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實施“1636”工程 打造河長制工作升級版

株洲:實施“1636”工程 打造河長制工作升級版

劉湘元向省河長辦彙報我市河長制工作情況。 株洲日報記者俞強年 攝

4月13日,2020年省河長制湖長制工作視頻會議召開。我市河長辦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創新“4+1”輪值聯合執法機制及“四辦合一”機制等受到表揚。

市兩型社會建設服務中心主任、市河長辦常務副主任劉湘元會上彙報工作,表示今年我市將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在全市開展“河長制工作創新年”活動,重點實施“1636”工程,全力打好河湖管理攻堅戰,開創我市河長制工作新局面。

A

“1”個總攬 打造河長制工作升級版

今年,是我市河長制工作實現“有名”“有實”的關鍵之年,也是我市打造河長制創新升級版的攻堅之年。

按照我市的計劃,湘江保護和治理在明年年底前,要確保流域水質實現國控、省控考核評價斷面穩定達標,湘江株洲段、洣水水質持續保持或優於國家Ⅱ類標準,淥水力爭達到Ⅱ類水質標準。全市城區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全部達到國家標準,全市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單因子評價)為100%。全市重金屬汙染物排放總量較2013年下降60%以上。全市流域用水總量力爭控制在24.4億立方米以內;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控制在41.5立方米以內。市區建成區黑臭水體基本消除,各縣城建成區黑臭水體得到有效控制。市區建成區、各縣城建成區基本實現汙水管網全覆蓋,汙水全收集、全處理。流域內較大規模的建制鎮汙水處理設施全覆蓋,對汙水進行處理的行政村比例達到50%以上,鄉村生活垃圾收集處理基本覆蓋。

圍繞這一目標,市河長辦確定今年為“河長制工作創新年”,在全市河長制系統深入開展體制機制創新活動,將“創新”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打造株洲河長制的特色亮點和工作品牌。

B

“6”大創新 構建現代化河湖管理體系

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以來,我市河長制工作已從全面建立到全面見效,河湖面貌和水質持續改善。在此基礎上,我市進一步提升河湖管護水平,打造現代化的河湖管理體系和治理能力。

提升縣級河長制工作機構建設。全市10個縣(市)區的河長制工作機構,都參照市裡“四辦合一”的做法組建,做到職能整合、人員整合、力量整合。

“4+1”輪值巡查執法全覆蓋。我市將“4+1”輪值巡查執法機制向“一江兩水三水庫”推廣,做實做強聯合執法。

鄉鎮(街道)河長制工作標準化建設。組織開展鄉鎮(街道)河長制工作標準化建設三年行動,通過以點帶面,以先進促後進,實現河長制標準化建設104個鄉鎮(街道)全覆蓋。

清水塘老工業區水環境治理與修復。通過實施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修復、城市生態公園建設等,進一步改善水生態環境,將清水塘老工業區打造成為全國水生態治理示範基地。

淥水省級樣板河建設。加快落實第5號總河長令,突出水質提升這個根本,圍繞截汙治汙,大力開展沿河汙染企業清退、畜禽汙染防治、農村面源汙染治理、城鄉生活汙水處理,將淥水打造成為全省“水清河暢岸綠景美人和”的樣板河。

河長制工作社會監督體系建設。利用媒體曝光、群眾舉報、民間河長和志願者日常監督等手段,全方位監督各級河長制工作落實情況,提高公眾參與度。

C

“3”項制度 推進工作高質量完成

立足實際,勇於創新。我市在體制機制創新上破解管護難題,以考核引導河長履職盡責,以督查督導力促河長工作全面落實,以宣傳培訓營造全社會愛水護水氛圍,不斷完善以河道長效管理、河道空間保護和河道綜合執法為一體的河湖管護體系。

河長巡河履職制度。重點推行“卡單函令”制度,“卡”,即提示卡,即每季度向市級河長下發巡河提示卡,向市級河長巡河服務單位下發提醒卡,提醒市級河長按頻次巡河;“單”即通知單,將河長制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以通知單形式報給各級河長、各級政府協調解決;“函”即督辦函,將上級部門、省市兩級河長、市級河長辦交辦的重點問題,以督辦函形式督辦整改改;“令”即整改令,針對未按要求完成整改的問題,下發整改令,並按程序追究責任。

“4+1”督查考核制度。對10個縣(市)區分類進行考核,同時邀請市人大代表、市政協委員參加。“4”即每季個度開展一次督查考核,每個季度的考核結果在媒體上公佈並進行獎罰;“1”即年底考核,將考核結果納入績效評估體系,嚴格獎懲問責。

宣傳培訓制度。按照“一月一主題、月月有活動”的原則,大力開展河長制宣傳培訓工作,營造全社會愛河護河的良好氛圍,實現“313”目標,即刊播一批有影響力的報道、推出一些有影響力的活動、建立一支有影響力的隊伍、舉辦三期有影響力的培訓。

D

“6”項重點 提升全市水生態環境

圍繞“水清、岸綠、河暢、景美”的水環境目標,我市持續開展專項整治,確保整治工作持續有序開展。同時,發揮巡查監管網絡化、信息化優勢,加強水上監管力量,積極構建水環境綜合整治長效管理機制。

河湖清“四亂”常態化規範化。持久組織開展清“四亂”專項行動,將河湖“清四亂”向支流延伸;建立建立“四亂”問題定期報告等長效機制,嚴防“四亂”問題反彈回潮。

“一江兩水”幹流堤防清草除雜。在“一江兩水”幹流開展砍草、除雜、整坡、加固行動。

“一河一策”完善推進。全面梳理評估“一河一策”完成情況,調整優化“一河一策”方案,協調推進“一河一策”實施方案實施,確保按期完成任務。

水汙染治理。深入推進城鄉生活汙水處理設施建設和垃圾處理,全面整治農村面源汙染,全面排查整治入河口,全面加強不達標水體整治和城市黑臭水體治理。

河道採砂綜合整治。落實河道採砂管理責任制,規範河道採砂許可,加強採砂船隻監管,開展聯合執法,嚴厲打擊非法採砂行為。

智慧河湖系統建設。加快推進河湖監管系統建設,把涉水方面的管控職能全部納入到監管體系,通過完善“水系電子地圖+遙感影像+巡查APP+無人機+問題整改督辦”監管體系,提升河湖監管能力和信息化水平。

【來源:株洲日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