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约派女词人——李清照(幸福婚姻生活)

上一篇咱们说到,李清照和赵明诚喜结良缘,终成百年之好,我们特别感兴趣的是这一对新人这么有才华,这么般配,他们的生活到底有多幸福。关于“幸福”这个话题,李清照有一首词对它做了一个回答。《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这首词好多人不太熟悉,但其实写得也是非常的好。

婉约派女词人——李清照(幸福婚姻生活)

春天到了,卖花郎挑着担子卖花,李清照看到了,于是买了一支鲜花,这鲜花上面还有点点的露珠,看上去楚楚动人,非常的漂亮,左看右看是真的好看,她看了一会心生一些担心,担心这花这么好看,拿回家之后赵明诚看了,他就喜欢这花,觉得这花比我还漂亮,就不喜欢我了,其实此时的李清照也就18或19岁,本来就是青春焕发,再加上她又饱读诗书,气质轻而高雅,怎么会担心连一枝花都比不过呢,她之所以这么故意的猜疑,极度这只鲜花,有另一层含义,其实就是想告诉赵明诚我是多么多么的在乎他,也想顺带这告诉别人在赵明诚的眼中,我永远都是最重要的唯一,这个词人写词尤其是女性词人写词,那种纤细的内心活动,往往他要表达一个意思,要从反面去写。所以他接下来才说,“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你这朵鲜花不是漂亮吗,那咱们就来比一比,我就把你插在我的云鬓间,鲜花和没人的脸庞并列,然后让赵明诚看一看咱们俩到底谁更漂亮。

通过这样一首词,我们能够非常细微的体察到,李清照对自己婚姻的状态是非常满意的,她恨不得给全世界的人宣布我太喜欢、太欣赏赵明诚了,但是他借助的只是一支鲜花而已。她翻来覆去的说,看上去是在嫉妒这支花,实际上只是在凸显自己的美丽。

这首词写得这么好,以至于有人怀疑这首词根本就不是李清照写得。因为李清照是大文学家,这首词的思想内容不那么深刻,甚至有点太浅显、太通俗了。往往那些卓越而杰出的文学家写出的东西意味深长而又通俗易懂,因为我们老百姓喜闻乐见、一看就懂,所以才能够流传万世。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李清照觉得他们的婚姻是如此的幸福呢?赵明诚当时在上太学,太学当时有规定,每个月只有初一、十五的时候才能请假回家。所以他俩并不是成天在一起,所以能够让李清照对自己的丈夫、对自己的婚姻有如此大的满意度、满足感更深层的原因还是在于他们俩的志趣相投。特别是他嫁给赵明诚之后很快对于赵明诚的金石字画、文物字画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他们两个不但是互相欣赏对方的才华,而且对对方的志趣和爱好也非常的相投,可是我们都知道要收集、鉴别文物这是需要大量钱财的,作为他们的长辈赵挺之和李格非虽然都是高官,但是他们当初的出身都是贫寒的读书人,从来不会惯小孩子乱花钱。所以他们没有什么来自长辈的零花钱和私房钱。再加上赵明诚当时是一个太学生本来是没有经济收入的,后来他从太学毕业了之后,做了官也只是七八品的小官,那个俸禄养家刚刚好,哪还有富余的钱去买金石字画呢!所以说他俩虽不是很清贫单页绝对不是大富翁,他们完全是出于对这项爱好的热爱。那怎么办呢?于是李清照典当衣服,每次赵明诚从太学回来之后,夫妻俩就接班到当铺去当掉反季节的衣服。然后再去淘文物、宝贝去。那样一种愉快的、喜悦的心情是任何事情都不能比拟的。

又一次有个人拿来一幅画,南唐著名的画家徐熙的《牡丹图》,要价也不高,20万,当时在东京汴梁即便是富家子弟一下子拿出20万也不容易,更何况像他们这样的小夫妻,掏不起钱,又放不下这颗心。拿到家里连着看了两个晚上越看越喜欢,越看越觉得自己没钱,就是买不起,后来在连连的叹息声中将画还给人家了,后来这小夫妻两很长时间都不高兴。所以通过这个事例我们可以看出来李清照和赵明诚这夫妻俩的幸福生活的内涵是什么?是一种非常纯真的、淳朴的、淡薄的、却又是高雅的一种生活。这不是任何人想要模仿就能模仿出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