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人因病死亡 “死无对证”的交通事故赔偿纠纷如何调解?

事情要从2018年7月7日说起。

当日,张某驾驶一辆中型仓栅式货车,与驾驶电动三轮车准备去卖菜的王某乙左手发生刮蹭,造成王某乙左手小指不全离断伤等伤情。因未发觉刮蹭之事,张某于发生事故后驾车驶离现场。

王某乙因治疗向亲朋好友借款支付了医疗费4.5万余元,对于家庭情况一般且已年过七旬的王某乙来说,所借外债无力偿还,生活堪忧,又找不到肇事车辆,整日愁闷,心生抑郁,经诊断为急性应急障碍。8月23日,王某乙因意识不清入院抢救,后因肺部感染、横纹肌溶解症救治无效死亡。

该事故经交警部门多方取证调查,于同年9月30日作出事故认定,认定张某负事故主要责任,王某乙负事故次要责任。

王某乙的近亲属王某甲等人于2019年1月向陕西省蓝田县法院起诉。案件庭审中,王某甲等申请对王某乙所患急性应急障碍与交通事故有无因果关系、王某乙的死亡与交通事故有无因果关系及参与度等进行鉴定。历经两次鉴定,鉴定机构均以被鉴定人死亡无法鉴定为由退回案卷,承办法官经大数据查找亦无类似案例可供参考。

当事人因病死亡 “死无对证”的交通事故赔偿纠纷如何调解?

在此种情形下,若无法举证王某乙的死亡与交通事故存在因果关系,那么因王某乙死亡产生的相关损失就可能无法得到赔偿,甚至对于其治疗急性应急障碍产生的相关医疗费都无法得到支持,而保险公司坚持认为王某乙的死亡与交通事故无关,拒绝赔偿相关损失。

考虑到本案的特殊性,办案法官多次通过电话等方式征求双方意见,并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现场调解,但效果均不佳。郭法官又前往王某乙生前居住地向当地群众了解其生活状况,据群众反映,王某乙为人老实,生前身体健康,精神正常,能正常劳动,事故发生后因找不到肇事者,情绪低迷、精神恍惚,甚至曾有轻生念头。郭法官又联系原告代理人尽可能提供王某乙生前影像资料。

完善相关资料后,办案法官及时组织当事人开展远程视频调解,并主动联系保险公司相关负责人对该案进行探讨,最终保险公司、肇事车辆车主认同了法院调解方案,同意赔偿各项损失合计18万元。

近日,各方当事人前往蓝田县法院蓝关法庭签订了赔偿协议,并按照协议约定履行了各自的义务。

来源:法制日报;法制日报全媒体记者 孙立昊洋;通讯员 郭训兵

【免责声明】“腾瑞法律网”对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真实可靠性或完善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供读者参考!

【版权声明】本文图文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删除!

欢迎关注“优法问答”语音问答平台,平台集全国各地优秀律师5万名5分钟内为您解答法律问题,同时为您推荐最专业最资深的律师为您辩护,关注公众号为您的人生保驾护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