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萧——深井的绝望中,却抬头看到满满的星光

沈从文的笔下描绘出无数湘西的百态众生,多是些个性鲜明又卑微的小人物:明媚少女,忠厚少年;贩夫走卒,水手火夫。形形色色的人,平静如水的事,在他的笔下回归最初的纯真。

而我觉得他最善意的安排,莫过于对湘女萧萧的宿命。

萧萧——深井的绝望中,却抬头看到满满的星光

萧萧是个童养媳。给人家做童养媳的女孩多半是命运多舛,萧萧也不例外。从小没有母亲,寄养在伯父种田的庄子上。出嫁也就成了草草的敷衍,从这家转到那家而已。十二岁的萧萧,做了人家的媳妇,或许她思绪里不过是做了一个坐花轿的游戏罢了。所以,萧萧做媳妇就不哭。她是什么事也不知道,就做了人家的新媳妇了。

萧萧——深井的绝望中,却抬头看到满满的星光

而萧萧的丈夫年纪还不到三岁。过了门,萧萧喊自己的丈夫叫弟弟。对于萧萧来说,坐了花轿后的生活最大的变化,不过是多了个弟弟要照顾。小丈夫的一家人是善良的,至少对萧萧是良善的。那来自最底层人民的良善,简单醇厚。而萧萧就在这样的生活下,不知不觉地长大了。如果不是被长工花狗的引诱,萧萧的一生可能就是平淡如水的样子,一如路边的杂草,春秋冬夏。

萧萧——深井的绝望中,却抬头看到满满的星光

和花狗吃了禁果的萧萧长出了苦果,而这个结果却只能由萧萧自己来承担,因为那个花狗是个“个子大,胆量小”的又想不出办法,只会逃的人。

也许萧萧的一生中,只有这么一次,她想过反抗命运,她也想过自由。虽然她不明白是什么真的自由,她只是觉得只要能逃到城里去生活,剪掉自己的辫子,就成了“女学生”那样的自由的人。可是,收拾了行囊还没有出发,就被小丈夫的家里人发现了。

这是个再典型不过的无情的故事。可是,沈从文却让我们做最有情的观看。或许,在他的视角里,超越了社会道德的判断,他看到的不再是礼教、秩序和愚昧,而是一个个生活中生活最底层的鲜活的生命,活出一点点卑微的喜乐滋味。在《萧萧》中,他把人生的抉择交给人物本身,不再作为幕后的推手去主宰他们的命运。

“我觉得他们的欲望同悲哀都十分神圣,我不配用钱或者别的方式渗进他们的命运里去,扰乱他们生活那一份应有的哀乐。”沈从文如是说,也是如是写。

被发现的萧萧没有被“沉塘”,那是只有深谙“孔孟之道”的乡绅才偏爱的做法,乡下人是不忍心的。只有发卖一条,却时时寻不到卖家。直到萧萧生下了一个团脸大眼的男孩,一家人却改了心境,萧萧母子因此留了下来。萧萧和弟弟圆了房,又生下了第二个孩子。并且给自己六岁的儿子也取了一个童养媳,亦如萧萧当初的模样。

萧萧的故事结束了,萧萧的故事亦未结束。

也许我们终将在日复一日的生活里变得沧桑,但只要心里有光,即使寒夜里,也能看到方向。万物皆有裂痕,只要心存希望,那便是光进来的地方。

而萧萧,或许就是我们坠入井中,最深的绝望时,却抬头看到了满满的星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