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為第一要事,奠定人生大格局

修身為第一要事,奠定人生大格局


春秋時期,魯國有個叫閔子騫的人,敬恭孔子的學問,前去拜孔子為師。剛去時,他的臉色乾枯蠟黃,一副憔悴的樣子。過了一段時間,臉色紅潤起來,人也越來越精神。


孔子覺得奇怪,便問起原因,閔子騫說:拜老師之前,看到達官貴人錦衣玉食、寶馬香車,而自己卻生活清苦,心裡不是滋味。現在,受了老師的教化,懂得的道理多了,那些華麗的東西再也不能動我

的心了,因而心情平和,氣血就好了。

古人主張修身,提出“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修身的功能不僅僅是強身健體,更是修除個體身上的缺點和不足,使自己成為意志堅定、心靈純潔、道德超拔的“君子”。

對於個人來說,修身具有基礎性的意義,對於一個家族來講,修身也是興家之道。晚清重臣曾國藩不僅學識淵博、才華橫溢,還是一位嚴於修身的典範。

曾國藩出生於湘中普通的耕讀家庭,其祖父曾玉屏雖不是文化人,但閱歷豐富;父親曾麟書是位私塾秀才。曾國藩幼從父學,自小就受到先輩的道德教化。

據曾國藩《大界墓表》載,曾玉屏年少時好遊玩,性情懶惰,“裘馬少年相逐,或日高酣寢”,長輩們譏諷他浮薄,將成為“敗家子”。後來,曾玉屏幡然悔悟,“立起自責”、“終身未明而起”,苦心打

理自己的家業,遂成為一位有德的長者。

曾玉屏還總結了一套治家的方法,曾國藩的治家八字“早、掃、考、寶、書、蔬、魚、豬”,就是繼承其祖父經驗而來。由於祖父、父親的言傳身教,曾國藩把“堅持、勤奮、隱忍、慎獨”作為自己的

標準,從一介布衣到中興名臣,使曾氏家族“長盛不衰,代有人才”,如曾紀澤、曾廣鈞、曾昭掄、曾寶蓀、曾憲植等有突出成就的竟多達240餘人,堪稱中國家族史之奇觀。修身

古人修身,不僅有明確的目標和內容,而且有具體的操作方法。

孔子的學生曾子要求自己:“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就是說他每天要用三件事來要求和檢討自己:為人辦事盡心盡力了嗎?與朋友交往守信用了嗎?老師

的教導去實踐了嗎?每天常問自己,常找差距,督促自己做得更好。

從前有一種“功過格”,在一張紙上畫上許多格子,有的是三百六十格,一年用的,每天一格;也有一種是三十格,每月一張,一天一格;更有的是每天一張,上面有十二格,每個時辰一格。每天做完事情之後,睡覺之前,要靜坐思過,有做錯的地方,用筆墨在格中點一個墨點;如果做了好事,則用硃筆在格中點一個紅點。這樣天天反省,久久為功,逐漸達至“修身力行”的聖賢之境。

這種修身方式一直延續到近代。曾國藩堅持每天寫日記,對自己一天的言行舉止進行反省。當代人對古人修身的方法也是認同的。彭德懷曾經說過,古人修身講究“吾日三省吾身”,我們現在工作忙,做不到每天反省一次,那一週反省一次總可以吧!焦裕祿在實踐中總結了每天“過電影”的方法,即每天晚上把自己一天的工作和生活過一遍,有錯誤及時糾正。這種自覺的修養意識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

古希臘哲人蘇格拉底說:“沒有經過反省的人生是沒有價值的。”一個懂得自省的人,能夠使自己的優點得到發揚,缺點得到及時糾正,使自己的內心變得更強大、更自信,人生目標也會更加明確。

老子曰:“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修身的過程也是一個積少成多、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古人修身,講求“慎獨”和“慎微”。“慎獨”是儒家的道德規範,《中庸》專門以此為訓,“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就是說在無人監督的情況下,憑著高度自律,也能遵從道德規範,不做有違道德信念和原則的事。

清代河南巡撫葉存仁離職時,僚屬們在深更半夜用小船給他送了一批禮品。葉存仁既不想私藏暗吞,又不願生推硬擋,就寫了一首詩,巧妙地加以拒絕:“月白風清夜半時,扁舟相送故遲遲。感君情重還君贈,不畏人知畏己知。”其中,“不畏人知畏己知”集中體現了這位巡撫的人生操守,可視為古人慎獨的一個範例。

慎獨是一種應有的覺悟,也是修養的功夫,要不斷加強自律,尤其是在私底下、無人時、細微處,更要如履薄冰、如臨深淵,始終不越軌、不逾矩,方能稱得上真君子、奇丈夫。

“慎獨”與“慎微”是緊密相連的。在許多情況下,一些人對大問題、大事情比較重視,也能夠謹慎從事;而對自以為微不足道的“小事”,卻放縱馬虎,不大慎重。

然而,正像《後漢書》上說的“輕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故堤潰蟻孔,氣洩針芒。是以明者慎微”。歷史上,以小失大的例子舉不勝舉。

楚晉鄢陵之戰時,楚將子反口渴了,侍從給他送上一碗酒,子反明知戰時不可飲酒,也曾表示拒飲,但經不住酒香的誘惑,喝了一碗,就控制不住了,以致楚軍敗績,楚王砍了他的腦袋。正可謂不慎其微,不慎其獨,遺恨無窮,可悲可嘆!

《列子》記載,詹何在回答楚莊王關於修身與治國的關係時說:“我從未聽說過君王自身修養得好而國家混亂不治的,也從未聽說過君王自身昏亂而國家治理得好的。所以,君王治國,根本在於修身!”

而對於普通人來說,修身也關乎個人的品性和形象,會影響到個人的前途和家庭的興盛。可以說修身既是我們為人處世的基礎,更是我們謀事創業的前提。因此,要把修身作為第一要事,不斷加強自身修養,不斷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通過嚴於修身來糾偏正向,固本培元。

修身為第一要事,要始終保持崇高的精神追求,始終堅守道德高地,始終不以“無人知曉”而放縱自己,不以“小節無礙”而開脫自己,不以“下不為例”而原諒自己,方可“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進入“自由與道德融合”的人生之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