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独立书店:有趣的场景感受与心理体验

谈谈独立书店:有趣的场景感受与心理体验

青岛繁花·我们图书馆,这儿很优美

这是2020年的1月13日,星期一。首先这句话出来,仿佛在一个取景框中出现了时间点。我在一间屋子里写作,而有外边的人看过来,他们可以看过来,然而我并不看他们。我想象到一个框,框的边缘恰是一个场景的周边。这个场景,可能就是杜拉斯《情人》里出现的场景,是越南的一条街巷,两边走过灰黄色外衣的不那么繁忙的人们,也许还说着蹩脚的英文。我很多时候无法想象这个框里是哪家咖啡馆,或哪个画作繁多的空间,比如,美术馆。大抵因为每一幅画完成起来都需要时间的累积,需要笔触轻盈或色彩厚重——西洋画——而既然很重视每一幅画,便无法简单地想象出它们各自的模样。然而,还有一个可能,是因为陌生。因为陌生而没有映入脑海——这恐怕才是最关键的。

一个人对什么熟悉,他呈现出的样态便更接近于其熟悉的事物。而这种熟悉的前提是诚挚、真实,是外部感知的内化,尔后在内里世界里形成意见的统一。这种统一越确实,也越容易被调用,比如,想象一个球体,就像小时候我们玩过家家,在一个盒子里有很多摆设,那么这个球体里的摆设如果很多或全部都是由你来完成的,我想你一定可以很轻易地指出它的内在构造,想到它时不觉得紧张,看到它时也很容易快乐。

下面来说书店。

我来抛出我要说的主题:“书店与心理”。

正如前述,对一个空间书的喜爱源于日常中我们切近感到的欢乐场景的印象/影像投射,对一家书店的喜爱,大体可以分作两方面,一个是初见时的感受,一个是进入之后的感受。(有没有像恋爱?)

谈谈独立书店:有趣的场景感受与心理体验

繁花·我们图书馆,有老唱片的房间

首先,是喜欢书,然后,是喜欢书店。具体而言,比如,我喜欢青岛的繁花·我们图书馆,这儿是一家在二层别墅的店,沿着暗红色的楼梯上去,就让我感到似乎在进入一个有趣的城堡,这儿有不同的房间,如有中轴般连结着外文馆、售卖厅、留存室、沙发和老唱片间等(名字我来编的)。我知道这儿是安全的,相处融洽,言语轻快,因为有许多的读书的朋友,我还知道上去以后,这儿有饮品和馄饨。青岛的馄饨是在汤上洒鸡蛋丝的。他们——这儿的创办者们——既像是有着一个公开又内生逻辑的阅读写作小组,又不那么有确实的联系。这种阅读空间,就具备开放、熏陶、安静、诚挚的感受。在这儿看书、学习,似乎就不会感到被打扰。确是安静的,内心的宁静得到安放。而假如要做作业,那大概不来这儿,一来有乐音,二来会有交谈,所以,真正的要阅读一本要紧的书的人,他的时间是宝贵的,很可能投入书里,投入更多资料的找寻里,在更抽象的精神层面延展心灵的深广度,不断地对新的事物通过说是区分并下定义也好,说是想象联想对比也好,总之加深了印象,内化成自我的认知。而这一层还不够,想要把内在的展现出来很重要,假设理解了很多,没有释放,便如紧的球体,迟早是需要透透气的。透透气,或者说, 施展一下身手,做成了就更加确信所学之内容的可行。

在这一点上看,好的书店,更像是突出特色的一个生命体,其场景如流动的美,给人一种优良的生命活力体验。如果你在繁花,看到那些植物在窗边,雨天吸收阳光和雨露,与近旁和更远的红瓦白墙绿树构成美丽的风景,这就像人在画中游,木地板,墙上裱起来的民国的报纸(也许正是原件),印象里夏天还可以有穿堂风,那么无论怎样,你总会安静。适时地再有一些美妙的音乐,更是艺术之所了。

谈谈独立书店:有趣的场景感受与心理体验

繁花·我们图书馆,留存着书的房间,光洒了进来

叙述至此,有的朋友大抵发觉,这儿很好。但也有朋友发现,这儿并不那么好。后者可能是指现实需求而言,比如想找一本建筑学的专业教程,或找一个高等数学的解题集,那么确是不会来这儿的。

再回归前面的话题,“对一家书店的喜爱”。大抵没有人会不爱一家书店吧,除非这里有着不那么优美的情况,比如乱丢垃圾,比如店员(这个词似乎更多地对应于独立书店)不那么礼貌……我听友人讲过,他在一家公立书店里的管理感受,遇见不少奇怪的不太文明的事情,我想,人的卑微的一面在那样的环境里,在似是有着强大的限制中的场所里,一方面,对个体的约束显得明确(规则明确禁止着……),一方面,又能见到不守规则者不断出现。于是我更喜欢独立书店,首先它们更多的是民营书店,”民营“这一点,不见得是关于书的价格的折扣,但应然也实然地是关乎人的主体的存在。人,被看作了“人”,被意识到,被感知到,更多地被认为是顾客,甚至是朋友,而不再是一个个的数据符号的发出者。

从另一个信息传播的视角看,书店形成着公共空间的一种,而公共空间大抵包含交流、意见、思考、反思,乃至共鸣和分歧。从这一点看,人们来到独立书店,期待着有所发现,有所增益,而不断地阅读而后交流,再阅读再交流,与有智识者交谈问学,更能形成合理的对思考和生活有益的见解。

谈谈独立书店:有趣的场景感受与心理体验

繁花·我们图书馆,有圣诞树的样子

常常在叙述书店的文章里见到一个词,“会心”。这个词如此优美,如一个不那么狡黠的笑的浅浅地露出,直到你们彼此相遇,内在吸引,又能畅谈一番,抚掌击节,多么有趣!

上述是简单记述了人与书店的联系,在我看来,读者与书店,不只是买卖关系。正如嘟嘟知识书店邓先生所言,很多时候,是朋友。而《读书复旦时》所提到的骑着自行车背来许多好书以打折价卖给同学们的那位神秘卖书人,以及许多老国营书店的师傅,都是很有传奇色彩的。人与书相遇,也不止在书店,很多时候,是在图书馆。


书店故事年末征稿:

你的家乡是哪儿?在你的家乡都怎么过年?

E-mail:[email protected],发送文稿或图文稿分享上述内容,获选发布者将获得自印本精美册子一份。


-Thanks for your reading-

谈谈独立书店:有趣的场景感受与心理体验

书店·故事· 记录

媒体·出版·读书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豆瓣小站:书店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