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毅和王耀武正面交鋒,到底誰更勝一籌?

《天擇雜談》由原國防大學教員、軍史專家天擇創辦,歡迎關注~

陳毅是我軍公認的才子,不僅詩作得好,寫字寫得好,而且語言非常犀利,在各種場合下往往先發制人,讓對手措手不及,從而贏得主動,而王耀武是國民黨方面難得的將才,不論是軍事水平、經商能力以及口才,都是佼佼者,如果兩人正面交鋒,到底誰更勝一籌呢?其實兩人曾在濟南正面交鋒過一次。

陳毅和王耀武正面交鋒,到底誰更勝一籌?

1946年的3月1日,雖然春天已經悄悄來臨,但是山東省濟南市仍舊有絲絲寒意,時任新四軍軍長的陳毅和黎玉等人乘飛機從臨江到達濟南,準備迎接軍事三人小組——馬歇爾、周恩來和張治中來濟南、徐州視察軍事調處有關事宜。在濟南等候的一天中,陳毅會晤了國民黨第2綏靖區司令王耀武。

原來在“雙十協定”簽署之後,蔣介石即向北方各戰區下達進攻命令,企圖一口吃掉解放區和八路軍、新四軍。但兩個月的戰爭進程給了蔣介石當頭一棒,不僅津浦路上進展緩慢,而且佔領北平、天津都要依靠空中和海上運兵。共產黨的軍隊已經在東北到處活動,而國民黨的軍隊還在北寧線上慢慢推進,進攻晉冀魯豫也被打得落花流水。

陳毅和王耀武正面交鋒,到底誰更勝一籌?

這些挫折使蔣介石感到,要調兵遣將與共產黨作真正的較量,尚需一段時間的準備。而國際和國內要求和平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美國也向蔣介石施加了一些壓力,召回赫爾利,派來馬歇爾。於是蔣介石只好暫緩執行內戰計劃,接受共產黨代表團提出的建議,於1946年1月10日宣佈停戰。在北平成立以周恩來、張治中、馬歇爾為首的三人軍事小組,監督停火和解放區國共雙方軍事上的矛盾衝突。按照計劃,三人軍事小組1946年3月2日到濟南。

陳毅和王耀武的會晤地點在第二綏靖區的會客廳裡,陳毅快人快語,開門見山地問道:

“你們的報紙說,‘山東國軍對共軍像秋風卷殘雲、秋風掃落葉一樣’,是真的嗎?”

陳毅如此犀利的提問令王耀武一時不知所措,表情非常尷尬,臉色通紅,不好意思地說道:

“那是吹牛皮的。”

陳毅和王耀武正面交鋒,到底誰更勝一籌?

陳毅豪情萬丈:“不信你們可以試試看,究竟誰卷誰?你們需要對我們研究一下呢,我們對你們是非常有研究的,承認你們的長處。可是你們的報紙總是什麼‘土匪’長‘土匪’短的,都是王婆賣瓜那一套。”

王耀武畢竟也是一個人物,表情恢復了過來,說道:

“很感謝你,你真坦白。你說的是對的,我們就是這一套。你們有三大好處。”

陳毅饒有興趣地問:“哪三大好處?”

王耀武說:“一是共產黨方面還讀書,經常看到你們高級長官在報紙上寫文章,討論問題。國民黨哪裡有誰唸書?有時間都吹牛拍馬去了。二是共產黨與群眾關係好。”

陳毅和王耀武正面交鋒,到底誰更勝一籌?

說到這兒,陳毅打斷了王耀武的話:“你們不是講我們殺人放火嗎?”

王耀武說:“那是宣傳的。三是你們軍隊打仗士氣高,國民黨方面不如你們。”

陳毅覺得王耀武還是個說實話的人,有些見識,便說道:

“我們也有缺點,一是讀書沒止境;二是與老百姓關係也有不好的,與地主的關係便是不好的;三是我們軍隊的裝備差。”

陳毅和王耀武正面交鋒,到底誰更勝一籌?

接著雙方侃侃而談,不過從總體上看,陳毅的氣勢壓住了王耀武,在交談中,陳毅始終處於優勢地位,從雙方的談話看,陳毅更勝一籌。而這是什麼原因呢?我們來看看雙方的經歷。

陳毅,於1901年8月26日出生於四川樂至復興場張安井村。1916年就讀於成都甲種工業學校。1919年赴法國勤工儉學,歸國後參加革命運動,在南昌起義前,他先是任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武漢分校的黨委書記,不久武漢分校師生改編為“中央教導師”,並準備隨第二方面軍總指揮張發奎東征討蔣。

然而張發奎很快露出了本來的面目,將這支武裝繳了械,於是陳毅召開會議,並決定將隊伍分散出發脫離張發奎的隊伍,他自己則直接去投奔南昌起義的隊伍。陳毅到了南昌後,發現起義隊伍已經南下,陳毅決定南下追趕隊伍,於8月13日在宜黃地區趕上了正在進軍途中的起義隊伍,並見到了周恩來。

陳毅和王耀武正面交鋒,到底誰更勝一籌?

