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经典|杨过与独孤求败的一次隔空对话

那一年,杨过可谓接连遭受重创,身中情花与冰魄银针两大剧毒,旋即右臂被斩,生命危在旦夕之间。唯一怜惜自己的姑姑又不告而别,万念俱灰下,只想逃离这累觉不爱的人世,觅一荒无人烟之地黯然等死。

跌跌撞撞间,又重回到与神雕偶遇的荒谷,或许,在他意识里已认定,“我这个断臂怪物,除了姑姑,也惟有这萍水相逢的异类雕兄,才不会奚落小瞧了我。”

重读经典|杨过与独孤求败的一次隔空对话

终于,那个最让人为之神往,神一般存在的绝世高手——“独孤求败”,通过这只神雕,穿越时空的传授给杨过一身绝顶武艺,从此步入当世顶尖高手的行列。金老先生终于在此处挥下了最浓墨重彩的一笔。金老先生有多钟爱杨过?写杨过就是写他自己,他希望透过此人物,将自身的爱恨情仇和人生感悟透过杨过这个最血肉丰满的人物呈现给所有钟爱他的读者。

重读经典|杨过与独孤求败的一次隔空对话

所以,在设计杨过成长路线时,金老先生耗费了极大心血。一系列离奇曲折的经历,屡遭重大劫难,大难未死后,才舍得将这旷世奇缘布设上。重读神雕侠侣不下于三遍,每到这些转折,心神皆为之一荡。

重读经典|杨过与独孤求败的一次隔空对话

“纵横江湖三十余载,杀尽仇寇,败尽英雄,天下更无抗手,无可柰何,惟隐居深谷,以雕为友。呜呼,生平求一敌手而不可得,诚寂寥难堪也。-----独孤求败”

一人之势,竟有若泰山临渊,每每读之,无不为之震撼和向往。但虽为武侠世界,金老先生缺通过他的深厚功底,让此独孤求败的一生透过“剑冢”里的五把剑,展现得波澜壮阔。连马云这样的人物,也常用之隐喻,可见此中的逻辑与境界,着实值得我们一再品味与研究!

重读经典|杨过与独孤求败的一次隔空对话

四柄剑,确乎代表四重境界,也代表修习进阶的四个不同阶段。神雕将后两柄剑的修习方法,传授给了杨过,我们也可由个人感悟与理解,去体味金老先生想透过他的武侠世界给我们的人生哲理。

第一柄剑青光利剑

凌厉刚猛,无坚不摧,弱冠前以之与河朔群雄争锋。

弱冠之年,通指20岁。20岁之前,持的是一柄宝剑,凭它的凌厉刚猛与群雄争锋。

在这个年纪,人皆血气方刚,斗志昂要,多数人求的是成名的速度,想要走捷径。“成功要趁早”、“出名要趁早”的说法充斥耳尖,意识里认为“大器晚成”都算是对一个人的侮辱。喜“假于物”,持一柄利剑,伶牙俐齿锋芒毕露成了绕不过的理所当然。

第二柄剑紫薇软剑

三十岁前所用,误伤义士不祥,悔恨无已,乃弃之深谷。

经历了成长第一阶段的锋芒毕露,遭逢挫折可谓必然,于是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虽然照样的年轻气盛,但在意识里学会了运用技巧,但观之又乏全貌,所以以管窥豹,技巧似乎又成了全部。此时,最容易落入极端,为迅速达成目的而无所不用其极的技巧,就成了不择手段。遂,独孤求败将第二柄剑弃之深谷,终身因误伤义士而悔恨。

而此阶段于一人的成长又必不可少,一个人完整的世界观,对所属领域的全貌,也是在这个阶段完整的建立。

第三柄剑玄铁重剑

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四十岁前恃之横行天下。

此剑由玄铁铸成,重达七十斤,钝而无缝,与普通宝剑的凌厉轻逸截然相反。

杨过如若不是遇到神雕,可能一辈子也难上到一境界层面。剑的机巧万端被化繁为简,摒弃花哨的招式,凝炼成刚猛的厚重,可谓无坚不摧。修习的方法也完全反人性,杨过被神雕驱赶至山洪中,持重剑抗击奔流而下的山石,再辅以金蛇蛇胆增长神力。

对比郭靖与杨过,郭靖的过人之处就在于其淳朴敦厚的个性,让其在年轻时就倾心于练就扎实的基本功。

四十岁之前,你是否做好了做减法的心里准备,一招一式地倾心于在巨大的压力下精进自己的功力?30岁的时候,我毅然将Q名改作“玄铁重剑”,做好一路负重前行的准备。

第四柄剑木剑无滞

四十岁后,不滞于物,草木竹石均可为剑。

如何凭借一柄木剑,发挥出比玄铁重剑更大的威力?草木足石皆可为剑,拈花摘叶皆可伤人。

无他法,唯有功力精进到用剑多余的程度。杨过被神雕带到海边,每日在潮汐里持木剑刻苦修行,历时六年后终于大成,练就了剑魔独孤求败的本领。

“剑魔独孤求败既无敌于天下,乃埋剑于斯。呜呼!群雄束手,长剑空利,不亦悲夫!”

私以为,很多人将路走反了。这样的境界,通过文字表述,很容易让人理解为务虚,没有实打底的虚是浪费生命,一文不值。

现代人的烦恼由韩寒总结过,“听过很多的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其实,错的不在道理,而是获取这道理的方式,以及对待这道理的态度。

绝大多数道理,未经刻骨铭心的体验与审视,没有足够的经历与阅历打底,普通人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

例如崇尚魏晋之风,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普通人根本不可能做到,不信的话,有匪徒拿枪指着脑袋,看会不会吓得尿裤子;还有,“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者,可败为上将军也”,面对台下一万人,先别手发抖,脚打颤再说。所以,类似于这些标准要求的道理知道再所也无益。

而年轻人过早的执迷于一些务虚的道理听进,放却实处的修习,是成长的大忌。往往,大神们讲的务虚的部分,其实是最难的,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深切地体会。

重读经典|杨过与独孤求败的一次隔空对话

最后,点出一个关于成长亘古不变的理,所有价值最高的修习方式,届在于有古传至今的“师承制”。很少有人有足够的机缘能得于良师,获得这种口授心传,如果有遇见,请拿出最大的诚意与尊重,好好温习“张良纳履”的故事吧。也祝各位读者,在2018年得遇贵人,功力精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