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盔根本不能擋子彈,為何還一定要戴?

朕的語錄


因為現代鋼盔最初的作用就不是用來防彈的......


自從人類構造出“軍隊”這個概念的時候,鋼盔就作為一種戰場上士兵的必備裝備而出現了;其作用就是用來防備敵軍的冷兵器和弓箭(雖然效果感人)。而在熱兵器出現並普遍裝備軍隊後,將領們發現這些鋼盔根本無法起到防禦的作用,於是各國也都紛紛將鋼盔從裝備序列裡面踢了出去。鋼盔也就從一種防具逐漸演變成為軍隊精神的象徵(參考德二和普魯士)。而現代鋼盔最早起源於一戰時期的法國,其最初的設計理念也不是用來防禦子彈,而是用來防禦可能將人砸死的炮彈碎片,跟工地上必備的安全帽是一個設計理念。在各國都認識到了鋼盔在戰場上的獨特作用之後,都紛紛推出了自己的鋼盔:法國的亞德利安鋼盔、德國的M1916鋼盔、英國的飛碟式鋼盔、美國的M1鋼盔、蘇聯的SSH36等;它們在戰爭中起到了巨大作用,使許多士兵倖免遇難。而在高度信息化的現代戰場上,雙方步兵直接交火的情況相比一戰二戰時期要大大減少,那為何軍隊還要繼續裝備鋼盔呢?


經過科學研究和數據測試,除去直接擊中軍盔的正中中心以外,稍微偏離中點的子彈是比較容易和頭盔碰撞繼而偏轉,(其軌道運行線類似光的反射)最大限度的改變彈道方向來起到保護頭部的作用。而最高級別的頭盔可以達到NIJIIIA級別的防護,並且還有一定可能在中遠距離上距離硬接AK47打的普通彈。到目前為止,現代軍盔也早已不是一戰時期的“鋼盔”,已經發展到了第三代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頭盔,雖然與上一代凱芙拉頭盔都同屬防彈纖維材質,不過相比較之下要更輕便,更結實。

戰場上情況複雜,軍盔能夠保護頭部,減少榴彈、炮彈和石子碎片的衝擊。也可以防禦門框的碰頭、翻滾時的頭對地面的碰撞,在戰時還可以防禦從遠處戰線飛來的流彈(流彈不是榴彈),減少“躺槍”的幾率。突擊步槍的最大射程多為1000多米,倘若你與敵方的距離恰好處在敵軍槍械的最大射程,雖然這個距離已經能讓子彈動能大大下降,但是其仍然足以傷害頭部,而此時頭盔則可以正面硬剛,抵消傷害。

而在執行特種任務、城市作戰和反恐作戰時,我方所面對的並不全都是突擊步槍和機槍,很多武裝分子更多的會裝備普通手槍,在抵擋口徑為9*19,11.45*23到7.62*25的手槍的射擊時問題不是很大。目前軍隊所裝備的軍盔,比如具有ACH的懸掛緩衝的頭盔都已經達到了200G的衝擊,能夠放心大膽的抵禦手槍子彈的衝擊(當然你要是說直接抵著頭盔射擊就當我沒說)。並且在特種作戰時,軍盔還能夠成為搭載夜視儀等設備的“平臺”,在需要使用時也是非常便捷的。


二戰吐槽君


在戰場上,鋼盔的作用可並不僅僅是用來防子彈的,它還有其他重要的作用,接下來我們一個個分析一下!



1.防子彈功能

說到防子彈功能,有人不禁會有疑問!不是說鋼盔防不了子彈嗎?錯!鋼盔僅僅是防不了直射子彈和近距離發射的子彈。由於距離較遠,子彈可怕的動力勢能會在空氣阻力、重力、摩擦力等因素的作用下會逐漸削弱,原本足以擊穿鋼盔的能量被消耗殆盡。所以,遠距離的子彈對於鋼盔威脅性大大削弱。還有就是鋼盔之所以被設計成球形,是因為當子彈擦邊飛過時,球形的物理屬性會把子彈的力度給分散掉,讓子彈儘量延切線彈出,防止擊穿傷害頭部,從而保護士兵生命!但是,由於子彈強大的動力,在擊中鋼盔時,會把人的頸椎折斷。所以,大多數士兵是不會系盔索的!



