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张载《正蒙》的思想精华浅析(一):道惟一气的朴素世界观

前言导读

理学又称道学、义理学,是兴起于北宋的一种思想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有北宋五子,即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邵雍。南宋则以朱熹、陆九渊为代表。其余续影响至明朝王阳明的“心学”,乃至清代的“朴学”。理学继承儒家理论,并融会释、老之说,以探讨宇宙观,并建立人生观,成为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最成体系的一脉。

本文意在从横渠先生张载的《正蒙》一书,分析了解其思想和观念,为大家作一简要的介绍。

北宋张载《正蒙》的思想精华浅析(一):道惟一气的朴素世界观

关中书院

人物简介

张载,字子厚,生长于陕西凤翔眉县横渠镇,世称横渠先生。仁宗嘉佑二年进士,历任参军、县令、著作郎、判官公事、崇文院校书、同知太常礼院等职。神宗熙宁十年,行至临潼,卒于馆舍,享年五十八岁。

张载少年时好谈兵法,当时洮西贼乱,载曾向范仲淹拜书献计,为范仲淹所赏识,知其为大才。于是劝其读《中庸》,以明至理,修身养德,不要以用兵为务。张载于是方读《中庸》,自觉不足,又多读道家佛家之书,经年累月,又反求六经,后来与二程结识,相互磋磨,发明本性,学古砺行,遂使关中学者如影云集,终于成为一代巨儒。

北宋张载《正蒙》的思想精华浅析(一):道惟一气的朴素世界观

张载像

《正蒙》其书

张载作《正蒙》,取义于“蒙以养正”,洋洋数万言,发挥道德性命之学。曾自言,我作此书,好比大树,根本枝叶无不具备,只在读者各人择取。好友苏昞于是仿效《论语》《孟子》编辑分章,共成十七篇,言简意赅,文约理深,流传甚广。

这里先从第一篇——《太和篇第一》来分析介绍其思想的根本和要点。

北宋张载《正蒙》的思想精华浅析(一):道惟一气的朴素世界观

太和篇第一:一元论的大道观

这一篇开门见山,张载直接阐述了他的根本观念,所谓“太和”,即是道。他认为宇宙中万物散殊而可象者为气,清通而不可象者为神。而神与气是混一的,而非对立的,这就奠定了他的哲学基础——一元论。

他认为天地之间的一切,清虚也罢,积聚也罢,都是“一气”的聚散、升降、浮沉、动静。

太和所谓道。中涵沉浮、升降、动静、相感之性,是生氤氲、相荡、胜负、屈伸之始。

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

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万物不能不散而为太虚。循是出入,皆是不得已。

而宇宙是一个持续变易运行不能停止的空间,最重要的在于“不得已”三个字。他不认为有能独立于诸有而存在的“无”,认为有无是完全一体的,是一非二,因此对老子和佛陀都提出了批判。

北宋张载《正蒙》的思想精华浅析(一):道惟一气的朴素世界观

他说“彼语寂灭者往而不返”,这就是在批判佛家追求寂灭,“往而不返”,就是沦湎于空寂,滞而不通。这是由于他对于佛家“寂灭”、“涅槃”的概念未尽其性而产生的误解,佛家讲空,又讲空不空,所以并非是他说的“往而不返”。这里暂表不提。

接着他又说,

知虚空即气,则有无、隐显、神化、性命,通一无二。若谓虚能生气,则虚无穷,气有限,体用殊绝,入老氏‘有生于无’自然之论,不识所谓有无混一之常。

这里他抓住老子“有生于无”这句话,批判起了老子。在他看来,有无是不可分割的一体,只是一气的动静显隐的作用而已,不应该说“有生于无”,两者之间并非是以这样的逻辑关系而存在的,若说无生有,无就是无限,有则是有限,那么无限与有限就成不对等的关系,这就打破了宇宙平衡的关系,哪里还是“太和”呢。

北宋张载《正蒙》的思想精华浅析(一):道惟一气的朴素世界观

所以他的“混一论”,或者叫“一气论”,广而言之就是空有一元、神气一元、性命一元。换句话说,他认为太虚就是万物,万物就是太虚,太虚就是一气,一气就是万物,而不是两个概念。太虚不是空无,万物也不是实有。所以他又说道,

聚亦吾体,散亦吾体,知死而不亡者,可与言性矣。”

“气聚则离明得施而有形,气不聚则离明不得施而无形。方其聚也,安得不谓之客?方其散也,安得遽谓之无?

