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劉反曹的三國演義,可為什麼今天曹操的影響力還會大過劉備呢?

《三國演義》是明清時期古典小說的傑作代表,也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

一直以來,《三國演義》都被認為是“擁劉反曹”的具有一定政治立場與思想傾向的歷史小說。

這給許多民間戲劇及小說提供了相當大的發揮空間——在這些戲劇和小說中對曹操的“白臉奸臣”的形象刻畫曾一度甚囂塵上。

但是今天,我們突然發現,曹操的形象在不知不覺中已然大為改觀,他在人們的心目中不再是什麼“曹賊”和“奸臣”,而成為一個具有雄才偉略的歷史人物了。

這就表明,在中國社會,人們對於曹操這一歷史人物已經有了一個更為全面客觀的認識和評價。

在筆者的家長許昌市為了紀念曹操和他所代表的曹魏文化,還專門建了一個7米之高的大型雕像,而雕像所在的區域便是許昌人人皆知的曹丞相府和曹魏古城。

擁劉反曹的三國演義,可為什麼今天曹操的影響力還會大過劉備呢?

作為三國曆史時期的代表人物,曹操的存在感似乎越來越強,貌似還隱隱蓋過正直仁義的劉備一頭……

結果為什麼會這樣呢?看來《三國演義》的“擁劉反曹”可不怎麼成功啊。

筆者不揣冒昧,試分析幾點,為此稍作解釋。如有淺陋,還請賜教。​

1.《三國演義》中曹操的形象更為多面,比劉備單一的仁義形象更顯真實

曹操這個角色在《三國演義》中最為複雜難言。

一方面,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奪帝位、建許昌為都,大權獨攬,頗有當年董卓橫行霸道的作風。尤其是那句“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更是引來了無數人對他的唾罵。

但另一當面,曹操機敏、頗具膽識還相當有社會責任感。時董卓進京之後,挾勢弄權、民不聊生之際,王允等一干公卿束手無策、唯有嘆息痛哭。曹操卻敢於毛遂自薦,隻身入虎穴,刺殺董卓。雖然沒能成功,但這份膽氣卻是少有人及。

擁劉反曹的三國演義,可為什麼今天曹操的影響力還會大過劉備呢?

在《三國演義》中,曹操的機敏還表現在他年少之時假裝中風從而騙過他的叔父,使父親曹嵩不再相信叔父對他的狀告,此後免於受責。

在《三國演義》中,曹操還具有秉公執法的一面。

其中有這樣一段描述:

年二十,舉孝廉,為郎,除洛陽北部尉。初到任,即設五色棒十餘條於縣之四門,有犯禁者,不避豪貴,皆責之。中常侍蹇碩之叔,提刀夜行,操巡夜拿住,就棒責之。由是,內外莫敢犯者,威名頗震。

曹操的複雜之處還在於他這個人很“怪”。眾所周知,曹操風流好色(建銅雀臺),其怪癖之一就是喜歡有夫之婦。基本在哪兒打了勝仗,就要在哪兒取樂一番。銅雀臺就是曹操的“藏汙納垢”之所。但很奇怪的是,曹操在這裡還經常賣弄文采、吟詩作對,因此銅雀臺又被稱為“建安文學”的發源地之一。

曹操的“怪”還表現在他不在乎一般人對他的貶義評價。

當何劭稱他為“亂世之奸雄”的時候,他的表現不是慍怒,而是“大喜”。這要換做別人,恐怕早就怒目拔刀了吧?

時袁紹麾下記室陳琳應袁紹之門,還專門寫了一篇《為袁紹檄豫州文》,其文汪洋恣肆,才氣逼人,著實把曹操給痛罵了一番。但曹操聽了沒有大怒,反而一笑置之,說:“有文事者,必須以武略濟之。陳琳文事雖佳,其如袁紹武略之不足何!”其後,陳琳被曹操俘獲,曹操不計前嫌,讓其擔任司空軍謀祭酒,管記室,在銅雀臺還經常一起飲酒作樂,順便交流交流文學方面的東西……

擁劉反曹的三國演義,可為什麼今天曹操的影響力還會大過劉備呢?

