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氏嫡傳第六十六代:孔興燮

孔興燮,字起呂,一字調五,號輔垣,孔子第六十六代嫡孫,生於明崇禎九年(1636)二月十一日。崇禎十七年(1644)以公世子身份授二品冠服,清順治五年(1648)三月襲封衍聖公,當時年僅十三歲。孔興燮早年喪父,由其母陶太夫人撫養長大,因此對母親非常孝順,遇事也是先諮詢母親後再定奪,他曾對人說:“人子當養母,吾今尚為母養也。”乾隆《曲阜縣志·孔氏宗子》又記載其“蚤孤,生母陶夫人教育之。稍長,事母孝甚。襲爵時年甫十三,已凝重能自立,臨事剛果有氣識,尤日夜以繼先人志。為念飭廟庭修禮樂諸頹廢事,悉綱舉而目張之,俾復舊制”。


孔氏嫡傳第六十六代:孔興燮

隨著孔氏族眾人丁的繁衍增多,明代諸帝就曾專門要求衍聖公端肅族人管理。順治六年(1649),清帝福臨又專門勅諭新襲爵的衍聖公孔興燮:

國家功成治定,必先重道崇儒。特於先師孔子聿隆象賢之典,其大宗之裔錫爵嗣封,承奉祀事。即支庶亦加優遇。但族屬繁衍,賢愚不同。該府官員,恐有依恃公爵肆行無忌,慢上欺下,侵吞騷擾,大累地方。今朝綱整肅,法紀嚴明。爾其統攝宗姓,督率訓勵,申飭教規,使各恪守體度,無玷聖門。如有輕犯國典、不守家規、恃強越分、朋比非為,輕則徑自察處,重則據實指名參奏,依律正罪。爾尤宜率族奉公,謹德修行,身立模範,禁約該管官員役,俾之一遵法紀,毋致驕橫生事,庶不負朝廷優加盛典。爾其欽承之。(《孔府檔案》0096卷)

順治七年(1650)孔興燮赴京朝覲,清帝福臨賜宴於禮部,命禮部尚書李若琳伺陪,再賜天字號程羊酒一宗,晉孔興燮太子少保銜。順治八年,又晉少保兼太子太保,一舉將衍聖公的加銜升至最高。同時,清廷對衍聖公的優禮也臻於至境,國家層面上因之制定了接待衍聖公的專門禮儀:順治八年規定,衍聖公來朝,每日“給羊一、鵝二、酒六瓶、面二十斤、鹽醬各二斤、黃蠟燭十枝、茶二斤”(《欽定大清會典則例·卷九十七》)。衍聖公來朝時,設宴於禮部,要由禮部尚書作陪:“凡衍聖公來朝,燕於禮部,以尚書陪燕。是日,設賓主席於後堂,東向,以南為上。博士席北向,以西為上。設香案於露臺上,乃速賓。衍聖公入儀門降輿,尚書迎於堂簷下,揖,又旅揖博士。詣香案前,聽贊行三跪九叩禮,畢。乃坐。光祿寺官奉茶酒饌,和聲署作樂。燕畢,詣香案前謝,恩行一跪三叩禮。畢,送如迎儀。”(《欽定大清會典·卷五十七》)到了乾隆六年重定中和韶樂之時,更是對衍聖公來朝時的宴饗場所和用樂分別作出了具體規定:“衍聖公來朝賜燕於禮部,五魁舞,樂奏洙泗發源長之章。賜恩榮燕於禮部,奏啟天門之章。鷹揚燕於兵部,奏和氣洽之章。行鄉飲酒禮於順天府,庠歌鹿鳴,笙御製補南陔之章;門歌魚麗,笙御製由庚之章,合樂關睢。”( 《欽定大清會典·卷五十八》)