2.防破片功能

在實戰中,子彈的數量有限,並不能有效的殺傷敵人。真正大面積對敵造成傷亡的是爆炸引起的彈片和碎石。這是概率學問題,炮彈爆炸會形成無數的碎片和雜物,攻擊面遠比子彈要密集的多,更容易擊中敵人。但是大部分破片不規則,衝擊力也小於子彈,所以很難擊穿鋼盔。這也就是鋼盔的第二大功能—防破片!



3.掛載功能

隨著科技的發展,現代單兵作戰裝備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鋼盔已經不僅僅有防彈和防破片功能了,他的新功能就是掛載準備!可以掛載夜視儀、紅外線、熱成像儀、偽裝網等戰術配件。大大加強了鋼盔的實用性能,使士兵在作戰中更得心應手。



4.其他功能

除了上述常規功能外,鋼盔還有許多其他功能。比如,在野外生存時,它可以充當便攜式行軍餐具來盛水和煮飯。在丟失槍械或沒子彈不得不近身肉搏時,他也會變成士兵手中的武器,給敵人致命一擊。在遇到地方狙擊手的情況下,可以偽裝成目標試探敵人方位來反擊。在休息的時候還可以當作板凳。反正,士兵們可以把他們的鋼盔開發出各種使用方式。



以上都是個人原創回答,喜歡的朋友請點個贊或關注我,有不同意見的也可以在下方討論交流,謝謝大家支持!


軍事情報員


---------------抗戰攻打松山之前,美國聯絡組將自己的鋼盔交給中國遠征軍。當年國軍精銳部隊都有鋼盔!日軍鋼盔裝備率很高,尤其是先進的98式鋼盔,可以有效擋住500米距離7.9毫米毛瑟步槍彈(當年步槍彈比今天的自動步槍彈要強得多)和25米外手槍彈的直射。如果給鋼盔假裝前鐵,甚至可以擋住300米外直射步槍彈,相當了得!

鋼盔是一次大戰時候發明的,主要用於防備炮彈的破片。

根據戰時統計,死於火炮的士兵約佔百分之五十以上。其中絕大部分,都是死於頭部和胸腹部被彈片擊中。當年沒有防彈衣,胸腹部沒有辦法防禦,頭部則可以使用鋼盔。一戰中裝備的鋼盔,成功的降低了百分之五的死亡率。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鋼盔已經成為各國制式裝備。就連貧窮落後的中國,也在抗戰爆發前忍痛動用外匯,從德國購買了32萬頂嶄新的德式鋼盔。

而各派系軍閥也同樣重視鋼盔,諸如雲南軍閥龍雲的滇軍大量裝備法式鋼盔,宋哲元的西北軍大量裝備英式鋼盔,廣西軍閥李宗仁的桂軍裝備部分日式鋼盔。

這些鋼盔是相當重要的。著名的孫立人將軍在淞滬會戰中,被一發重迫擊炮彈殺傷全身十幾處。萬幸的是,他帶著嶄新的鋼盔,頭部沒有受傷,最終搶救過來,保住了命。

鋼盔除了可以防止破片傷以外,也可以對抗遠距離射來的流彈。

很多老兵回憶,被流彈射中雖頭頸受嚴重震傷,但畢竟性命無憂。

抗戰後期,隨著美國援助軍事物資的進入,國軍又裝備了大量的美式鋼盔。

實戰證明,無論哪個國家鋼盔,都可以有效減低國軍官兵的傷亡率。所以,只要是國軍比較正規的部隊,都儘量裝備鋼盔。

在攻打滇西松山的作戰時,美國聯絡組發現就要衝鋒的中國遠征軍官兵,居然帶著軍帽,沒有鋼盔。這些軍銜很高的美國佬,立即脫下自己頭上的十幾頂鋼盔,交給了中國小夥子們。

國軍有重視鋼盔的傳統,大家都看過的電影《大決戰》裡面,所有國軍主力行軍都可以看到整齊的鋼盔。

------------------1979年一線解放軍步兵全部光著腦袋。

不知道什麼原因,解放軍卻有不重視鋼盔的傳統。

朝鮮戰爭中,開始是倉促進入朝鮮,連大衣都沒配齊,沒有裝備鋼盔可以理解。但之後幾次戰役,尤其是逐步陷入陣地戰時,志願軍戰士仍然帶著棉帽布帽子作戰,這就說不過去了。

誰都知道,美軍的炮火極其猛烈,上甘嶺的山頭都削低了幾米。這恰恰是志願軍急需要鋼盔的時候,為什麼不裝備呢?