故圣人仰观俯察,但云‘知幽明之故’,不云‘知有无之故’。盈天地之间者,法象而已。方其形也,有以知幽之因;方其不形也,有以知明之故。”

“气之聚散于太虚,犹冰凝释于水,知太虚即气,则无无。

所以“太虚”在他这里不是一个能独立存在的概念,“太虚”就是一气之聚散,有形无形是一非二。所以说“无无”,没有一个真正的“无”。这就是说,宇宙之间的外空间的“无形”,与各种运转的星体的“有形”,是一体不分割的,除此之外,再没有一个“无”的概念可以独立存在了。这个“无”实际是完全形而上的存在。

这是张载极有力的一个观点,给了好谈空寂、沉湎玄想的人一记重击。所以他说“诸子浅妄,有有无之分,非穷理之学也。

北宋张载《正蒙》的思想精华浅析(一):道惟一气的朴素世界观

尔后他又讲了“鬼神”。这里的“鬼神”不是我们所谓迷信的神祇概念,而是说清虚无碍为神,有碍有形为鬼。“鬼”,其实是归的意思。鬼神,不过是太虚化气的两种自然功能罢了,亦即是阴阳。

太虚为清,清则无碍,无碍故神。反清为浊,浊则碍,碍则形。”

“凡气清则通,昏则壅,清极则神。”

“由太虚,有天之名;由气化,有道之名。合气与虚,有性之名;合性与觉知,有心之名。”

“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

所以从太虚立“天”之名,由气化立“道”之名。太虚是体,道是用,体用是一,所以有“性”之名。合“性”与觉知,有“心”之名。这里就有了新的问题,觉知是哪里来的呢?什么叫做“心”呢?

在张载的观念里,所谓心的觉知功能,不过是与物相感,什么与物相感呢?是性。“性”者,前面已经说了,合气与虚为“性”。合气与虚,就是完全混一的至真,即是宇宙天地之真理真性,没有方所,不可思议,但“性”无法离开“心”而存在,实是由心而显性。而心之所感,氤氲而已。氤与氲即是阴阳刚柔两端,离心则无性,离两则无一。所以万物所以相感,是大道的利用出入,莫知其根,而万物纷纭而不同,正是万物之妙。这里的“性”与上面的“无”一样,是完全形而上的概念。

感而后有通,不有两则无一。故圣人以刚柔立本,乾坤毁则无以见易。”

“造化所成,无一物相肖者,以是知万物虽多,其实一物。无无阴阳者,以是知天地变化,二端而已。”

万物形色,神之糟粕,性与天道云者,易而已矣。心所以万殊者,感外物为不一也,天大无外,其为感者,氤氲二端而已焉。物之所以相感者,利用出入,莫知其乡,一万物之妙者欤!”

北宋张载《正蒙》的思想精华浅析(一):道惟一气的朴素世界观

综上所述,张载的哲学观、宇宙观是非常纯粹而朴素的。他认为万物混一,太虚与有形不可分割,同是一气,一气二化,清者为神,浊者为鬼,二气相感,而有觉知之心,而万物纷纭,皆是一气之妙。

他认为“无”者,“性”者,都是形而上的概念,不能独立存在,必须藉由形而下的万物、阴阳、动静、聚散来显现。也就是一必由二来显现,而二正是一的妙化。一是形而上的,不可言的,一切都要由二来显现,而二并不是可分离的二,二正是一的妙用。

到这里,张载在《正蒙·太和篇》中所阐述的基本思想就已经介绍完毕。

后续,我会依《正蒙》的篇章次序更详细地、有选择地介绍给大家。如果喜欢这篇文章,还请您动动手指,点个关注不迷路。谢谢您的阅读,欢迎批评指正!

本文作者:鱼生

北宋张载《正蒙》的思想精华浅析(一):道惟一气的朴素世界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