順治八年夏四月,清世祖又遣右副都御史劉昌詣闕里祭告孔子:“朕惟治統緣道統而益隆,作君與作師而並重。先師孔子無其位而有其德,開來繼往,歷代帝王未有不率由之而能治天下者也。朕奉天明命,紹纘丕基。高山景行,每思彰明以光敷至教,而祀典未修曷以表敬事之誠,登嘉平之理?茲遣專官虔祀闕里,儀惟備物,誠乃居歆,伏惟格思,尚冀鑑饗。”《清史稿·職官志》記載,順治九年九月,“世祖視學釋奠,召衍聖公孔興燮及四氏博士赴京陪祀觀禮,自後以為常。十三年,依例授光祿大夫。”順治九年清世祖視學禮成的次日,孔興燮率諸聖賢后裔具表謝恩。同日,清世祖賜宴於禮部,並賞賜孔興燮貂冠、朝服等物,並將各聖賢后裔送監讀書,“嗣是歷代舉行以為常”(《清史稿·選舉志·學校一》)。順治十年(1653),清帝福臨又下詔將臨近曲阜的明代德、魯兩個藩王的舊藩地劃撥給衍聖公府。同年,孔興燮還重修了孔氏族譜。在歷史上,孔氏宗子的重要職責除了奉祀先師、護衛林廟外,就是“收宗合族”,而篡修族譜無疑正是宗子收族的最好辦法,並且,通過譜牒的續修,可以“詳世系,聯疏親,厚倫誼,嚴冒紊,序昭穆,務遺忘”。衍聖公孔興燮則站在儒學義理的角度上更認為:“世系詳而淵源浹,可以作孝,合遠為近,合散為聚。即分而千其人、百其人,胥以吾一人之心視之,可不謂仁焉。長長幼幼,弟也。為大宗為小宗,粲乎秩然,弗敢以冒越也。”(《孔府檔案》第0790卷之一)順治十三年,巡監御史王秉乾出銀二千兩,並動勸僚屬,公捐重修孔廟奎文閣。十七年(1660),清世祖又行臨雍釋奠,再詔衍聖公孔興燮率各博士、各氏子孫入京陪祀觀禮。康熙二年(1663),分守東兗道參議張弘俊又倡募重修了奎文閣、聖蹟殿、宋元碑亭、大中門、角樓等建築。

孔氏嫡傳第六十六代:孔興燮


孔興燮能詩,工書畫,曾修整篡定《世家宗譜》二十三卷。

清康熙六年(1667)十一月,孔興燮病逝,時年三十二歲。清聖祖玄燁遣官致祭,葬儀及撫卹優禮一如前代之例。

孔興燮承襲時間雖短,但多有建樹,經過明末戰亂,林廟建築、祭器多有損毀,其努力經營,維修聖廟,刊訂譜牒,整修禮樂祭器。所以孔繼汾《闕里文獻考·世系》論述說:“闕里經明季寇亂,禮樂不修,百事廢墜,幸遇興朝,重道尊師超越前古,而六十五代公感激新恩,竭力修復,功緒未竟旋即告終。公既承世爵,日夜以繼志為事。凡祖庭之圮壞者、禮樂之殘缺者、以及百事之頹廢者,悉綱舉而目張之,彬彬乎頓復舊制。”《清史稿·儒林列傳》亦載其“事母甚孝,凝重有器識。飭廟庭,修禮樂,諸廢悉舉。”

孔氏嫡傳第六十六代:孔興燮

孔府舊藏六十六代衍聖公孔興燮衣冠像


孔興燮元配馮氏,涿州人,明領少保兼太子太師、禮部尚書,清領中和殿大學士馮銓之女孫,明崇禎九年二月十六日生,清順治十年二月二十日卒,行年十八歲;繼配呂氏,宛平人,大寧都指揮使司指揮使馮茂勳之女孫、贈中憲大夫馮邦爝之女,明崇禎十一年八月初十日生,清康熙五十七年三月十六日卒,享年八十一歲。

孔興燮二子:孔毓圻、孔毓埏。女三:長適吏部尚書奉天張士甄之長子、大理寺左評事張光鏞,次適禮部尚書萊陽沙澄之次子、貴州都勻知府沙汝洛,三適山西分守冀寧道布政使司參議聊城劉元遠之子、歲貢生劉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