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到底是“圣人”还是“屠夫”?

楼外斜月


曾国藩作为晚清四大名臣之首,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侯,死后溢号文正,可谓极尽哀容,其功勋完全是建立在剿灭天平天国运动之上,所谓的圣人之称亦不过是军功基础上的附会之笔,而在剿灭太平天国的过程中对待太平余孽手段之残忍,性情之冷酷令人咋舌不已,完全背离圣人的行为准则,犹如嗜血般的禽兽……

在曾国藩幕僚赵烈文的中记载了曾国藩指挥的三次屠城。咸丰八年四月,攻破九江,城中两万军民被屠杀,咸丰十一年攻破安庆,数万军民被屠杀殆尽,同治三年五月,攻破太平天国都城天京,又一次进行屠城,三次屠城一次比一次惨烈,对南京屠城时,沿街死尸,一九皆老者,其幼孩未满二三岁者亦斫戮以为戏,一城破,见人就杀,逢屋即焚,子女玉帛皆扫入湘军,而金陵永穷矣

曾国藩认为对待俘虏的态度必须是克城奕以多杀为主,不可假仁慈而误大事,既谋诛灭,断无以多杀为悔矣。在处死太平天国俘虏时,开肠破肚,挖眼后凌迟处死等是最常见的虐杀,而曾国藩乐此不疲……

请问这些堪比禽兽的诛杀俘虏的行为是一个圣人的行为准则吗?所谓的圣人之称只不过是前清遗民为维护正统而大肆吹捧维持大清统治走狗的行为,曾国藩自身的圣人标准也不过是其追名夺利的工具而已……




潇湘故家乔木


对曾国藩到底是“圣人”还是“屠夫”的认知,要看你站在什么样的立场上去看待,你若站在满清统治者的立场上曾国藩就是“圣人”,你若站在破他杀掉的人的立场上,那就是“屠夫”。

任何事物任何人都是两面性的,关键在于他服务于谁,维护的是谁的利益,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就是从不同的方向去看待问题。就在几十年前我国人民还都一致认为斯大林是共产主义的先驱,反法西斯斗争的英雄,但近几十年不断受到欧美媒体的影响,斯大林已经从我们过去的英雄变成积极实施大清洗,镇压不同政见的刽子手,是专制主义的大魔头。

曾国藩是近代中国政坛的重要人物,他的主要功绩就是在太平天国起义后,积极影响清廷的号召,回乡办起团练组建了湘军,然后带领湘军同太平军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最终剿灭了太平天国,恢复了清朝的统治,被誉为同治中兴的名臣。

记在我们小时候在学历史课时,那时候历史书上对农民起义定位很高,认为是封建地主阶级压迫的结果,是官逼民反。因此在讲到曾国藩镇压太平军时把他讲的很坏,认为他是汉奸,是替清廷卖命的走狗,在其母刚死守孝期未满,便哭着向咸丰皇帝上折子,主动请缨回家练兵。说他在练兵过程中把不听话的穷苦老百姓者杀了,他用的人都是此坏乡绅,他的将领都是平时无恶不作的流氓。

在剿灭太平军的过程中心狠手辣,无恶不作,连几岁的小孩都不放过。在剿灭太平天国后把大量财物搬到湖南,他的湘军将领在湖南强购老百姓土地,把老百姓都赶到山沟沟里,这使许多老百姓失去了土地,变成雇农贫农,因此在后来的北伐战争中湖南才会有那么多穷苦百姓加入农会,迎接新民主主义革命。总之在那时曾国藩是个无恶不作的封建卫道士、伪君子,清廷镇压农民起义的刽子手、流氓。

不知何时市面上开始流传曾国藩的书——《曾国藩家书》,慢慢的曾国藩的名声好起来,太平天国反而坏起来,说洪秀全是邪教,灭人性、禁人欲,实行男女分治不让人结婚,说太平天国起义造成江南死亡一亿人,是中国近代落后的主要原因。舆论宣传也慢慢倒向曾国藩,说他是中国近代第一完人,治学严谨,作人和蔼,是孔孟之后的唯一“圣人”等。说曾国藩不仅救了清朝,而且救了中国,要没有曾国藩中国必将陷入太平天国的邪教统治中。并且不断引用蒋介石、毛泽东对曾国藩的评价,把曾国藩赞为中国近代第一人。

