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依为命,父子修来一世情


相依为命,父子修来一世情

我的爷爷奶奶膝下育有三子,但最终长大成人的仅有父亲一人,奶奶在父亲三岁时染病去世。

爷爷兄弟两个,大哥英年早逝,从爷爷到父亲可谓三代单传。

爷爷靠着祖上留下的门面房,开了一家类似现在拉面馆的小餐馆。爷爷含辛茹苦的把父亲拉扯长大成人。

因为各种原因小餐馆也开不下去,作为解放后定义的城市小手工业者的成份,没有田可以种,爷爷只能变卖仅有的几间房产,跌跌撞撞的供着父亲上了师范学校。

父亲毕业后终于成为“吃公家饭”的人,爷爷这才不用辛苦去给人打零工挣钱养家糊口。

父亲的收入虽说不多,但父子两人的温饱还能勉强解决。

父亲上班后,也是兢兢业业,埋头苦干,二十多岁就当上我们所在镇某村小学的校长。

爷爷觉得该操办父亲的婚事了!可是父亲以工作理有由推脱,其实上过学接受现代教育的父亲,怎么会让爷爷包办婚姻呢?

但爷爷就父亲这么一个儿子,爷爷一意孤行找媒婆给父亲物色媳妇。父亲不动声色的和母亲悄悄的谈着恋爱。

母亲认识父亲是在镇上的教育系统交流会上认识的。母亲比父亲小两岁,母亲初中毕业赶上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就没继续上学。后来回家当了“民办教师”。

后来,他俩的事情“纸包不住火”,爷爷还是知道了。

母亲当时在我们镇上也是一个“传奇人物”,“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中母亲因为家在农村,就近下乡。

母亲的干劲据说“她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背麦垛,小伙子背两捆,她也背两捆,她挣的工分永远是最多的。

就这样一个远近闻名的“铁姑娘”,爷爷一听吓一跳,而且母亲是“民办教师”还是农村户口,父亲是“公办教师”大小是个小学校长。很明显的“门不当户不对”。

最关键的是母亲的父亲,我的姥爷以前是过名党的上尉连长,据说是“平津战役”起义的傅作义部队中的。姥爷的大哥是个少将师长,被安排坐飞机去了太湾。可怜我的姥爷转业后因为“海外关系”被疏散到了大西北。

作为“根红苗正”的父亲,一个入党三年有大好前程的有为青年,怎么能找一个有“海外关系”有历史问题的“前国民党连长”的女儿。

凡经历过那段特殊年代的人,或者研究过大部分人避而不谈的那段历史的人,都明白这种“成份”上的差别,造成了多少“劳燕分飞”。

爷爷毕竟是经历大风大浪的老人,知道这样的婚姻对父亲来说弊大于利,母亲的“成份”回拖累父亲的进步,母亲的户口会使子女出生就注定是农村户口。这些都不幸被言中。这当然都是后话了。

母亲这边,虽然姥爷欣赏父亲的一表人才,可是,父亲家里的穷也是远近闻名的,没妈的孩子冬天从来没有穿过一双不露脚趾头的鞋。在别人眼里爷爷就是好吃懒做的“破落户”少爷,和余华的《活着》里的阿贵相似,是个败家子。

姥爷也怕母亲跟着父亲受苦,经历了各种“运动”的老军人,看着壮志凌云的父亲,还是觉得找个本分的庄家汉比较靠谱。

有文化的人太可怕。因为挖掘他“黑历史”的人都是文化人,往死了批斗他的也都是读书的学生娃。如果没有那些文化人,他在外人面前就是一个本本分分的一个庄户人。

可是两家的家长都没有想到,我父母亲在伟大的爱情力量的充实下,不顾各种压力,在各自单位开出介绍信去县民政局登记结婚了。

姥爷那里看到“木已成舟”,毕竟姥爷也是上过军校的人,想想只要母亲幸福也就不再阻拦了!

可是爷爷却放出狠话,不承认这门亲事,不会让父母亲结婚的。

母亲说她提着点心去看望未来的老公公,却被扫到出门,点心也被扔了出来。一向心高气傲的母亲那受过这样的气,哭着跑回了家。

相依为命,父子修来一世情

虽然事实的阻力很大,但是我勇敢的父母还是举行了结婚仪式。爷爷被父亲连哄带骗的送到父亲的远房姑妈家,就这样父亲和母亲结婚了。

结婚的时候,父亲已经调到了镇上当小学校长,学校安排了一间宿舍当他们的新房。十天以后,当爷爷被父亲接回来以后,得知父亲已经结婚。他去学校闹了几次,又是找镇长书记,最后被镇里的老书记好好的“教育”了一番才停止了折腾。

老书记就说了一句话,你这样弄,不怕你儿子丢了“公家饭”,人家老方的的女儿差啥,不久嫌人家是“民办教师”吗?那是迟早要转正的,户口的事情也要慢慢来吗。

因为害怕影响父亲的前程,爷爷停止了“上访”,默认了婚事。但一副老死不相往来的样子,让父亲心痛不已。一边是相依为命的老爹,一边是执子之手的爱妻,手心手背都是肉啊!

