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後,是出來創業自己幹一番事業呢?還是繼續朝九晚五工作呢?

凌晨自影媒體


首先肯定所有打算創業和已經創業的人,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質,上進心。只是做任何決定都需要考慮後果是否能承擔,例如資金不足去創業可能最後不成功,經濟更困難,是否能面對承擔。就是最簡單的風險評估。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歷史潮流中,遇到太多創業初心都不清楚的剛走入社會的人。因為在他們眼裡創業是一種時髦。

是創業還是打工,核心在於自己的資源做論斷。這資源包括人脈、資金、經驗值。資源是助力的基本盤,在此基礎上還需評估所創業項目的匹配性。就需要針對項目結合自身資源及項目所面對的競爭環境和政策法規及消費者消費趨勢做一個細緻的SWOT分析。

我遇到一個社會上呆了3年多的年輕人,他打工的時間不到半年,創業的時間有3年。創業換了4個項目,每個項目都不同。他向我提議第5個項目時,希望我可以投資和他合夥。我沒與他合夥,因為他之前的項目都是沒想清楚風險及商業模式就上了,而且這第5個項目,是一樣的問題。他評估是之前的項目不好。

其實很多人做都賺錢的項目,一些有能力有資金的人做卻虧錢,這裡的差異就在於基於項目本身研究的通透和流程環節實操的熟練及職業敏感度。當下的世界是瞬息萬變的,競爭及行業透明度越來越高,最新資訊和資源的掌握基於市場趨勢把握度和敏感度。每個人,每個項目究其核心都是在賺資源與信息的錢,買單的人買的是資源和短缺的信息。

有創業想法是好的,適不適合現在創業就在於資源的掌控度及信息的敏銳獲取度了,而這些綁定文章開頭說的人脈、資金和經驗了。因此關於創業還是打工,在不知道項目屬性,創業者資源,是很難給予合理性判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