有人說,這是因為中國鋼產量低,工業水平低,生產不出來。這不是理由。

即便日本投降的時候,在中國就留下了至少70萬頂以上日式鋼盔(投降的日軍就有120萬),加上國軍敗退臺灣之前幾乎丟光了鋼盔,還有蘇聯援助的少批數量,保守估計志願軍可以使用的鋼盔至少有150萬以上。

壓根不是沒有鋼盔,說到底,之所以不用還是不重視。

在文革時期,這種輕視鋼盔的風氣更是愈演愈烈。極左年代,突出政治,強調一不怕死二不怕苦。鋼盔是所謂怕死鬼帶的東西,誰敢提誰就是落後派、保守派,被批鬥都是順理成章的事。

軍方有識之士也提到過鋼盔重要性,卻被一句:當年紅軍爬雪山過草地也沒有鋼盔,還不都勝利了!堵得沒有話說。

在1979年之前,解放軍壓根就沒有研發過制式鋼盔。僅僅在1959年前,為了應付所謂的國慶十年大閱兵,仿造日式鋼盔造了一小批用於檢閱。

這僅僅是是檢閱而且,並不是有些軍人作家所說的重視鋼盔。

到了1979年中越戰爭爆發,解放軍僅僅研發了所謂的79式鋼盔。該鋼盔還在試驗期間,只有極少數量投入部隊使用,目的是看看是否符合需要。

戰爭打響以後,輕視鋼盔的解放軍為此吃了大虧。當時除了炮兵以外,我軍步兵沒有鋼盔,僅僅帶著布帽。炮兵之所以有鋼盔,只是因為他們被炮擊的可能性很大,才額外配備。

即便這樣,炮兵的鋼盔也不是人手一頂。老兵回憶,當時每個排幾頂,主要給炮手的,其他人還是沒有。

-------------------實戰傷亡太慘重,這才想到鋼盔的重要性。立即從倉庫裡面找來50年前的日軍90式鋼盔,發到解放軍戰士手上。事實證明,我們並不是沒有鋼盔,是不重視。


薩沙


大家都知道,如果子彈正對頭盔射擊,頭盔是很容易就被射穿的,根本起不到保護頭部的作用。而且射擊造成的衝擊力還很大,容易導致士兵脖子扭斷,以至於命喪黃泉。

如果是夏天,戴著鋼盔還很容易生痱子;到了冬天,腦袋又很容易被凍生瘡;執行任務時,鋼盔也容易因為碰到東西而發出聲音;如果鋼盔掉漆了,還很容易反光,這些都是極有可能暴露行蹤的。既然鋼盔有如此之多的弊端,為什麼軍隊還要帶著它呢?
鋼盔,作為現代戰爭中士兵的裝備之一,很多人對鋼盔的作用有一定的認知誤區,認為其主要作用是擋子彈!錯!打錯特錯!鋼盔的最大作用是為了防止彈片傷害頭部,包括外力傷及頭部,是一種護衛裝備。

下面我們就來談談鋼盔的真實作用吧!

第一,鋼盔還是可以起到防彈作用的!因為鋼盔是成圓弧形的,如果子彈不是正面射來,遇到鋼盔時就會打滑,進而改變飛行彈道,起到保護士兵的作用。而且,如果子彈是在500米開外射擊的話,鋼盔也不容易被射穿。
第二,鋼盔最大的作用就是防止彈片的傷害。在戰場上,不可能個個都是神槍手,百發百中,所以正面防禦子彈的可能性很小,並且炸彈多,碎片傷害也多,頭盔就可以擋住這些飛濺的彈片。據調查,戰場上戰死的士兵大部分都是死於流彈。

