2、保持界限,疗愈自己

因为受传统孝文化的影响,即使饱受原生家庭的伤害,很多人依旧不愿和父母保持界限。一旦远离父母,就会产生愧疚心理。或者因为对亲情的渴望,寄希望于父母有一天能够幡然醒悟,发现自己的好,我们能够获得曾经缺失的温暖。

如果你一直反复受到原生家庭的伤害,请摈弃情感上的幻想和期望,和原生家庭保持界限。

《黑色灯塔》中何学斌在受到父母一次次的敲诈勒索以后,始终没有和父母保持界限,没有远离父母。明知道父母对自己没有亲情,依旧甘愿满足父母一次又一次的无理需求,以至于酿成悲剧。若是何学斌能够尽早抽身,保持界限,和妻子换一个城市或者国家生活,结局应该也会有所不同。

他,年少时被母抛弃,成年后拐骗妻子做弟媳:原生家庭是原罪吗?

3、放下过去,重新出发

我们不应该将自己所有的不幸和失败都归咎于原生家庭。诚然,原生家庭对我们影响较大,但这不是停滞不前的理由,更不是问题出现时的借口。过去已成定局,重要的是未来的路,该怎样走。

人生是一场接力赛,原生家庭这一棒没有跑好,没有关系,接下来的几棒跑好了,依旧有翻盘的可能。如果一直陷入第一棒没跑好的情绪中,后面几棒也将发挥失常。在原生家庭缺乏的爱与认同,我们可以从朋友和恋人之间得到。在人生这条道路上,总会遇到几个温暖的人。或者你也可以像《都挺好》里的苏明玉一样,投身事业,在事业里实现自我价值。

其实,何学斌不必走到拐骗妻子这一步,更不必走到杀妻这一步,可是他从来没有放下家庭的伤害,从来没有想过重新开始。于是,一步错,步步错。

诚如,周国平所说:“我们活在世上,不免要承担各种责任,小至对家庭、亲戚、朋友,对自己的职务,大至对国家和社会。这些责任多半是应该承担的。不过,我们不要忘记,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一项根本的责任,便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原生家庭已成过往,今后的人生,自己负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