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的“书”单未必适合你―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太贪容易、太浮浅粗疏、太不能深入、太不能刻苦”朱光潜先生曾这样慨叹现代青年的毛病。

一代大家朱光潜

朱光潜是美学大师,也是早年留学归国的大家之一。

别人的“书”单未必适合你―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十二封信的由来:以赤城之心与青年交流。

别人的“书”单未必适合你―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朱光潜先生从国外寄给国内《一般》杂志的,以有中学程度的青年为对象,以青年们正在关心或应该关心的事项为话题,用亲切宛在眼前的语调与“青年朋友”探讨,总的出发点是劝青年人眼光要深沉,要从根本上做功夫,要顾到自己,不要随世俗贪近利。

这十二封信涉及到读书、作文、(当时的)社会运动、爱恋、升学科举等等。特别要青年们不要浮躁,要潜下心来做事。

在《谈读书》一信里,他对青年人读书谈了几个方面的看法,下面取其中之三:

一、总会有时间读书。

大概每一代青年人都觉得“没时间”读书吧,于是,青年人便去请教那些读了很多书的“大师”“大家”们。在《开讲啦》这个节目中,这个问题就被提到过,回答自然是要挤出时间来,规划出时间来。朱光潜先生也被问到了这个问题,他说时间自然是有的,端看你是不是诚心读,孙中山先生整日忙于国事,每天仍要读几页书,而且写出了内容严谨的《建国方略》和《孙文学说》。所以,青年人以没时间为不读书的理由是站不住脚的。

没时间这个理由到了今天不光站不住脚,恐怕要摔个四脚朝天了。时间哪里去了呢?现在交通很快,通讯很快,相比以前,时间用在哪儿了呢?在手机和网络的重复的信息上。

二、读书和读课本是不一样的,课本也许不符合你的天才之处,即便符合,因为考学的原因也可能变得索然无味,失去了兴趣。这种情况更应该多去读书。

每个人天赋是不一样的,而学校中所设置的科目是有限,也许很难吸引你的兴趣。或者虽然与你天赋相合,但因为课本内容有限以及结构编排的原因,使其不能满足你的求知需要。

那么,就更应该多去寻找一些课外读的书,去进行课外研究,去发现与自己天赋相合的学问领域或者弥补课本内容限制的遗憾。

三、个性不同,别人的书单未必适合自己。应以自己的需要去寻。

读书是一种个性体验的活动,就像那句话所说的“如果你想了解一个人,去看看Ta读什么书就知道了”。

现在“书单”很流行,“2019豆瓣高分top 100”“人生必读10本”等等,这些书单对选书有很大的帮助,有很高的借鉴意义,但也造成了封锁与局限,还有一点就是宣传造势的营销会混淆视线。

朱光潜先生是不建议列书单的,因为没有哪个人会不偏颇。正是因为他对“个性”甚至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有深刻的理解,对教育弊病,读书习惯都有切身体会。一个人应该结合已知去探索未知,关于读书,部编版义务教育课本的总主编温儒敏教授曾说,应该从三个范围来确定要读什么书,一是广泛的通识类书籍,天文地理、金融财经、文学理学,不做门类限制。二是与自己专业职业相关的较为专业的书籍。三是自己钻研所在的专业或领域内的专业书籍,专业外的人看起来高深艰的一些书籍。

此外,青年人更该去读经典,不要追求新书,经典受益无穷,一些快书新书可能很快就被历史淘汰了。

最后,今天是世界读书日,感谢那些心系民族与国家未来的前辈们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的财富,不只物质的,更包括精神的!

#423头条知识节#

#心晴计划#

别人的“书”单未必适合你―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