另外,在戰場上,磕磕碰碰在所難免,鋼盔可以非常有效保護頭部免受傷害。同時也可以預防由於炸彈炸起的碎石從高處墜落砸傷。必要時還可以作為武器使用,在野外還可以作為容器使用。等等!
由此看來,鋼盔主要是為了提高士兵的生存率。有生命就有利於鼓舞軍隊的士氣和戰鬥力。鋼盔在某種程度上可以降低事故發生率,可謂是一舉多得。況且,現在的鋼盔已經裝備了夜視眼鏡,手電筒,氧氣罩等,是一種高新裝備,是現代軍隊的必須品。


悟空八卦歷史


鋼盔的最早發明源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當然了這種發明是在不經意間發明的。當時的德國正在對法國駐地進行狂轟濫炸,士兵們趕忙前去集合參加戰鬥,可是有一名士兵卻在廚房之中,他聽到外面的轟炸聲,想著找一點遮擋的東西。


突然間,這名士兵看到了灶臺上的一個小鍋,而且這個小鍋左右分別還有兩個把手,就在那一瞬間這名士兵就這口灶臺上的小國扣到了腦袋上,可是它卻無法固定,於是這名士兵找到了一點繩子,將灶臺的兩個手把系在了自己的脖子上。就這樣,這名士兵義無反顧的衝向了戰場,這場戰爭幾乎所有的戰友都陣亡了,可是他卻安然無恙的活了下來,僅僅是身上受了點皮外傷。


在這次戰爭之後,這名士兵的部隊首長親自前來看望他,還問起了他這個原因:


為什麼你的頭部沒有受傷呢?


這名士兵指了指自己身旁的小鍋,首長看了一下這個小鍋,上面有很多子彈劃過的痕跡,突然間有了一個新的想法,他將這口小鍋交給了工程師,希望他們能夠研究出一種輕便易戴的防彈頭盔。


以上便是頭盔的由來,它的發明是在一種機緣巧合之下被無意間發明出來的。


而我們所謂的“防彈頭盔”,它的確可以起到防彈的作用,可以他並不能起到擋彈的作用,因為這種鋼製頭盔如果做的太厚實會給士兵們的腦部帶來一定的壓力,做的太薄又不能起到很好的防彈作用,所以工程師們在研製防彈頭盔的時候,想到的辦法就是讓鋼盔的表面足夠光滑。


因為只有這樣,當子彈的彈頭和士兵們的鋼盔接觸的時候,子彈會因為鋼盔表面的光滑度和弧度而被彈開,這樣一來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防彈的作用。


因為多有的子彈在飛向目標的時候都是以拋物線的弧度射向目標的,它不會沿著一條直線直接衝向目標,所以這樣一來當子彈在射擊到鋼盔的表面上的時候,它們往往都是被彈開,而不是直接穿入到鋼盔裡面。


士兵們如果不佩戴頭盔的話,那麼被子彈命中的幾率會大大的提高,人的腦袋這玩意可是不會將一顆顆子彈直接彈開的,它能做的可能就是讓子彈順利進入你的腦袋直接“落地成盒”。


可是讓人搞笑的是,在抗戰中的日本鋼盔,由於日本鋼盔上面擁有紅色的國旗標誌,他很容易成為搶手們的瞄準點,他們的鋼盔在一定程度上是傷害了自己的士兵們。在抗日戰爭的時候,很多士兵們都將日本兵鋼盔上的紅色標誌成為自己的瞄準點,這樣可以有效的射殺敵人。


因為,紅色本來就屬於特別醒目的一種顏色,他們把這個弄到鋼盔上反而適得其反。


歷史總探長


注意一個問題,鋼盔真的就是擋子彈的麼?

