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約派女詞人——李清照(幸福婚姻生活)

上一篇咱們說到,李清照和趙明誠喜結良緣,終成百年之好,我們特別感興趣的是這一對新人這麼有才華,這麼般配,他們的生活到底有多幸福。關於“幸福”這個話題,李清照有一首詞對它做了一個回答。《減字木蘭花》: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雲鬢斜簪,徒要教郎比並看。這首詞好多人不太熟悉,但其實寫得也是非常的好。

婉約派女詞人——李清照(幸福婚姻生活)

春天到了,賣花郎挑著擔子賣花,李清照看到了,於是買了一支鮮花,這鮮花上面還有點點的露珠,看上去楚楚動人,非常的漂亮,左看右看是真的好看,她看了一會心生一些擔心,擔心這花這麼好看,拿回家之後趙明誠看了,他就喜歡這花,覺得這花比我還漂亮,就不喜歡我了,其實此時的李清照也就18或19歲,本來就是青春煥發,再加上她又飽讀詩書,氣質輕而高雅,怎麼會擔心連一枝花都比不過呢,她之所以這麼故意的猜疑,極度這隻鮮花,有另一層含義,其實就是想告訴趙明誠我是多麼多麼的在乎他,也想順帶這告訴別人在趙明誠的眼中,我永遠都是最重要的唯一,這個詞人寫詞尤其是女性詞人寫詞,那種纖細的內心活動,往往他要表達一個意思,要從反面去寫。所以他接下來才說,“雲鬢斜簪,徒要教郎比並看”你這朵鮮花不是漂亮嗎,那咱們就來比一比,我就把你插在我的雲鬢間,鮮花和沒人的臉龐並列,然後讓趙明誠看一看咱們倆到底誰更漂亮。

通過這樣一首詞,我們能夠非常細微的體察到,李清照對自己婚姻的狀態是非常滿意的,她恨不得給全世界的人宣佈我太喜歡、太欣賞趙明誠了,但是他藉助的只是一支鮮花而已。她翻來覆去的說,看上去是在嫉妒這支花,實際上只是在凸顯自己的美麗。

這首詞寫得這麼好,以至於有人懷疑這首詞根本就不是李清照寫得。因為李清照是大文學家,這首詞的思想內容不那麼深刻,甚至有點太淺顯、太通俗了。往往那些卓越而傑出的文學家寫出的東西意味深長而又通俗易懂,因為我們老百姓喜聞樂見、一看就懂,所以才能夠流傳萬世。

到底是什麼原因讓李清照覺得他們的婚姻是如此的幸福呢?趙明誠當時在上太學,太學當時有規定,每個月只有初一、十五的時候才能請假回家。所以他倆並不是成天在一起,所以能夠讓李清照對自己的丈夫、對自己的婚姻有如此大的滿意度、滿足感更深層的原因還是在於他們倆的志趣相投。特別是他嫁給趙明誠之後很快對於趙明誠的金石字畫、文物字畫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所以他們兩個不但是互相欣賞對方的才華,而且對對方的志趣和愛好也非常的相投,可是我們都知道要收集、鑑別文物這是需要大量錢財的,作為他們的長輩趙挺之和李格非雖然都是高官,但是他們當初的出身都是貧寒的讀書人,從來不會慣小孩子亂花錢。所以他們沒有什麼來自長輩的零花錢和私房錢。再加上趙明誠當時是一個太學生本來是沒有經濟收入的,後來他從太學畢業了之後,做了官也只是七八品的小官,那個俸祿養家剛剛好,哪還有富餘的錢去買金石字畫呢!所以說他倆雖不是很清貧單頁絕對不是大富翁,他們完全是出於對這項愛好的熱愛。那怎麼辦呢?於是李清照典當衣服,每次趙明誠從太學回來之後,夫妻倆就接班到當鋪去當掉反季節的衣服。然後再去淘文物、寶貝去。那樣一種愉快的、喜悅的心情是任何事情都不能比擬的。

又一次有個人拿來一幅畫,南唐著名的畫家徐熙的《牡丹圖》,要價也不高,20萬,當時在東京汴梁即便是富家子弟一下子拿出20萬也不容易,更何況像他們這樣的小夫妻,掏不起錢,又放不下這顆心。拿到家裡連著看了兩個晚上越看越喜歡,越看越覺得自己沒錢,就是買不起,後來在連連的嘆息聲中將畫還給人家了,後來這小夫妻兩很長時間都不高興。所以通過這個事例我們可以看出來李清照和趙明誠這夫妻倆的幸福生活的內涵是什麼?是一種非常純真的、淳樸的、淡薄的、卻又是高雅的一種生活。這不是任何人想要模仿就能模仿出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