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虛空興兒
教育整體上來說是目前投資回報最高的一項投入。但是相比較而言,強制孩子學習,確實整體上來說是投入高回報低。
一個孩子的學習動力總結起來有三個方面:
第1個方面就是家長強制讓孩子學習,通過這種壓力的方式推動孩子前進。這種方式壓力越大,反彈也就會越大,所以就會看到孩子各種的所謂叛逆,畢竟每一個人都不願意喜歡別人強制去做一件事情。俗話說,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可見自由是我們每一個人的天性。
第2個方面就是培養起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我管理能力。這種以習慣的慣性推動孩子前進,就不需要家長耗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去管理孩子,從而實現較好的冠性成長。這種動力來源顯然比第1種動力來源要好得多,而家長也會在孩子學習上更省心,孩子在學習上的表現也會表現的更加。
第3個方面就是孩子自己的成長內生動力,這是一種非常積極主動的學習成長動力。在這三種動力中,這無疑是最寶貴,最值得家長去實施的一種動力。當孩子具備非常強大的自我學習成長內需力以後孩子在學習上就會表現的非常積極主動,而且主動學習和被動學習是完全兩種不同的學習狀態,學習效率要高得多得多。可以說絕大多數取得優異的成果的人都是積極主動的追求自己人生的,而不是消極被動的讓別人推動著前進的。
所以,作為家長還是應該來正確的認知孩子的成長動力,從而為孩子構建一個非常良好的成長動力來源,而不是逼著孩子、強制孩子去學習,這樣的學習家長會非常的辛苦,而孩子也會非常痛苦,很容易產生厭學的情緒。
學習力教育視點觀察
當學習需要強制時,教育已經失敗了!
你強制讓孩子學習,孩子是被動的,他所面對的不是學習,而是需要面對著你給他的壓力!接下來會牴觸,會反抗,會逃避,會撒謊——你不可能面面俱到。
方法錯了!
在孩子三四歲的時候,就不要把學習和負擔聯繫起來,這也是為什麼教育理論中禁止幼兒園教任何內容。
等到五六歲,進入學前階段,也要注重方式方法,引導孩子,讓他們在學習中找到樂趣。這一階段要注意,讓她們的求知慾得到限量滿足,讓她們所學的內容都能運用到實踐中,激發興趣。
之後進入小學,其實已經不是家長能掌握的了,這是我們教育機制的問題。我們能做的,就是給與支持——不是說物質上的,而是精神上的。
讓孩子明白,學習是你自己的事,你考得好,說明你有學霸的潛質和能力,考不好也沒關係,我們一起找原因——出現問題,我們一起尋找方法……
最後,鄙視一下所有說孩子理解不了這些道理的那種回答,不管是專業領域還是大V,你們沒學過“孩子是教育的主體,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教育對象”嗎?過去是我怎麼教你怎麼學,現在則提倡孩子怎麼能學會我們就怎麼教!
光試圖改變孩子,是教育者的無能,因材施教,是孔夫子幾千年前就提出來的!
覺主老刀
我們人類越來越聰明,很多時候就是從娃娃抓起的教育。教育培養人才,人才撐起社會的發展。科教興國戰略是我國的國策之一。雖然現在孩子被各種各樣的電子產品,手機,平板,電腦等等吸引分散注意力。剛開始在學前階段就是玩。小學階段才開始邊玩邊學習。越往後越多學習任務,越來越抽象。難度越來越大。
1教育改善下一代的生活質量,有研究表明,孩子受教育的時間每增加多少年,他未來的收益會增加多少倍。比如曾經的寒門出貴子,因為高考,能改變多少農村大學生的命運。在改革開放初期,很多農村學生通過高考上了大學,從此人生不同。
2但是現實是殘酷的,寒門現在很少出貴子了。因為社會發展,在大城市裡的學生和在農村的學生無法比較,大城市的學生擁有大量的學習資源,比如課外補習班,學習機會,優秀的教師資源,各種學習硬件,實驗設施等等。農村的學生沒有這樣的條件,他們放學之後面對的是莊稼,土地,放牛或其他的和學習無關的事情。
3現在的孩子衣食無憂,整體想著玩。能沉得住氣學習的學生似乎不多。家裡的大人寵著他們,地球圍繞他們轉,父母有的時候管教不了孩子,把孩子的學習問題推給學校,學校的老師,班主任面對這麼多的學生,難免忙不過來。學生自己沒有意識到問題在那裡。因為教育是一個系列的環節,家長,學校,社會,這些都有教育的職能。
4學生自己能學習,必須通過閱讀大量的書籍,從最開始的繪本,到密密麻麻的文字書籍。從書中體驗人生。很多東西停留在理論階段,經典的書籍能滿足這些要求。
很多學生有上網癮,手機癮,自制力不那麼強,在看書和手機之間,往往是後者。學習總是被他們拖延。這個時候必須禁止他們看手機,或約法三章,必須學習完才能看。而且時間也得限制。一來看手機眼睛容易近視,二來看手機多了,注意力無法持續。
現在的家長把手機扔給孩子,孩子看手機入迷,無法自拔。想學習好,必須合理的使用電子產品。到了一定階段,必須禁止手機或平板。
學生時代有機會重來麼。不再想著玩,應該先完成功課,再來玩。學習不是為了家人,而是為了自己的未來。如果能讓他們認識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