好多時候,人們都會被一個思維模式限制住,能理解一個事物中的一個點,然後就把所有的事物都圍繞這一個點展開。鋼盔就是這樣,這個點,就是子彈能打死人,然後所有的東西都開始圍繞這個點展開。比如,鋼盔防彈衣能不能擋住子彈。

▲這三級盔並不是鬧著玩的

我們先這麼看個問題,工地上的人員都戴頭盔,他們的頭盔是幹嘛的呢?一塊磚頭從二十層掉下來,肯定沒用。如果掉下來個小石子之類的呢?那肯定有用。這些都是不確定性因素,頭盔防的東西肯定不是一個。戰場上也是一樣,致命的傷害不止子彈一個,而且,子彈在大型戰場上殺人數量其實是十分有限,大多數都是炮擊。

頭盔真正的作用,並不是防住子彈,是儘可能的保護頭部,不能因為頭盔擋不住子彈,就把頭盔淘汰了吧。一戰時期,德軍炮擊法軍,法軍炊事員將鍋頂在了頭上,躲過了一劫,也正是根據這個事情,法國人才研製出了鋼盔這個東西,這就是一戰時期的亞德里安頭盔。

頭盔主要作用其實就是防彈片,而不是子彈。戰場上炮彈碎片殺傷力是非常強大的,而頭盔恰恰可以護住頭部。戰場上不光子彈,還有很多東西都是能致命的,而頭盔可以極大程度保護都不,儘量讓頭部少受到一些傷害。二戰中幾乎每個國家都配備了頭盔,而中國則是很少部分軍隊有頭盔。中央軍有德式M35,而其他軍隊頭盔很雜,而且絕大多數士兵都是沒有的,這也就是我們抗日武裝傷亡慘重的主要原因之一了。當年對越南作戰時,我軍初期沒裝備頭盔,結果傷亡一大堆,趕緊把倉庫裡的頭盔拿了出來,雜七雜八的種類繁多,有德式的日式的美式的,一大堆,這些頭盔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避免了很多傷亡。我軍的頭盔也正是這個時候才開始發展,也正是這是才真正意識到偷鋼盔的作用。

當代的頭盔則又是一個樣子,完全不是單純保護作用了,保護是一方面,防護能力更強,同時,頭盔上還是可加裝更多的裝備的,比如現在特種兵頭上絕對不是隻有一個頭盔。

▲看看它這個配置裡面,其實是加了好多東西的

現代頭盔防護是一方面,在防護這個基礎上,加上一堆東西,比如夜視儀、攝像頭等,很多執法部門選擇fast頭盔,其實原因是更輕,很多警察光溜溜只戴頭盔的不在少數。


軍武文齋


答:抵擋子彈只是頭盔的其中一個作用,對於直射的手槍,好的頭盔能夠有效降低傷害,但是對於步槍、狙擊槍等等,帶著頭盔一樣會被爆頭。


現代軍用頭盔,最初來自於一戰中法國發明的“亞德里安盔”,在頭盔沒有發明前,戰場上陣亡的人,有超過60%是被爆炸產生的碎片擊中身亡,其中頭部被擊中身亡的又佔了40%以上。

頭盔雖然不能抵擋直射的子彈,但無論怎麼說,頭盔要比人頭硬很多,關鍵時候還是能保命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防爆炸碎片

這也是頭盔的主要作用,戰場上各種炮彈和地雷爆炸時,會產生大量的碎片和碎石,在附近數十米內,這些碎片都可能對人造成傷害,尤其是擊中士兵頭部時,會造成嚴重傷害。


爆炸碎片大多不規則,速度也沒有子彈快,頭盔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都能有效降低這類傷害;而且很多碎片、碎石和塵土會從頭頂落下來,頭盔也正好發揮作用。


二、給人安全感

在戰爭中,頭部是人體最脆弱的暴露部分,玩穿越時都知道瞄準對方頭部打;一般的人,突然聽見周圍開槍時,都會下意識地護住自己的頭部,在戰場中的士兵雖然聽慣了槍聲,但是頭部受到威脅的心理暗示會存在於潛意識中。

這時候頭盔就能起來很好的心理暗示作用,讓士兵潛意識認為頭部有防護,戰鬥力也會得到提高;比如士兵潛伏衝鋒時,會下意識地低頭用頭盔做防護向前衝鋒,要是沒有頭盔,估計你也沒有勇氣衝了。


三、防子彈

頭盔的弧形結構,能有效分散非直射子彈的撞擊力,哪怕是千分之一的概率,也能在關鍵時候保人一命;就如交規中,騎摩托車、電動車要求必須帶頭盔一樣,子彈防不了,但是普通的跌跌撞撞還是能有效降低傷害的。

