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桂村、正蒙社区.......余姚这些地方藏着一个个读书故事

文献名邦余姚,除了阳明先生讲学的中天阁,还有不少与“书”息息相关的地名,每一个地名背后,都有一段余姚人的读书故事。

说到与书有关的地名,就不得不提一下学弄。之所以叫学弄,是因为这里是当时学宫所在地。

根据光绪版【余姚县志】壹卷图志记载,学宫是一个规制齐全的院落,最外面就是靠学弄的地方是宫墙,里面是一个泮池,过射圃桥,就是欞星门,再里面一进是大成门,再进去是大成殿,后面是明伦堂;尊经阁。旁边的建筑有文昌阁,崇圣宫等,形成一个规整的学宫建筑群。

余姚学宫位于江南学弄实验小学东首,是宋庆历七年(1047年)县令谢景初兴建的,直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科举时才完成它的历史使命。800多年来学宫曾为“文献名邦”的余姚培养出许多人才。如今大殿等建筑不存,只有泮桥尚留,1985年填河拓路时,此桥按原样迁到龙泉山北麓的青少年宫后面,成了一座旱桥保留下来,桥形为单孔石拱桥,净宽2.68米,桥栏外侧一面刻桥名“櫺星桥”,另一面刻“巽水源流”。

图书馆路

余姚还有一条“图书馆路”,顾名思义,因余姚图书馆位于此路命名。

五桂村、正蒙社区.......余姚这些地方藏着一个个读书故事
五桂村、正蒙社区.......余姚这些地方藏着一个个读书故事

五桂村

五桂村得名于区域内有座五桂楼。五桂楼仅次于宁波“天一阁”的民间藏书楼——五桂楼。

当年曾有“藏书之富甲越中”、“浙东第二藏书楼”美称。1989年12月,被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五桂楼是梁弄人黄氏后代黄澄量专为藏书而修建的。据黄氏宗谱记载,后唐时有黄定远在梁弄安家,传至第六代孙黄远美时,生有八子,其中黄必腾等五个儿子先后于1159年-1170年间登科中举,过去中举叫“蟾宫折桂”,因此号称“五桂”,一时名声大噪。宋高宗对他们非常器重,说有“经济之才,宏博之学”,后来五子同时衣锦荣归,高宗赠以《五子还乡》诗,诗中有“仙籍桂子香”之句。至明朝时流传为“五桂传芳”。黄澄量建楼时,为纪念五位祖宗,定名为“五桂楼”。

五桂村、正蒙社区.......余姚这些地方藏着一个个读书故事
五桂村、正蒙社区.......余姚这些地方藏着一个个读书故事五桂村、正蒙社区.......余姚这些地方藏着一个个读书故事

正蒙社区

在余姚梁弄正蒙街上,有一所百年老学校,旧称为“正蒙学堂”。它是当时四明山上的最高学府,也是余姚三座老校之一。

光绪二十九年(1903),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确定近代新式学制。光绪三十一年(1905)八月,清政府废止科举。当时地处偏僻山区的梁弄,一方面传统私塾日渐衰落,另一方面新式学堂尚未创办。于是,锐意革新的黄守斋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毅然回到家乡梁弄,兴办学堂。他邀集镇内有声望人士,四处奔波,募捐筹集资金。其中一位同住在横街的寡妇经褚氏得悉此情,毅然决定把30余亩良田和3间平房捐献给学堂。余姚龙山书院也为梁弄办学捐助学田数十亩。下坞邵氏也拨出一定数量的田产租谷、租金作为学校基金。经过多方努力,共得学田80余亩,暂借黄氏真门祠堂做临时校舍,招生开学,定名“正蒙学堂”。守斋先生自任堂长,有学生10余人,开设国文、算学、经训等课。这一来,要求读书的人越来越多。当时首届毕业生仅有3人,而第二届毕业生则达20来人,从中可见初创之艰难和发展之迅速。

五桂村、正蒙社区.......余姚这些地方藏着一个个读书故事
五桂村、正蒙社区.......余姚这些地方藏着一个个读书故事五桂村、正蒙社区.......余姚这些地方藏着一个个读书故事
五桂村、正蒙社区.......余姚这些地方藏着一个个读书故事

学堂弄

正因为正蒙学堂,如今学堂对面叫做学堂弄。

有书也得有笔,余姚也有很多笔架山,比如大隐、马渚渚山旁边。

你知道余姚还有什么跟书有关的地名吗?在留言里告诉余小微吧!

来源:余姚生活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