周恩來和起義部隊的其他領導商量後,分配陳毅任第25師第73團指導員,第25師師長周士第,在73團裡還有一個以後的大人物,即第7連連長林彪。在上任前,周恩來對陳毅說:“派你乾的工作太小了,你不要嫌小。”

陳毅說:“什麼小不小哩!你叫我當連指導員我也幹,只要拿武裝我就幹。”正因為陳毅不計較個人得失,給周恩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在1955年授銜時,周恩來力挺陳毅授銜元帥。

然而南昌起義的部隊很快在潮汕失敗,奉命留守三河壩的第25師與敵激戰3天3夜後退往饒平,與從潮汕突圍的一部會合,共有2500餘人,此時起義部隊所處的環境十分惡劣,敵軍5個師約4萬餘人集結在潮汕和三河壩地區,尋機消滅起義部隊,而起義部隊已和上級失去聯繫成為孤軍,一無供給二無援兵。所以這支部隊很多人都走了,陳毅元帥後來回憶這段歷史說:

陳毅和王耀武正面交鋒,到底誰更勝一籌?

“人心渙散,人無鬥志。很多人受不了這種失敗的考驗,受不了這種艱苦的考驗,不辭而別了。一路行軍,只要碰上岔道,就有三三兩兩向岔道上走了。”

朱德和陳毅以非凡的英雄氣概和膽識收攏這支部隊,到達安遠縣天心圩時,起義部隊只剩下800人,這800人中包括林彪和粟裕等人,這些人隨朱德和陳毅上了井岡山。在中央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前,陳毅作為江西軍區總指揮兼西方軍總指揮,負責指揮招攜、永豐前線作戰。

1934年8月28日,國民黨周渾元部出動1個師向贛江以東萬安、老營盤一線陣地發動進攻,雙方激戰之時,陳毅前往紅軍第6師師部指揮所察看戰況,當時陳毅騎著馬,因為目標明顯,突然一串機槍子彈飛來,擊中陳毅腿部身受重傷,摔下馬來。

陳毅和王耀武正面交鋒,到底誰更勝一籌?

正是因為陳毅重傷無法行動,1934年10月,中央紅軍準備離開瑞金開始長征,陳毅身負重傷正躺在利用農舍建起的病房中。周恩來在臨行前去看望陳毅並向他傳達了中央的指示,任命陳毅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辦事處主任,負責軍事指揮。這就樣陳毅便留在南方打游擊,可以說是九死一生。在國共和談的時候,陳毅擔任新四軍軍長。

王耀武,字佐民,於1904年出生于山東泰安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他的父親與長兄很早就去世了,但是他有一個精明強幹的母親,在母親培養之下成人。9歲時,入本村私塾讀書,拜張寶亭先生為師,讀的是“四書”、“五經”。19歲時,家境敗落,不得不輟學謀生,投親到天津,在天津租界裡一家菸草公司充當幹雜活的工人,後南下上海,到馬玉山糖果公司當了店員。

這一段經歷看起來無甚特別,但是聰明好學的王耀武卻獲益匪淺,因為他學到了很多從商之道,知道如何利用各種方法賺錢,這是很多國民黨將領所不具備的。

陳毅和王耀武正面交鋒,到底誰更勝一籌?

1924年的冬天,他投考黃埔軍校,被錄取為第3期學員,1925年10月,王耀武尚未畢業就參加了討伐陳炯明的第二次東征,由於作戰勇敢,表現突擊,成為學生軍中的佼佼者,後來得到何應欽和蔣介石的青睞,並扶搖直上。

1945年1月, 國民黨軍事當局成立了陸軍總司令部,何應欽為總司令,下轄4個方面軍,王耀武被任命為第4方面軍司令,成為黃埔學生中出任方面軍司令的第一人,與老資格的盧漢、張發奎、湯恩伯等三個方面軍司令並駕齊驅,1946年初,王耀武被任命為徐州綏靖公署濟南第二綏靖區司令官,1946年10月26日,蔣介石明令王耀武任山東省政府主席,於是王耀武又成為黃埔學生中第一個出任省政府主席的人。

王耀武之所以能夠在22年中由一個泰山腳下的貧苦農民,一躍而成為山東王,這一方面是因為他是黃埔出身,是所謂的天子門生,但是更主要的是他有自己獨到的地方,才能在國民黨內脫穎而出。

陳毅和王耀武正面交鋒,到底誰更勝一籌?

從雙方的經歷來看,陳毅能夠成為我軍的高級統率主要靠堅定的革命意志和深厚的理論水平,而且我黨要求各級幹部都必須加強學習,陳毅更是經常給部隊做報告,講革命道理。而王耀武之所以能夠成為國民黨的高級幹部,主要本領是即會打仗、會發財、會行賄。而且國民黨內沒有多少學習的風氣,沒有幾個人能把三民主義講得頭頭是道。

所以從雙方的高級領導幹部水平看,我方的無論是視野、理論水平、實踐能力皆比國民黨軍方面強得多,所以在最後的較量中,蔣介石的失敗就是必然的了,但就是蔣介石本人都認識不到這一點,更何況手下的將領呢!所以粟裕評價王耀武是國民黨軍中少有的幾個明白人,這一評價還是非常有道理的。

陳毅和王耀武正面交鋒,到底誰更勝一籌?

天擇是作者的筆名,他原為華東某野戰部隊軍官,裝備工程學本科畢業,作戰指揮學研究生畢業,曾在野戰部隊師級、軍級單位工作,後調入國防大學從事教學與研究工作,對軍事歷史和軍事哲學頗有研究,公眾號亦是“天擇雜談”,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