在交戰時,人要向敵方射擊,那麼頭部也會暴露在對方視線之下,被爆頭的概率還是蠻大的。


四、攜帶其他設備

現代軍事中,頭盔是必備裝備,不僅僅是起到防護作用;現在的士兵攜帶很多電子設備,比如通訊設備、夜視儀、攝像頭、熒光燈、GPS、護目鏡等等,能大大增強團隊的戰鬥力。


五、其他作用

在非戰鬥的時候,頭盔還能作為容器使用,在叢林中行動時,能有效防止頭部被樹枝刺頭抓傷,所以頭盔對士兵的作用,還是非常明顯的。


好啦!我的內容就到這裡,喜歡我們文章的讀者朋友,記得點擊關注我們——艾伯史密斯!


艾伯史密斯


誰說鋼盔不能擋子彈的?鋼盔雖然不能百分之一百擋子彈,但是在大多數情況下,還是可以擋子彈的。

廢話不多說,先來一張頭盔照片。

上圖就是一個被子彈擊中過的美式頭盔,子彈在頭盔上打破了一個洞,但是最終沒有打穿頭盔。

在戰場上,一個頭盔對於士兵生命的保護作用還是非常大的,因為頭部是人類最重要神經器官所在部位,在戰場上人的軀幹和四肢如果被子彈或者彈片擊中,基本上只要搶救及時,基本上還可以保住性命。但是如果是頭部被子彈或者彈片擊中的話,基本上就直接GAME OVER 了。

所以現代國家的軍隊,在給步兵配備的軍事裝備中,幾乎所有的國家都選擇配備防彈頭盔,就是為了儘可能的保護好人的頭部不受子彈的傷害。

那麼頭盔在軍事作戰用,一般都會有哪些好處呢?

一、防彈功能

在現代戰爭中,一個士兵在戰場上不僅僅只會受到對面敵軍子彈的襲擊,還要不時的遭到附近炮彈爆炸時的彈片傷害,或者建築物被炸時濺出的碎片傷害。這些傷害打到人的肢體上時也許只會造成骨折或者肉體創口等傷害,但是如果擊中頭部,那基本上就會要了人的性命。

因此頭盔的作用在這裡就體現出來了,所謂的頭盔防彈,並不僅僅是專指防子彈,同時也是可以防炮彈破片、附近爆炸是濺起來的碎石、雜物對人頭部的傷害。而且現代美軍裝備的頭盔,還將頭盔兩側的裙翼向下伸展,這樣還可以有效的保護好士兵的耳部、臉部等重要的脆弱部位。

二、掛載其他單兵設備

現代軍事戰爭中,單兵的裝備不再僅僅是武器,為了更有效的戰場聯絡,以協調與友軍的作戰順序,以及在一些特殊的環境裡作戰。單兵就需要攜帶比如通訊耳機、夜視儀器、甚至防毒、防塵面具等裝備。而這些裝備,都可以通過集成在頭盔上面使用。

這個時候,頭盔就變成了單兵很多重要設備的掛載平臺。有了頭盔,單兵就可以在很多惡劣、特殊的環境下,有效的作戰。這對於提高士兵的戰鬥能力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在現代戰爭中,頭盔的作用已經越來越重要。其意義已經不僅僅只是普通意義上的防護工具,更多的作用是體現在提高士兵信息化作戰能力,以及為適應不同的戰場環境而提供更好的技術支持。這對於提高步兵戰鬥實力,以及戰場適應性,是非常重要的。


落下m


記得《亮劍》裡有個鏡頭,獨立團突圍到一個村子裡,又和小鬼子遭遇,政委趙剛指著幾百米外一個帶鋼盔的鬼子兵和李雲龍打賭,說能一槍放倒,李雲龍說太遠了不信,結果趙政委神勇,果然一槍爆頭,子彈正是從鋼盔正中穿過,鬼子立時斃命,這讓李雲龍對政委的槍法刮目相看。

這不是電視劇的杜撰,鋼盔的確擋不住步槍子彈的正面射擊。不少小鬼子就被他們的鋼盔坑過。以前鬼子的鋼盔正中都有個紅色五角星,在諾門坎戰役中,很多蘇聯紅軍狙擊手在遠處就是瞄準鬼子鋼盔的五角星打,一打一個準,嚇得日本鬼子在此戰後取消了鋼盔上的五角星。

