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音《慢慢走,总会到的》,相逢亦别离,人生何必匆匆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应该有很多人会唱这首《送别》吧,带着离别的哀愁,带着夕阳西下的哀伤的一首歌,它也是老电影《城南旧事》的主题曲。

林海音《慢慢走,总会到的》,相逢亦别离,人生何必匆匆

《城南旧事》英子剧照

随同歌曲,一齐忘不掉的,还有电影里留着齐耳短发,大眼睛的“英子”。

这英子角色的原型就是童年的林海音女士。因为《城南旧事》,很多人知道了“英子”,知道了林海音女士。

《城南旧事》是林海音女士的自传体小说,是她童年时代在北平城南的系列经历和记忆。她用孩童的视角,写出成人世界里诸多无奈的哀与痛。

林海音女士是“世界华文终身成就奖”得主,被誉为“台湾文学的祖母级人物”。城南旧事的部分文章,被选入我国中小学语文课本。不仅是我国课外必读书物,也是许多其他国家的推荐儿童读物。

而这本《慢慢走,总会到的》,则是林海音女士创作40年的散文作品合集。不仅收录了《城南旧事》中的经典篇章,还有未被收入《城南旧事》的写老北京和台湾生活的作品,还有她幽默的家庭生活和感想,与友人来往的风趣故事。

文字同样简单朴实,情感依然真切动人。

童年会远去,人总会长大。在合集里不仅有童年的“英子”,还能看到长大了的“英子”。

林海音《慢慢走,总会到的》,相逢亦别离,人生何必匆匆

一 故乡,别时容易见时难

有那么一代人,他们远远滴离开了生根之地,去到了远方,远方未必有诗,但那是他们的生活。或许,也是因为那代人的选择,而让另一代人记忆里多了许多魂牵梦萦。

他们跨长亭,远望天之涯海之角,演绎着一幕幕聚与离。离时夕阳山外山,洒下忧伤的光辉;聚时把酒言欢,可心里,还是时时念着那离时的地。

也许,他们所有生活过的地方,都是他们的故乡。

可是,那变迁的人们啊,什么时候才能再见那些故乡?

林海音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期间生下林海音。林海音三岁时回到台湾,五岁又随家人迁到北京,然后在北京长大,读书,工作,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和青年时期。

林海音《慢慢走,总会到的》,相逢亦别离,人生何必匆匆

北京,给她的人生留下了很深的痕迹,她对北京也有着很深的情感。她的很多作品,是以当时的北平为背景来写的。《城南旧事》就是最为典型的作品,既是她的童年写照,也是市井百姓生活的写实记录。

《慢慢走,总会到的》中,也有很多篇章,是她对北京生活的回忆。

1948年她随丈夫回到台湾后,先后担任不少报刊的编辑,亲自创办了《纯文学》月刊,后来又创办纯文学出版社,推荐并发表并刊印了许多优秀作家的作品。在台湾,都默认林海音女士先是举足轻重的主编,然后才是文学创作家。

在台湾生活,其社会和习俗又融入她的日常,因此她的作品,也有一些是发生在台湾的人和事。

像余光中,凌叔华,梁实秋等名家,都是她的朋友,此书也有篇章写下了和他们相处的场景和日常片段。

北京和台湾,都是林海音的故乡,是“英子”的牵挂之地,“乡愁”之所在。

林海音《慢慢走,总会到的》,相逢亦别离,人生何必匆匆

二 故乡之记忆,永远是童年的

《城南旧事》是林海音以其7岁到13岁的生活为背景创作的。彼时的台湾,已沦落与日寇铁骑之下。

林海音一家进大陆北上,恰是在这种无可奈何地情境之下。那个小英子,小小年纪,便落根于北京。她望着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曾经的故乡一幕幕涌上心头。

林海音就是把这种情绪,聚焦于北京城南下的景 、人,缓缓地去抒发。而这一切的视角,都在这个叫英子的女孩身上。

童年的英子,有颗善良而敏感的心,所以才会对日常里大家习以为常的事物感到好奇,觉得新鲜有趣。因为她的善良和纯真童心,看待人和事才格外真切,善于捕捉人的情感。

即使“英子”已到中年,也依然保有着一颗童真的心,去拥抱和热爱生活,守护孩子的童真。

在“教子无方”这章中,写下的一家人的日常,温暖而幽默。她会陪孩子一起玩,会背着孩子“偷吃”,一家人关系融洽,互相尊重。

“成年人总是绷着脸管教孩子,好像我们从未有过童年,不知童年乐趣为何物何事。”

哪里是真的教子无方,而是“英子”回想起自己的童年,以平等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孩子,以爱来教育和陪伴自己的孩子。

也因为她依然拥有童心,能拥有细腻而诚挚的情感,看透人生世态,心中仍然阳光积极。

会而为贺苏雪林先生九十五岁写下小文;会写下余光中先生,梁实秋的趣事;不为生活的不如意而沮丧和抱怨;会吐槽电梯高楼里邻居的冷漠。

“英子”的文字依然简朴,但依然动人心。

拥有童心的人,也拥有一颗澄澈之心。

林海音《慢慢走,总会到的》,相逢亦别离,人生何必匆匆

三 人生,聚散匆匆,真情依旧

这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在一个孩子眼中,有种说不出的天真,却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某些特定年代下的那笼罩着愁云惨雾的生活,多是尘雾,多有痛楚,但那生活下的人,都拥有着人性的光辉。

林海音,很简化了一些善恶标准的刻板,去细细地抒发那些“最熟悉的陌生人”。

因为,她认为那就是我们的真实的人生。

那也是曾经的成长。

而成长,是最令人难忘的。

人生,人的成长之中 ,那不断地“离别”场面,让所有人生都行走于阳光下,让乡思乡愁绵延不绝。

可是啊,他们说,英子啊,“慢慢走,总会到的。”一个人,从童年,到中年至晚年。谁不是这样呢。

谁不曾相逢?谁不曾别离?可是我们还是能相聚。聚散匆匆,真情依旧。

也许,无法再聚的,只是那些童年的时光。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

但相逢,又何尝不是新的别离呢。

父亲去世,父亲的花儿落了,童年也逝去了。成长,是对童年的告别。

回到台湾,是别离北京,北京城南的景色和人物,也只留在记忆里了;

人生总是在送别。

北京连城墙都没了,我回去看什么?

我的城墙呢,短短5个字,我读了差点哭出来。

时光会洗去很多的痕迹,最后都会有物是人非之感,最后时间久远,连“物是”也要变“物非”。

时间总是前行的,既然人生总是要前行和分别,不如在拥有时就好好拥有,好好感受和把握,人生的路,慢慢地走。

再听《送别》,除了哀伤,还要好好地告别。

林海音《慢慢走,总会到的》,相逢亦别离,人生何必匆匆

(图片来源于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