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第一人的風流往事:納蘭容若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這是一首家喻戶曉的詞,哪怕是小學初中生說不定都能脫口而出。

可是有幾個人能準確地說出這首詞的的出處和作者呢?

這首《木蘭花令》是所有納蘭詞中流傳最廣的一首。

這也是十五歲的他寫給自己初戀(表妹)的一首詞,那時候的他們情竇初開,彼此眷戀。

但表妹卻在不久後被父親送進了宮中,做了皇帝的妃子。

清初第一人的風流往事:納蘭容若

很多時候,我們往往會把這首詞從它的背景中抽離出來,用它來訴說自己的情緒,彷彿它總是貼切與每個人的生活。人的通感,從古至今都是相聯相通的。

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納蘭容若已經在家裡躺了七天七夜,這是便是他生命最後的垂危,那一年,他才三十一歲,這個千年才子,只望了人世間,匆匆一眼,便悄然離去,他留下的,只有現存於世的四百多部詩詞作品。

清初第一人的風流往事:納蘭容若

前幾篇文章中有提到納蘭容若其實是《紅樓夢》中賈寶玉的原型。

納蘭性德(1655年-1685年),字容若,葉赫那拉氏,滿洲正黃旗人,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諱改名為性德,一年後太子更名胤礽,於是納蘭又恢復本名納蘭成德。號楞伽山人。清朝著名詞人。

他的納蘭詞“清麗婉約,哀感頑豔,格高韻遠,獨具特色,直指本心”,被王國維譽為“北宋以來,一人而已”。

他的父親是康熙朝武英殿大學士、一代權臣納蘭明珠。母親愛新覺羅氏是英親王阿濟格第五女,一品誥命夫人。其家族——納蘭氏,隸屬正黃旗,為清初滿族最顯的八大姓之一,即後世所稱的“葉赫那拉氏”。

清初第一人的風流往事:納蘭容若

納蘭容若自幼飽讀詩書,文武兼修,十七歲入國子監,十八歲參加順天府鄉試,考中舉人。十九歲參加會試中第,成為貢士。康熙十五年補殿試,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賜進士出身。拜徐乾學為師。他於兩年中主持編纂了一部儒學彙編——《通志堂經解》,深受皇帝賞識,為今後發展奠定基礎。他的詞以“真”取勝:寫景逼真傳神。詞風“清麗婉約,哀感頑豔,格高韻遠,獨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側帽集》、《飲水詞》等。

清初第一人的風流往事:納蘭容若

在初戀表妹的情傷中,容若悲悽許久,不久後,父親便為他挑選了一位大家閨秀,兩廣總督盧興祖之女,盧蕊。

盧氏對他的影響也很大,在與盧氏在一起的日子,他寫下了無數詩篇,期間在父親的安排下,立了側室顏氏,(但是容若的心不在她身上。)

在朝夕相處中, 他終於漸漸接受了盧氏,當他們終於孕育了新生命,準備迎接之時,盧蕊卻死於難產。


清初第一人的風流往事:納蘭容若

納蘭容若一生多情,後又續娶官氏,值得一提的是,納蘭容若三十歲時,在好友顧貞觀的幫助下,結實了江南歌姬才女沈宛。沈宛,字御蟬,浙江烏程人,著有《選夢詞》。有人說,當時容若還給她安置了一處宅子,但是不久後,容若便離世,於是沈宛便回了江南,有一種說法是那時的她已經懷了孩子。每當沈宛重讀愛人的詩句,她都彷彿能看清愛人的無奈與執著:我們終須決絕,無緣聚首;執著是對愛情的執著,縱然訣別一世,初心永遠不改。

清初第一人的風流往事:納蘭容若

納蘭容若以詞聞,現存349首,哀感頑豔,有南唐後主遺風,悼亡詞情真意切,痛徹肺腑,令人不忍卒讀,王國維有評:"北宋以來,一人而已"。 朱祖謀雲:"八百年來無此作者" ,潭獻雲"以成容若之貴……,而作詞皆幽豔哀斷,所謂別有懷抱者也",當時盛傳,“家家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人知”。《納蘭詞》傳至國外,朝鮮人謂“誰料曉風殘月後,而今重見柳屯田”。

納蘭詞初名《側帽》,後名《飲水》,現統稱納蘭詞。

清初第一人的風流往事:納蘭容若

納蘭雖然是滿族顯貴,但是他對漢族文化卻情深意切。

在古代皇室,那是納蘭家的一次家祭,在分食祭肉的時候,榮若突然只覺得一陣噁心,一口便將粗糙割就的肉塊,吐了出來,那是一塊被白水煮過,沒有任何佐料的祭肉,當時父親嚴肅喝令他將那塊油膩膩的肉吃下去。

後來父親講起了祭肉的來歷,這是他們的祖先在遙遠的白山黑水生活時就是這樣吃肉的,他們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祭奠,就是為了提醒八旗子弟,無論在多麼富貴繁華的生活裡,也不能忘記祖先的辛勤和艱苦。

清初第一人的風流往事:納蘭容若

那時候的每一家八旗家祭都是如此,即便是由皇帝親自主持的祭祀大典也是如此,只不過,後來的貴族子弟,已經有很多人無法嚥下這樣粗劣的食物了,時人筆記裡記載,他們要麼擺出一副吞嚥的樣子,實際上是把祭肉偷偷藏進了袖筒,要麼特意帶上一張油紙,格外恭敬,實則那張油紙上,早已浸過了調料,吃祭肉的時候可以偷偷地舔這張油紙來化解肥膩。這些偷奸耍滑的舉動,往往就是在皇帝的眼皮底下進行。

容若曾經以為這是旗人特有的傳統,直到他的儒學老師告訴他,《史記 禮書》裡早有記載:“大饗上玄尊,俎上腥魚,先大羹,貴食飲之本也。大饗上玄尊而用薄酒,食先黍稷而飯稻粱,祭嚌先大羹而飽庶羞,貴本而親用也。”

那位漢人老師深情地背誦一千七百多年前的經典文字。他說漢人的祭祀也是吃最原始的食物,飲最薄的酒,同樣是為了提醒子孫後代:飲水思源,居安思危,他說中華大國是一個禮儀之邦,當時這些古老而寶貴的禮儀漸漸地被不肖子孫拋諸腦後了,禮儀亡了,中華也就亡了。

清初第一人的風流往事:納蘭容若

容若的第一任妻子盧氏也是漢人,清代的政策說滿漢不通婚,其實是有誤解的,並非滿人和漢人不能通婚,而是指旗人和非旗人,這個說法不是對民族身份的限制,而是對政治身份的限制。

容若的一首《夜合花》是他所有詩作裡最令人難忘的,因為這一天賦詩剛剛吟罷花的成雙,第二天容若就病倒了,接下來一連七日,終於不汗而死。夜合花謝,時為康熙二十四,(1685年)五月三十日。

階前雙夜合,枝葉敷花榮。

疏密共晴雨,卷舒因晦明。

影隨筠箔亂,香雜水沉生。

對此能銷忿,旋移迎小楹。

清初第一人的風流往事:納蘭容若

納蘭容若

一個風流才子,

他能夠將一切都調換成了他自己的顏色與音節,

用更加美妙的方式留存在這世間,

他是天之驕子,

可最終迎來的結果卻也只是天妒英才而已,

讓人不免惋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