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堪称“词史”的清词,苍凉激越,藏着一段不堪回首的家国往事

文/张强强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文化点心铺“:写文人,读诗词,讲故事,这里只讲跟文学有关的事情;

一首堪称“词史”的清词,苍凉激越,藏着一段不堪回首的家国往事

从古至今,文学和历史就像一对恋人一样,亲密无间,形影不离。千百年来,当我们为唐诗宋词的绚丽多姿和柔情似水而深深陶醉时,历史的沧桑、悲怆与自豪,也会同时从我们内心迸发出来。正因为如此,我们的文明才会流传千年而不息,我们的文化才会历经千年而不朽。

不过,同样都属于古典诗歌,在反映历史上,“诗”从一开始就被人们赋予了重任:诗言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而词了,兴于里巷楚馆,源于男女爱怨,情致深婉,缠绵悱恻,似乎与历史的沧桑厚重完全不沾边。这样的“词”,怎堪记录历史的重任呢?

一首堪称“词史”的清词,苍凉激越,藏着一段不堪回首的家国往事

事实上,诗有史,词亦有史。今天,笔者就要和大家分享一首堪称“词史”的清词,苍凉激越,藏着一段不堪回首的家国往事。这首词就是晚清著名诗人蒋春霖的代表作《木兰花慢 江行晚过北固山》。全词如下:

木兰花慢·江行晚过北固山

泊秦淮雨霁,又灯火、送归船。正树拥云昏,星垂野阔,暝色浮天。芦边,夜潮骤起,晕波心、月影荡江圆。梦醒谁歌楚些?泠泠霜激哀弦。

婵娟,不语对愁眠,往事恨难捐。看莽莽南徐,苍苍北固,如此山川!钩连,更无铁锁,任排空、樯橹自回旋。寂寞鱼龙睡稳,伤心付与秋烟。

一首堪称“词史”的清词,苍凉激越,藏着一段不堪回首的家国往事

蒋春霖,号鹿潭,江苏江阴人,生于嘉庆23年,即公元1818年。他少时天资聪慧,很有才华。无奈,父亲很早去世,又生逢乱世。所以,词人在成年后,不仅做官不得志,科考也很不得志,只做了一个在盐场收税的小官。可以说是才高而位卑,一生郁郁不平。51岁时,词人在羞愧、彷徨和沮丧之中服毒自杀。

写这首词的时候,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已经爆发有两三年了。这场战争无论对国家,还是个人而言,都是一段抹不掉的耻辱与伤痛。当时,词人临近不惑,依然穷困潦倒,不得不为了生计四处漂泊。一天,在路过扬州镇江附近的北固山时,天色已晚。于是,他便将自己的船停泊在了这里。这首词就作于此时。

一首堪称“词史”的清词,苍凉激越,藏着一段不堪回首的家国往事

这是一首感慨时事的作品,是蒋春霖的词里面最有代表性的,也是写得最好的一首作品,激越慷慨。时人赞美蒋春霖,说他的词反映了整个时代的战乱,有强烈的寄托,所以可称为“词史”。而关于“词史”之说,是常州词派重要传人之一的谭献提出来的。

词作上阙写景。“泊秦淮雨雾,又灯火,送归船”,我停泊在秦淮的岸边,刚刚雨过天晴。两岸的灯火和船上的灯火闪烁不停,似乎在送別我这个正要还乡的归人。我眼中看到了什么呢?“正树拥云昏”,“拥”和“昏”字极为精炼,描写地具体而形象,是说树的周围好像被云彩拥抱着,昏暗的一大片。

一首堪称“词史”的清词,苍凉激越,藏着一段不堪回首的家国往事

其后,词人视线由低到高,“星垂野阔”,旷野很广阔,感觉星星的位置更是低垂。这里化用了杜甫的诗“星垂平野阔”。“暝色浮天”,天慢慢地黑下来了,那昏暗的黄昏暝色从水面上一直弥漫到天边。如此广阔昏暗的世界中,只有词人的一条小船,一种孤独凄凉之感油然而生。