父亲虽然结婚了,但是每月总是拿出三分之一的工资给爷爷作为生活费,包括有了我们兄妹三人以后,一直不会在钱上让爷爷觉得紧张。

同样住在小镇,父亲再忙,天天也要去看看爷爷,有时候,母亲从娘家拉的米面让我的两个舅舅给爷爷送去,虽然心里有疙瘩,但母亲还是悄悄让人给爷爷送瓜果蔬菜。

当有了我们兄妹三人以后,爷爷不再逢人就骂父亲不孝,因为我父母亲给他养育了三个孙子。

我家还在小镇上时,每天天一亮,我一出门就会看到爷爷在外面等着我,因为父母亲忙工作,哥哥姐姐和我年龄差的比较大,他们都上学去了,看管我的任务就交给了爷爷。

我天天待在爷爷家,有时“乐不思蜀”好几天都不回家,其实有爷爷带我,父母亲没有了后顾之忧,爷爷呢,这么多年终于可以体会下天伦之乐。

后来,我五岁左右父亲去长安去上大学,母亲工作调动,哥哥姐姐要上中学,我们举家搬到了县城。

当时,母亲的单位还没有给分房子,哥哥姐姐分别借住在父亲的朋友同事家,母亲天天骑着自行车带着我从小镇到县城上班,每天来回两个小时。爷爷又变成一个人孤独的生活。

父亲上了半年学,突然学校给妈妈发来病危通知书,在那个靠电报和书信通讯的年月。

母亲犹如自己的天突然塌了,在县教育局的帮助下,母亲带着我踏上了去长安的列车,母亲安顿了哥哥姐姐,叮嘱了舅舅们照顾好爷爷。

最终爷爷知道了父亲的事情,哭闹着也要去长安,毕竟年纪大行动不便,我的小舅陪着我的姥爷带着爷爷的重托也踏上了去长安的列车。

父亲逢凶化吉,大难不死,姥爷也在长安寻到失散多年的兄弟。给家里打电报告知了平安。我们在长安一待就是半年。

两年后,父亲毕业,我们一家人在县城团聚,父亲要接爷爷来县城,可是爷爷放不下小镇仅有的几间老屋,他说,他那也不去,就要守着老屋,父亲也没有办法,也只能每周带我们兄弟姐弟三人每周末回去照看他。

随着年龄的增大,爷爷每年冬天都要感冒,因为要输液,所以父亲每天忙完单位的事情就匆匆赶回小镇,而我整个小学的寒暑假都是在爷爷家度过的。

因为要照顾爷爷,我十岁就学会了做饭洗衣,甚至一度因为爷爷经常有病准备长大以后当医生,不过我的哥哥实现了这一理想。

后来爷爷实在是生活不能自理了,父亲把爷爷接到了县城,哥哥已经结婚,主动要求把爷爷接到他家。因为他是医生,更懂得护理。

于是父亲一天去哥哥家三次,我和姐姐一天去两次,当时我已经上高中了,父亲也年过半百了。

爷爷由于器官衰竭已经被抢救过好几次,每一次大夫都说这样延长生命实在没有意义,可是父亲说,我老爹就我一个儿子,就算砸锅卖铁,我也要救老爹。

记得有一次,给爷爷输血,一天就花光了父亲一个月的工资,因为爷爷没工作,没有医疗保险,住院全部是自费,我悄悄听到了母亲的叹息,爷爷住院的这几个月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

哥哥瞒着父亲,给爷爷输了三次他自己的血,这样也省了不少钱,生完小孩不久的姐姐也拿来了她家的存折。

可是这一切努力也没有挽留住爷爷的脚步,最后那几天,爷爷突然说想吃饺子,爷爷从小胎里素,是一个居士,姐姐忙回去和嫂子包了二十几个素饺子给爷爷送来。

爷爷吃了五六个饺子,问父亲今天为啥没来,姐姐说这几天教育局开会,父亲特别忙,爷爷说,他忙就不要来回跑了,也一把年纪了。

是啊!爷爷送救护车的时候,每次都是父亲背起骨瘦如柴的爷爷,从来不让我们兄妹三人去背爷爷,是不是想到了他小时候爷爷背他的情景。

爷爷吃完饺子,和姐姐聊了聊他的重孙子,就说累了,要睡一会。于是换班让舅舅晚上照看爷爷。

谁知第二天凌晨,爷爷在睡梦中安详的走了。当我被父亲从学校叫出来的时候,才发现红着眼睛的父亲一下子苍老了许多!你爷爷去了,父亲仰着头经量不让眼泪流出来!

可是,我已经不管不顾,疯了似的奔向医院,看着爷爷安静的躺在那里,姐姐已经泣不成声,哥哥背过脸去默默地流着泪,我跪在爷爷的床头,疯狂地摇着他的身体,一遍又一遍的呼喊着,爷爷,你醒一醒啊!

门口父亲已经瘫坐在椅子上,嘴里嘟囔着,我成孤儿了!那一刻我从未忘记,一个人失魂落魄,生无可恋,失去亲人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

“逝者已矣 生者如斯”,而今父亲也步入古稀之年,我也为人父母,方知父母不易,百善孝为先,愿天下儿女都孝敬父母!愿天下父母都能安度晚年!

相依为命,父子修来一世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