这两种不同的评价也反映了中国人自改革开放以来对事物的不断认知,同时也是对古代王朝农民起义性质的认知。在革命年代我们强调的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歌颂被压迫人民的反抗精。改革开放后我国进入了快速建设期,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增长,进入两千年以来生活越来越幸福,所以人们十分珍惜现在的和平、稳定、安静的社会局面,因此在思想上不愿接受战争、接受动乱,所以才会赞誉平定动乱恢复国家秩序的曾国藩。

我国有句古话叫“成王败寇”,历史是胜利者写的。我国还有一句话叫“老百姓心中有杆秤”,“是非功过任由后人评说”,至于曾国藩是“圣人”还是“屠夫”,每个人的认知都会不一样。但总体上曾国藩维护了清朝的统治,延续了清朝的寿命,恢复了当时的封建社会秩序。


汉关驼铃


曾国藩是“圣人”还是“屠夫”,这个问题要放到当时的时代大背景去探讨这个问题,离开时代背景去谈,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一、曾国藩其人?

曾国藩(1811--1872年),可以说是近代史上毁誉参半的大人物,在当代有关他教育孩子、规诫弟弟的家书、日记还是十分畅销,这大概可以从一个侧面说明曾国藩是一个比较成功的文人。

1、他从湖南双峰一个偏僻的小山村走来,进京考试中进士而留京师做京官,风风雨雨十年七迁,连升十级,37岁任礼部侍郎,官至二品。后因母丧返乡守制,恰逢太平天国运动横扫江南大地,湖南也未能幸免,清廷八旗和绿营兵实在不堪用,屡战屡败。曾国藩在家乡拉起了一支特别的民团---湘军,历尽艰辛为清王朝平定了天下,被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后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居一品,成为清廷中兴的柱石,而自己死后被谥“文正”,被后人誉为被誉为“立功、立德、立言”之三不朽的“圣人”、大儒。

2、曾国藩年轻时也有疏懒、抽水烟、好色、说大话、狂妄等一大堆毛病,但他很早就醒悟了,立志要改掉。他在写给诸弟的一封家信中说:“余自十一月初一立志自新以来,虽懒惰如故,而每日楷书写日记,每日读史十页,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此三事未尝一日间断。立誓永戒吃水烟,已两月不吃烟,习惯成自然矣。予自立课程甚多,惟记茶余偶谈,读史十页,写日记楷本,此三事者,誓终身不间断也”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如果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能够下定决心将之改正,这是需要非常大的毅力的,而曾国藩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所以他的毅力也是非常让人佩服的。曾国藩经过一番努力终于从吊儿郎当的青年,转变成了有理想有抱负,有才学的屌丝。

二、为何称他为“屠夫”ne ?

乱世流民硝烟起,曾李左张可中兴?湘军一跃势如虹,是非公道后世评。

1864年湘军终于攻克天京,彻底清剿太平军。此事原本可以落下完美的句号。奈何曾国藩纵容湘军攻入天京后烧杀抢掠,甚至默许湘军屠城,无数无辜百姓惨遭杀害,曾国藩也在历史上留下了“曾剃头”“屠夫”的千古骂名。

曾国藩以往军纪严明,最后为什么要这样做?他就不怕留下骂名吗?

他怕,但是他更怕没有命。曾国藩深知这其中的奥妙,在剿灭太平军的每一步中他都很小心。攻克天京,太平天国覆灭,那留下这么多军队呢?朝廷会有什么想法呢?很显然,下一步朝廷就会整治他们湘军。“狡兔死、走狗烹”,曾国藩及他代表的湘军唯恐落得这样的下场。

曾国藩深思熟虚,万般无奈,为了保全自己及自己的部下,只好下狠手了。屠城,是向朝廷表忠心。屠城,给朝廷一个机会,让朝廷有理由削弱他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