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即上巳节的历史由来

三月三即上巳节的历史由来


每逢到了农历三月初三,使人总觉得有点节日的气氛和神秘的色彩。但很多人对三月三知之甚少,也有的一无所知。其实,我国在久远的古代,确实有一个传统的节日叫上巳节,俗称三月三,并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直到今天,在民俗中仍然留有抹不去的痕迹。

三月三即上巳节的历史由来


但要想明白,上巳节究竟是个怎样的节日,又有着怎样的历史演变过程,就必须先弄明白以下三个概念。

首先要知道,这个"巳″字,即指地支的第六位,在十二生肖中属蛇。古代将"巳″与天干相配,用以纪年、月、日、时。

其次要明白"上巳"在古代是指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称为上巳日。

再次要晓得传统的"上巳节",不但是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而且被古人定为祓禊的日子,即春浴日。后合二为一,俗称三月三。

三月三即上巳节的历史由来


据说,农历三月初三是黄帝的生日,正好这一天也是上巳日,所以纪念黄帝的诞辰日既是上巳日,又是三月三。因此上巳日即三月三同样成为纪念黄帝诞辰的日子,这样就有了"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

那么,上巳节俗称三月三,在历史上又有着怎样的演变过程呢?追溯远古,源远流长。

上巳节是我国汉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原始制度。在那遥远的原始时期,就流传着有关的传奇故事。

三月三即上巳节的历史由来


那时人们到了上巳节,就将荠菜花铺在灶台上,以及坐卧之处,认为可以驱除蚂蚁等虫害;还把荠菜花、梧桐花藏在毛衣、羽衣内,认为衣服不会被蛀虫咬蚀;妇女把荠菜花戴在头上,认为不犯头痛病,在晚上睡得特别香甜。那时城乡居民还走出家门蹬山、春游、踏青。

三月三即上巳节的历史由来


上巳节可以回溯至追念伏羲氏,伏羲和他的妹妹女娲抟土造人,繁衍后代。在中原地区,尊称伏羲为"人祖爷",在濮阳伏羲建都地,修建了太昊陵古庙。

三月三即上巳节的历史由来


上巳日,人们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有一首北京的《竹枝词》是这样生动大气地描述了蟠桃宫会的盛况:"三月初三春正浓,蟠桃宫里看烧香;沿河一带风微起,十丈红尘匝地场"。

三月三即上巳节的历史由来


还传说我国西部有一个原始部落的保护神叫西王母,她有两个法宝:一是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仙丹。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三月三艳阳天,王母娘娘采药练仙丹。二是吃了能延年益寿的蟠桃。神话传说中的嫦娥奔月,就是偷吃了丈夫后羿弄来的西王母仙丹后飞上月宫的。后来有人就写了志怪小说,把西王母说成是福寿之神。

三月三即上巳节的历史由来


上巳节,在春秋时期就已经流行。《论语》中云:"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说得就是当时的情形。

古时,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为"上巳日″,先秦至唐十分繁盛。在东汉时期定为节日。《后汉.礼仪志上》曰:"是月上巳,官民皆絜于东流水上,曰洗濯袚除,去宿垢疢,为大絜。"后又增加了临水宴宾、踏青等内容。

三月三即上巳节的历史由来


什么叫祓除呢?祓除也叫祓禊,即去水边沐浴之意。因上巳节正处在春夏气侯交换之际,阴气还没有完全退去,人容易患病,去水边沐浴,可以祛除病痛和灾祸,并祈求福祉降临。

汉代以前,虽然已经把上巳定为正始节日,使古老的祓禊活动,有确定的时间。但因农历三月的上巳日,每年的具体日期却不能固定。为了方便和统一,魏晋后干脆把上巳节定在了三月初三日,在《晋书.礼志》记载:"汉仪,季春上巳,官及百姓皆禊于东流水上,洗濯祓除去宿垢。而自魏以后,但用三日,不以上巳也。"那时虽然不局限于巳日,但上巳日的节名却固定不变。

三月三即上巳节的历史由来


修禊也就是上巳春浴,据《荆楚岁时记》载:汉代人徐肇,在某年三月初连得了三位千金,可是在三月之内又都因瘟疫夭折了。当时,人们以为是有邪魔附身,从而,争相到水边洗涤,来驱邪除怪,从此,相沿成俗。

三月三即上巳节的历史由来


到了大唐盛世,使得上巳这一古老的节日,煥发出了更加丰富多姿的面貌。当时主要的娱乐活动有修禊、踏青、游宴、曲水流觞等,内容丰富,妙趣横生。到了上巳节这一天。人们都要结伴到郊野水畔,用清水洗涤污垢,以驱除病邪。再加上长安城围围阳春三月,风光无限,人们相携漫游时,常在风景秀丽的地方坐下,戏水赏花,饮酒作乐。长安周围的风景名胜区,像杏园、曲江、乐游原等,成为了唐人聚会的首选之地。大诗人杜甫在他的《丽人行》一诗中,描绘了盛唐时上巳节,士女游春的盛况:"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三月三即上巳节的历史由来


此外游人在河边谈笑趣乐的同时,还常常将酒杯放在托盘上面,让盘顺水游走,酒杯漂到谁的面前,那人倾杯而尽。因为流水弯曲,所以称之为"曲水流殇″。又因长安的游人常在曲江聚会,所以有"曲江流饮″的美称。在三月三即上巳节这一天,皇帝也常常参加游宴活动。据康骈《剧谈录》记载,每逢上巳这一天,皇帝就在曲江大宴群臣,并有乐舞助兴。此时,湖面上彩船摇荡,皇亲国戚、翰林学士泛舟湖中,颇为壮观。

三月三即上巳节的历史由来


唐代社会风气开放,青年男女也往往趁此机会在水边自由结交,彼此中意的就互表衷肠,定下终身,留下了许多佳话。

从宋、元时代开始,理学盛行,礼教日趋森严,三月三即上巳节的习俗,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这可以从古人的笔记史料和文学作品中看出那种追古慕古的怀念之情。

三月三即上巳节的历史由来


时至今日,三月三在我国大西南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如:壮族、侗族、黎族、瑶族、布依族、畲族、土族等少数民族中流行。最典型的是壮族,每年的三月三是壮族的重大节日,也即传统骆越文化的主要表现,统称为"三月三″歌圩。广西壮族自治区都会放假两天欢度佳节。

三月三即上巳节的历史由来


另外,从云南大理每年三月三举行的泼水节活动中依稀还可看到古代上巳节祓禊之俗的影子。

古代上巳节传播到日本,发展成为了后来日本的"女儿节"。

但在我国的绝大部分地区,早已很少有人知道,这一古老的节日。随着时间流逝,三月三即上巳节的民俗,慢慢地躲进了清明节的背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