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樹茶葉香 茶農採茶忙 —— 黃鶴鎮茶葉產業發展記

一樹茶葉香 茶農採茶忙 —— 黃鶴鎮茶葉產業發展記
一樹茶葉香 茶農採茶忙 —— 黃鶴鎮茶葉產業發展記
一樹茶葉香 茶農採茶忙 —— 黃鶴鎮茶葉產業發展記

深山藏古韻,茶香飄四方。漫步在黃鶴鎮魚龍村芭蕉塘茶葉基地裡,極感神清氣爽,遠處青山如黛,近處茶園似毯,成片的茶葉青翠碧綠,香漫山野。一場春雨過後,基地裡的茶樹漸次冒出豐盈的綠芽,綠芽尖隨春風跳動,呈現出勃勃生機。

一樹茶葉香,茶農採茶忙。近幾日,魚龍村的蹇育瓊每天都會去基地裡採茶。她說:“我們家以土地入股了村裡的茶葉產業。現在茶葉進入了採摘期,可以從3月採摘到10月,今年預計可收益2000多元。明年茶葉進入盛產期後,收益將是現在的3到4倍。”

蹇育瓊已經50多歲了,沒有一技之長,往年除了種植傳統農作物就是外出務工,沒有固定收入來源。據黃鶴鎮政府相關負責人介紹,該鎮像蹇育瓊這樣的村民還有很多,年齡偏大,在外務工沒有優勢,家庭經濟來源沒有保障。

科學規劃 鎖定茶旅融合發展之路

為了增加村民收入,改變村民的生活條件,黃鶴鎮黨委政府開展深度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工作,先後邀請市農科院專家和湖北省宣恩縣皇貢茶業公司技術團隊前來實地考察,並委託重慶市九升檢測公司對轄區內土壤進行詳細檢測。經過一系列的前期考察、論證後,最終選定將茶葉作為全鎮的主導產業,鎖定茶旅融合發展之路,全鎮規劃發展有機茶葉5500畝。

“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勢在必行,我們要借全縣深度調整農業產業結構這場‘東風’,全力改善全鎮人民的生活條件,讓他們致富奔小康。”該鎮扶貧辦負責人龍志文說。

話好說,事卻難做。村民們種植傳統農作物的習慣不是說變就能變的,“基層工作難做”在這裡體現得淋漓盡致。“我們這裡畢竟沒有人栽種過茶樹,大部分群眾還是對這個產業持懷疑態度,害怕失敗。”龍志文說,2017年,為了讓廣大群眾參與到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中來,全鎮的幹部職工聯合村兩委給每家每戶做工作,有給他們寫“保證書”的,有給他們“籤合同”的……真是“花樣”百出。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2017年就圈定了茶葉種植面積4345.76畝。

敢為人先 形成黃鶴茶葉發展模式

“外引內培、村社聯合”,黃鶴鎮確定了發展思路。2017年底,該鎮引進湖北省宣恩縣皇貢茶業公司作為龍頭企業,先行發展了200畝茶葉示範基地。為有效推進基地建設,2018年,又組建茶葉專業合作社2個,即石柱縣彬斌農業專業合作社和石柱縣鶴興茶葉專業合作社,形成了“1個龍頭企業+2個專業合作社+3個村級組織+農戶”的發展模式。

龍志文介紹,全鎮已栽種茶樹2300餘畝。目前,茶樹長勢良好,採茶期比預計的時間提前了一年,茶農們十分高興。

創新方式 共享產業發展改革紅利

“在給群眾做工作的時候,我們也發現有一部分人對茶葉產業非常有信心,有些人希望可以自己栽種,有的還希望‘帶資入股’……”龍志文說。

考慮到這些人的想法,黃鶴鎮決定採取不同的產業發展模式,鼓勵引導群眾以土地、資金、資產、勞務等要素入股經營主體,獲得分紅收益。同時,針對有發展能力的農戶,推行“帶資入股”模式,合作社將其吸納為成員,共同發展;針對不想承擔風險的農戶,推行“借土栽種”模式,由經營主體幫農戶栽種,農戶按標準負責管理,有收益後農戶得70%,村集體得10%,經營主體得20%;針對長期外出農戶推行“土地入股”模式,即農戶以土地入股,由經營主體幫助農戶栽種管理,有收益後農戶得30%,村集體得10%,經營主體得60%。村集體全程參與其中,這樣,既增加了村集體經濟收入,又確保了貧困群眾穩定增收,實現了農民有股份、集體有收益、村組有產業、戶戶有增收項目的目標。

魚龍村的孫正田是自種自管模式的代表。“我一共栽種了6畝茶樹,從今年4月採到10月份,不出意外可以採200多斤茶葉,預計可收入一萬多元。”孫正田說,“這個產業給我們帶來了福音,我非常有信心。來年茶葉進入盛產期後,收入一定非常可觀。”

一樹茶葉香 茶農採茶忙 —— 黃鶴鎮茶葉產業發展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