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親情,是否冷暖自知?

你的親情,是否冷暖自知?

隨著手機和微信的普及,所有的“家族群”如雨後春筍般冒頭,“相親相愛”、“一家人”、“一脈相承”... ...諸多的群名彷彿承載了命名者對親情的寄託,就好像現實中的“分散”,用虛擬的方式得到了“圓滿”。

從剛開始的無話不談,語音、圖片和視頻短片齊飛,再到重歸寂靜,大部分的家族群並沒有花太多時間,如同該說的話早就說完了一樣,知道了你的現狀也不過如此,他們就放心了,你看你多讀書有什麼用,還不是拋下父母背井離鄉,自己在外面吃苦?

如上的心理扭曲當下社會太正常不過了,只要不當面說出來就是懂禮貌的“好親戚”,期間會有很多人往群裡轉發文章和視頻,封面是裸女內容是親情或者“危險”題材,緬懷逝去的親人,關心你會不會亂吃東西中毒,宣揚愛與孝義,而長輩們的三大話題是:婚否?孕否?賺錢否?

除此之外,好像也沒有特別的事兒能讓親戚們牽掛的了。慢慢地,女婿、兒媳婦們率先悄無聲息的退群,年輕的下一代隨後加入陣營,原來的“圓滿”卻成了負擔。

就在剛才,我也退出了家族群,並且明白一個道理:便捷的工具並不能改變你情感的溫度!

你的親情,是否冷暖自知?

上一個世紀留下的獨生子女很多,當下不想生孩子的獨生子女們也越來越多,倍受寵愛的我們更容易接受被動而獨特的愛:來自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慈愛,來自父母的溺愛... ...當你長大成人在外拼搏的時候,這些愛留在了故鄉,殘存於每次的問候中。

歸根結底,組建家庭之前,你依然是孤獨的。個體社會屬性中敏感的部分,讓你開始將付出情感的範圍縮小,小到只有父母、閨密、發小,社會觀的重塑帶來了思想改變和個體情感歸屬的變化。

原本父母是親密溝通的第一順位,後來家族外的配偶以及下一代加入,你會發現在配偶、子女和父母第一順位的爭奪中,已經沒有了其他親戚的溝通視窗,你也不再是親戚們眼中可愛、懂事的形象,他們根本不瞭解你除了“小孩”之外的角色是怎樣的。

從你開始在外求學到結婚生子的這段時間,會出現強烈的親情空檔期。

在地鐵、公交上,每一個手機黨都通過小小的窗口瞭解著外面的世界,內心與外界只有一層屏幕的距離,但往往屏幕裡的二維世界不能幫助我們完全認知四維的現實世界。

我們明明可以現在就打電話給父母、親人,告訴他們你現在過得很辛苦、委屈,卻選擇在屏蔽父母的前提下在微信朋友圈訴苦;你怨念領導的蠻狠,同事的無知,更沒有勇氣告訴父母自己過得很艱難;你的倔強也許是自尊心作祟,更多的是用隔離的方式,表現著自己的堅強。

你的親情,是否冷暖自知?

承認吧,大多數時候,我們並不那麼強大,也需要肩膀,你隔離的方式,只能讓你與他們漸行漸遠。職業、社會讓我們通過合作的方式體現個體價值,換取住所和食物,社會的發展趨勢其實是讓我們迴歸家庭。

所以你這麼努力的目的是什麼?我想首先是回饋家庭,然後才是創造社會價值。

《家有兒女》的夏東海被邀請到了一檔綜藝節目中,聊起了關於父母的話題。女嘉賓覺得女孩子可以不必結婚生子,她弄不明白為什麼總要被催婚。然後,夏東海的一句話道出了真相。他說,“父母是我們和死神之間的一堵牆。”

這話,什麼意思?

他說:“父母在,比如說你今年30,你不會琢磨結婚這事,哪怕你60,也不會想,因為你老覺得有一堵牆擋在你和死神之間,父母一沒,你直面死神,你開始能清晰看到你人生的盡頭。為什麼老人會催你,因為他們開始直面死神,開始焦慮了,就想催著你做那些你還沒完成的事情。”

你的親情,是否冷暖自知?

你的親情,是否能夠冷暖自知了?

親情是最早來到我們身邊的人類情感,卻是最容易被我們忽略的。我們本以為可以一直擁有,卻在它不斷轉移的過程中忽視了這份感情本該有的份量,當你被愛情衝昏頭腦,被友情欺騙的時候,它依然不離不棄。或許你的父母還年輕,長輩還健在,但一定請你珍惜。

也許,退群只是給你打開另外一種溝通方式的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