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蕭——深井的絕望中,卻擡頭看到滿滿的星光

沈從文的筆下描繪出無數湘西的百態眾生,多是些個性鮮明又卑微的小人物:明媚少女,忠厚少年;販夫走卒,水手火夫。形形色色的人,平靜如水的事,在他的筆下回歸最初的純真。

而我覺得他最善意的安排,莫過於對湘女蕭蕭的宿命。

蕭蕭——深井的絕望中,卻抬頭看到滿滿的星光

蕭蕭是個童養媳。給人家做童養媳的女孩多半是命運多舛,蕭蕭也不例外。從小沒有母親,寄養在伯父種田的莊子上。出嫁也就成了草草的敷衍,從這家轉到那家而已。十二歲的蕭蕭,做了人家的媳婦,或許她思緒裡不過是做了一個坐花轎的遊戲罷了。所以,蕭蕭做媳婦就不哭。她是什麼事也不知道,就做了人家的新媳婦了。

蕭蕭——深井的絕望中,卻抬頭看到滿滿的星光

而蕭蕭的丈夫年紀還不到三歲。過了門,蕭蕭喊自己的丈夫叫弟弟。對於蕭蕭來說,坐了花轎後的生活最大的變化,不過是多了個弟弟要照顧。小丈夫的一家人是善良的,至少對蕭蕭是良善的。那來自最底層人民的良善,簡單醇厚。而蕭蕭就在這樣的生活下,不知不覺地長大了。如果不是被長工花狗的引誘,蕭蕭的一生可能就是平淡如水的樣子,一如路邊的雜草,春秋冬夏。

蕭蕭——深井的絕望中,卻抬頭看到滿滿的星光

和花狗吃了禁果的蕭蕭長出了苦果,而這個結果卻只能由蕭蕭自己來承擔,因為那個花狗是個“個子大,膽量小”的又想不出辦法,只會逃的人。

也許蕭蕭的一生中,只有這麼一次,她想過反抗命運,她也想過自由。雖然她不明白是什麼真的自由,她只是覺得只要能逃到城裡去生活,剪掉自己的辮子,就成了“女學生”那樣的自由的人。可是,收拾了行囊還沒有出發,就被小丈夫的家裡人發現了。

這是個再典型不過的無情的故事。可是,沈從文卻讓我們做最有情的觀看。或許,在他的視角里,超越了社會道德的判斷,他看到的不再是禮教、秩序和愚昧,而是一個個生活中生活最底層的鮮活的生命,活出一點點卑微的喜樂滋味。在《蕭蕭》中,他把人生的抉擇交給人物本身,不再作為幕後的推手去主宰他們的命運。

“我覺得他們的慾望同悲哀都十分神聖,我不配用錢或者別的方式滲進他們的命運裡去,擾亂他們生活那一份應有的哀樂。”沈從文如是說,也是如是寫。

被發現的蕭蕭沒有被“沉塘”,那是隻有深諳“孔孟之道”的鄉紳才偏愛的做法,鄉下人是不忍心的。只有發賣一條,卻時時尋不到賣家。直到蕭蕭生下了一個團臉大眼的男孩,一家人卻改了心境,蕭蕭母子因此留了下來。蕭蕭和弟弟圓了房,又生下了第二個孩子。並且給自己六歲的兒子也取了一個童養媳,亦如蕭蕭當初的模樣。

蕭蕭的故事結束了,蕭蕭的故事亦未結束。

也許我們終將在日復一日的生活裡變得滄桑,但只要心裡有光,即使寒夜裡,也能看到方向。萬物皆有裂痕,只要心存希望,那便是光進來的地方。

而蕭蕭,或許就是我們墜入井中,最深的絕望時,卻抬頭看到了滿滿的星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