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定老人:什么叫“千斤不压稍”?

人的身体,比如臂部,腿部,躯干都可以分为

“根节、中节、稍节”三部分。

这里主要说的“臂部”。

手是稍节,肘是中节,肩是根节。

稍节远离根节,前面没有牵挂,所以灵活多变,极易滑脱。

比如人家打你胸口,如果你用大力下压稍节,人家的手就会滑脱出来向上提击你的下巴,而你来不及改变用力方向。这叫做“突变”。

真定老人:什么叫“千斤不压稍”?

对付稍节,压,截、架等防守动作都不能用力过大、过僵,否则都可能滑脱挨打。

解决办法:

1、接手位置尽量靠里一些。

所谓“顾其稍节,制其根节”的说法,有问题,不要单纯顾稍节。

2、如果非要顾稍节,可以用小、脆、快的手法,比如叨、点、勾、拍之类。

拳经说了“勾兮挽兮柔弄刚”。

其实按照绵张的打法,不必管它稍节,擦身而进,你的刀子扎过来,我的刀子就扎过去了,这是张横秋“家传秘诀”上说的,叫做“刀对鞘直刺牵拳”。

所谓“进手破”,就是在进攻过程中捎带着就把来手破了。斗牛士捅刀子不必去“顾”牛角。与人交手只是个角度问题,或“切”或“射”,快速入身,斩于马下。你认真分析里外死手录像,都是你杀过来,我也杀过去,没有单纯“顾”这一说。

使用稍节攻击的人,就要注意了。要发挥稍节的长处,避免稍节的短处。

稍节的优势是:速度快、打得远、变化灵活。缺点是力量小,战线长。

要充分发挥这些优势,特别要掌握“突变”的技术,一遇阻力,立马变换角度、方向,利用提、掸等法,给予连续打击。

起码可以稍一抽手,又扎进去,这种连续乱扎刀子的办法也常常弄得对方防不胜防。

稍节的缺点是力量小。稍节射入,要继之以中节、根节打击。稍节是“尖刀班”,大部队要跟上去。

所以不要用稍节跟对方“较劲”,如果需要用稍节做大力拧旋动作,(比如拿法)请将稍节贴近根节。

稍节战线过长也是个问题。要防止对方“顺手而入”。

两手如两个兵团,要不离不弃,互为增援,不要孤军深入。

PS:本平台收录的各武术前辈及武友的言论,只为个人学习,因个别图文资料来源(作者)不清晰而未署名,望见谅。尊重原创作者版权,期望各友留言点评告知。温馨提示:网络文章要结合自身的体证,是否适合自己,要辩证的看,不盲从。祝各位武运昌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