曹操的惜才是他身上的另一個閃光點,這一點多有考證,就不多說了。

但是,曹操惜才也就罷了,他還很多疑。曾經為他獻計獻策、犬馬一生的荀彧就是因為曹操對他的各種猜疑被迫服毒自盡的。

真所謂伴君如伴虎,曹操的性格幾乎就如同古時君王那樣神秘莫測。

綜上所述,曹操身上的優點和缺點總是兼而有之、甚至相伴而生。他有多少優點,就會有多少缺點。世人對他有多大的讚美,也就會有多大的詆譭。無怪乎王曉磊稱他為“卑鄙的聖人”了。

擁劉反曹的三國演義,可為什麼今天曹操的影響力還會大過劉備呢?

但相比之下,《三國演義》對於劉備形象的刻畫就過於單薄。除了“三顧茅廬”和桃園三結義之外,我們無法通過《三國演義》瞭解仁義之外的更加具體的劉備。

劉備更像是一個完美的仁義君子形象,但因為過於完美,對讀者來說就有些遙不可及。

2.二者均有理想、有抱負,但曹操更有才華

對曹操的才華最精闢的總結應當是毛主席的那句話:

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軍事家,也是個了不起的詩人。

毛主席在他的詩作《浪淘沙·北戴河》中曾有過對曹操的側面描述:

往事越千年,

魏武揮鞭,

東臨碣石有遺篇……

就連恃才傲物的魯迅也對曹操大加讚賞。

曹操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個英雄。我雖不是曹操一黨,但無論如何,總是非常佩服他。

唐朝杜甫曾在【丹青引】中道:

“將軍魏武之子孫,於今庶為清門。英雄割據雖已矣,文采風流今尚存。”又道:“即令漂泊干戈際,屢貌尋常行路人,途窮反遭俗眼白,世上未有如公貧。但看古來盛名下,終日坎坽纏其身。”

這首詩是杜甫贈給曹之後人曹霸將軍的,言下之意就是雖然諸侯割據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但曹家的風采還在你(曹霸)身上留存。看來,杜甫也是對曹操讚揚有加的。

擁劉反曹的三國演義,可為什麼今天曹操的影響力還會大過劉備呢?

作為三國時期的大詩人,曹操的很多詩作既表達了他的人生抱負,又體現了他作為一代政治家和詩人的豪邁情懷與博大胸襟。

《龜雖壽》和《觀滄海》就是這種精深的體現。

他的另一首詩《蒿里行》中的“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更是千古名句,表達了曹操憂國憂民的思想主張。

曹操的很多傳世詩作也增添了他的人格魅力。

相比之下,劉備的文化影響力就稍遜一籌了……


總結:

當然,今天我們能給曹操一個公允的評價,很大的原因就是我們跳出了當時的那段歷史,而能夠以“過來人”的眼光更加客觀地看待曹操。

擁劉反曹的三國演義,可為什麼今天曹操的影響力還會大過劉備呢?

從歷史進步的角度來看,曹操統一了北方,基本結束了諸侯割據的戰亂,為後來的大一統奠定了一定的基礎。此外,曹操還推行了一系列進步制度,比如“唯才是舉”、“改革戶籍”。

曹操在攻破鄴城後,鑑於東漢後期沉重的人頭稅,改為戶調製,對土地所有者(包括自耕農和地主)收田租每畝為四升,每戶出絹二匹、綿二斤,這一政策大大減輕了農民的負擔,得到了一致的擁護。

從社會角度來看,為曹操翻案符合時代觀念的進步,也是個性主義的勝利。這表明,人們已經擯棄傳統封建迷信,進而開始全面而理性地看待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也不再滿足於對人物的單一想象,開始追求更為廣泛而真實的人性,這實在是一種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