芦边,夜潮骤起,晕波心、月影荡江圆”,我的船停泊在长满芦苇的江边,夜晚潮水澎湃的声音突然一阵又一阵地高起来了。在江上水波的中心有一圈一圈的光晕。“晕”,是月亮的旁边的影子,也叫月晕。这圆圆的月亮的影子照在江心,随波摇荡。

一首堪称“词史”的清词,苍凉激越,藏着一段不堪回首的家国往事

梦醒谁歌楚些?”我在船上一梦醒来,是谁在唱着哀伤的《楚辞》呢?“楚些”,“些”字是《楚辞》里常用的一个语尾助词,所以“楚些”在这里就代表《楚辞》。“泠泠霜激哀弦”,我好像听到江面上传来哀伤悲凉的琴声。古人说湘灵鼓瑟,在秋夜里听到这寒冷的秋霜中激越的琴声,真是令人倍感凄凉。

下阙抒情。首句“蝉娟,不语对愁眠。” “蝉娟”,指的是月亮。月亮静静无言地照着我一个人,能和我相语的只有无边的孤寂、忧愁和难以成眠的漫漫长夜。“往事恨难捐”,“往事”是指第一次鸦片战争时,即公元1842年6月14日,英军攻陷镇江的事情。

一首堪称“词史”的清词,苍凉激越,藏着一段不堪回首的家国往事

而北固山就在镇江的旁边,所以此处所指的“往事”其实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家国往事:即有国家悲慨屈辱的往事,也有词人自己平生不得志的往事。所以他说:“蝉娟,不语对愁眠。”词人独自面对着天上的一轮明月,心中有多少往事难忘?有多少旧恨难消?

看莽莽南徐,苍苍北固,如此山川!” “莽莽”指的是南徐一带的山势。“苍苍北固”指的是北固山。你看,这么广阔无垠的南徐平野,这么苍茫的北固高山。“如此山川!”一句,短短4字,藏着很多感慨:我们有这么美好的山川,但为什么我们却有这么多的战乱?为什么要遭遇到这么多的侵略?

一首堪称“词史”的清词,苍凉激越,藏着一段不堪回首的家国往事

勾连,更无铁锁,任排空、樯鲁自回旋”,这里词人采用了西晋大将王濬攻打六朝东吴的历史典故。但是,词人是用“铁锁钩连”这个典故来代表满清的国防。其意是说:晋朝攻打东吴的时候,铁锁尚且被烧断了。现在的清朝连不可恃的铁锁都没有,当然更谈不上有什么国防设施了。

如此,就只能让敌人“任排空、樯橹自回旋”。任凭敌人的军舰长驱直入,在我们的长江上回旋驰骋,横行肆意。面对敌人的入侵,我们呢?只有:“寂寞鱼龙睡稳,伤心付与秋烟。” 此句化用了杜甫《秋兴》八首中的“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的两句诗。

一首堪称“词史”的清词,苍凉激越,藏着一段不堪回首的家国往事

杜甫此诗,是慨叹唐朝安史之乱后,国家战乱频繁,时事多限,可当的唐王朝却一无作为,二无对策。因此,引起了诗人对故国的无限怀思与悲慨。而此时的满清王朝了,内在声势浩大的太平天国运动,外在西方列强的不断入侵和残酷欺凌。对此,清政府一味投降卖国,屈辱至极。

蒋春霖这首词也有同样的悲慨。可是,作为一个失意文人,词人连自己的生活都难以为继。那么,他的悲慨伤心,对国家又有什么实际帮助呢?到头来,只不过是把一切伤心都付与秋江上的一片茫茫烟露而已。这首词既反映了晚清的时代背景,也表现了作者个人的悲慨,风格极为沉郁悲凉,真是令人不堪回首。

(文中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