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過方方的武漢日記那一刻,她將一把鋒利的匕首扎進了我們的心口

讀過方方的武漢日記那一刻,她將一把鋒利的匕首扎進了我們的心口

心口疼,疼得厲害,這恐怕是無數中國人當得知方方日記易名成武漢日記並在美國和德國公開出版的消息後、所湧現的第一感覺!

這感覺如此真切,疼得徹底,撕心裂肺!創傷的應激反應某種程度上甚至超過了疫情本身,它像一把尖刀,除了刺進了我們的肉體,還劃破了我們那根敏感的神經。

或許方方本人會說,不就是一本出版物嗎,何至於此?

難道是我等之輩太過缺少了民族自信,竟然容不下一本日記體的出版物走上國際的T臺?一箇中國的作家在世界性的文學殿堂登堂入室,本是多大的榮譽,身為同胞,除了鼓呼,我們理應自豪滿滿才是啊!

是的,或許是我們的神經太過敏感。

是的,或許是我們太過缺少了民族自信。

近現代以來,中華民族一直飽經屈辱,外強入侵、民不聊生,各種賠款各種割地,戰火的煙雲在中華大地上肆無忌憚地燃燒了近百年,好不容易新中國建立,橫亙在中國人民面前的除了滿目瘡痍、一窮二白,還有帝國主義的亡我之心。

在圍堵中砥礪前行,這幾乎貫穿了整個中華民族的崛起之路,即便時至今日,中國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人民的生活根本好轉,國力日臻強盛,但依然沒有擺脫因為意識形態差異和某些國家所導致的尖銳矛盾,這是一種本質上的對立,幾乎無法消弭,差不多每一天,我們都會聽到兩種聲音,一方面是國家在某方面又邁出了堅定步伐的振奮人心的好消息,而另一方面,則來自某些國家的謾罵與詆譭,甚至是一些小動作。

不得不說,這些不和諧的聲音隨著一次又一次的積累,讓每一個憂心國家發展的中華兒女或多或少產生了焦慮感,它就像一塊石頭沉沉地壓在我們的心底。

我們太渴望來一次騰躍,徹底抖去身上的重負。

我們太渴望整個中華兒女抱成一團,統一發聲,成為牢不可破的鐵板,以此抗擊一切與我為敵的力量。

應該說,這種情感如此真摯,如此淳樸,不帶一絲雜質。

這才有了留學生許可馨因為不當言論遭至全國人民的一致苛責;這才有了方方的日記體戳痛了我們的心堂。

只是,我們可以原諒許可馨的年不更事,卻無法原宥方方的背後一刀。

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也!

方方日記本來可以看做是一根鐵杵,用來敲鼓以驚醒國人,如今卻被她賜給了居心叵測之人,並且磨成了尖利的矛。

當方方日記轉身武漢日記的那一刻,這支矛的矛尖註定被賦予了方向!

一個國家需要不同的聲音,但這個聲音一定是善意的,如果她的骨子裡本就想和敵人沆瀣一氣、用來落井下石,那這種聲音不要也罷。

一個我們敬重、愛戴、引以為豪的作家,無視民族情感,在金錢誘惑(姑且認為)的面前陣地失據,無論如何都是一種悲哀!

讀過方方的武漢日記那一刻,她將一把鋒利的匕首扎進了我們的心口

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一部武漢日記改變不了什麼,歷史的車輪終將會把一些宵小之輩遠遠拋在時代的旮旯裡,就像我們現在提起汪精衛,除了風輕雲淡的一笑,並不在乎那個被釘在歷史恥辱柱上的人在另一個世界裡到底在想著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