還有一次在中國戰場,日本的戰地記者請一個剛獲軍功章的軍官照相,這個軍官在戰場上就擺起了POSS,還向士兵借了一頂嶄新的鋼盔,戴在頭上,結果對面國民黨軍陣地上一個老兵油子,看到對面太陽光反射一閃,想著有棗沒棗先打一杆子,端起中正式就是一槍,子彈穿過鋼盔,鬼子軍官一命嗚呼。

鋼盔的真正作用是防彈片殺傷,戰場上80%的傷亡是炮彈破片造成的,所以戰場上最要小心就是炮彈。當然鋼盔還有很多附加功能,比如可以當鍋做飯,燒水,甚至可以像《三毛從軍記》裡的三毛那樣在河邊洗澡。


浩蕩揚子江


其實戴鋼盔和工廠戴安全帽性質差不多,都是為了防患於未然。


工廠裡如果不戴安全帽的開工,碰到一些磕磕碰碰的小事故,往往會捅出大簍子,一個磕碰也許就要了命。戴上安全帽,一些大事故會變成小事故,小事故則會小事變成沒事。


當然也許有人會抬槓,我不戴安全帽照樣安全。


但是在工廠中,如果不戴安全帽,也許樓上掉下的一棵螺絲釘就能把人砸成腦震盪或者植物人。

戰場上戴鋼盔和工廠的安全帽有異曲同工之妙。


士兵戴鋼盔用處很多,防子彈只是其中之一。或者說鋼盔防正面來的子彈,只是鋼盔的防禦功能之一,還是最弱的那種。


如果子彈迎面打來,不偏不倚的打中頭盔,鋼盔可以起到緩衝的作用,本來一槍致命必死之局,也許這麼一緩就變成了受傷,救人一命。


士兵的鋼盔另外一個主要作用是用來防備戰場上紛飛的彈片,一戰二戰時,現代化的火器大量使用,人脆弱的身體和這些現代化武器一對撞,往往灰飛煙滅。


不管是手榴彈還是炮彈,都威力驚人,一炸之下的衝擊力固然巨大,但是炸完後亂飛的彈片更是頗具殺傷力。所以一戰的時候就有人研發出了鋼盔,來減小彈片的傷害。

鋼盔的發明也很有意思,據說靈感來自於法國一個炊事兵,這位小兵膽子很小,戰爭開始時他就把煮飯用的鍋頂在了頭上,一場仗打下來,這個小分隊隊只有他這個膽小鬼活了下來。


法國軍方一調查,發現把行軍鍋頂在頭上這創意很好,於是就全力開發出頭盔這種防禦性的武器。


一戰之前,各國軍隊戴的還是那種布帽子,一戰後布帽子接茬戴,不過在外面又套了一個鋼盔。據說二戰因為有鋼盔,救了七萬多士兵的命。


到了現代,新型複合材料改進的頭盔質地,對子彈有了更好的防禦力,有人說現代社會頭盔的作用不是防彈,即使僥倖擋住了子彈,人的脊椎骨也無法承受。


這是胡說。


有人做過實驗,子彈正面擊中頭盔,相當於被一個人在頭盔上很狠的打了一拳,雖然會蒙,會不舒服,但是沒有性命之虞,更別說打斷脊椎骨了。


頭盔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中,救了很多美國大兵的命。


戰場上的形勢瞬息萬變,除了正面打來的子彈,更多的還有流彈,被炮彈帶到空中的石頭,土塊等等東西,這些砸到頭上都不是鬧著玩的,但是鋼盔可以很好的抵消掉這些物品對人的傷害。


啥是流彈,就是敵人一頓亂槍掃射,子彈都打到泥地上石頭上,結果打到石頭上的子彈反彈起來如果有士兵不小心碰到了流彈,會被打傷或者打死,但是流彈的威力比正面打來的子彈小得多,如果帶著鋼盔流彈打中人的頭部,威力會被鋼盔抵消掉的,緩衝一下,對人的傷害就會減小很多。

所以雖然鋼盔擋子彈效果略差,但是還是要戴上,在戰場多一份防禦就多一分活命的幾率。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