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本人在武汉亲历过早的文化差异笑话

1998年秋天,本人去湖北,熬了一夜的绿皮火车,天刚蒙蒙亮,一出武昌火车站,到处都是黑压压的人,听口音基本都是湖北人,拉客坐车的、住宿的、中奖换奖的、卖“古董”的等等,作为湖湘之人,这些能听懂个大概,唯有一个无法理解。

身上背着盖好的框,过早不?过早不?

看不到框里背的啥,百思不得其解。

过早?我到得太早了?陌生的人,怎么会知道我来早了呢?

过早?打招呼?类似老家“果早”(这么早)的意思?

过桥?真是我听错了?过武汉大桥的意思?

走出火车站广场,由于一夜未进食,已经前胸贴后背,饥肠辘辘,随意往广场右侧行走,第一个拐弯处,门店上豁然写着“过早”,热干面、糯米鸡、糯米包油条、豆腐脑……

呵呵,站在门口,望着“过早”二字以及老板清脆的“过早”声音,头脑好似触电,恍然大悟……尴尬癌犯了~~~

“过早”,一个本应该简单的词,由于方言文化差异,是我走出湖南的第一个笑话。你们呢?经历了哪些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误会或笑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