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方方的武汉日记那一刻,她将一把锋利的匕首扎进了我们的心口

读过方方的武汉日记那一刻,她将一把锋利的匕首扎进了我们的心口

心口疼,疼得厉害,这恐怕是无数中国人当得知方方日记易名成武汉日记并在美国和德国公开出版的消息后、所涌现的第一感觉!

这感觉如此真切,疼得彻底,撕心裂肺!创伤的应激反应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了疫情本身,它像一把尖刀,除了刺进了我们的肉体,还划破了我们那根敏感的神经。

或许方方本人会说,不就是一本出版物吗,何至于此?

难道是我等之辈太过缺少了民族自信,竟然容不下一本日记体的出版物走上国际的T台?一个中国的作家在世界性的文学殿堂登堂入室,本是多大的荣誉,身为同胞,除了鼓呼,我们理应自豪满满才是啊!

是的,或许是我们的神经太过敏感。

是的,或许是我们太过缺少了民族自信。

近现代以来,中华民族一直饱经屈辱,外强入侵、民不聊生,各种赔款各种割地,战火的烟云在中华大地上肆无忌惮地燃烧了近百年,好不容易新中国建立,横亘在中国人民面前的除了满目疮痍、一穷二白,还有帝国主义的亡我之心。

在围堵中砥砺前行,这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崛起之路,即便时至今日,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的生活根本好转,国力日臻强盛,但依然没有摆脱因为意识形态差异和某些国家所导致的尖锐矛盾,这是一种本质上的对立,几乎无法消弭,差不多每一天,我们都会听到两种声音,一方面是国家在某方面又迈出了坚定步伐的振奋人心的好消息,而另一方面,则来自某些国家的谩骂与诋毁,甚至是一些小动作。

不得不说,这些不和谐的声音随着一次又一次的积累,让每一个忧心国家发展的中华儿女或多或少产生了焦虑感,它就像一块石头沉沉地压在我们的心底。

我们太渴望来一次腾跃,彻底抖去身上的重负。

我们太渴望整个中华儿女抱成一团,统一发声,成为牢不可破的铁板,以此抗击一切与我为敌的力量。

应该说,这种情感如此真挚,如此淳朴,不带一丝杂质。

这才有了留学生许可馨因为不当言论遭至全国人民的一致苛责;这才有了方方的日记体戳痛了我们的心堂。

只是,我们可以原谅许可馨的年不更事,却无法原宥方方的背后一刀。

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方方日记本来可以看做是一根铁杵,用来敲鼓以惊醒国人,如今却被她赐给了居心叵测之人,并且磨成了尖利的矛。

当方方日记转身武汉日记的那一刻,这支矛的矛尖注定被赋予了方向!

一个国家需要不同的声音,但这个声音一定是善意的,如果她的骨子里本就想和敌人沆瀣一气、用来落井下石,那这种声音不要也罢。

一个我们敬重、爱戴、引以为豪的作家,无视民族情感,在金钱诱惑(姑且认为)的面前阵地失据,无论如何都是一种悲哀!

读过方方的武汉日记那一刻,她将一把锋利的匕首扎进了我们的心口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一部武汉日记改变不了什么,历史的车轮终将会把一些宵小之辈远远抛在时代的旮旯里,就像我们现在提起汪精卫,除了风轻云淡的一笑,并不在乎那个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的人在另一个世界里到底在想着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