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億月活的微博佈局小微金融,社交特色風控能否打破IPC困境?

5億月活的微博佈局小微金融,社交特色風控能否打破IPC困境?

4月,新冠疫情的影響持續,中國中小商業企業協會的調研報告顯示,58.25%的企業預計一季度營收將下降50%以上。

雖然疫情爆發的階段過去了,但製造業、服務業等第三產業的恢復仍需要很長時間。可以想像,在接下來兩個季度,國內的小微企業主仍將承受者巨大的現金流壓力和融資需求。

除了多家銀行機構外,一些互聯網和科技基因的頭部企業也捕捉到這一市場需求,比如四大互聯網老巨頭BATJ、新三巨頭TMD等都相繼佈局了小微金融板塊。

而最近,又一站在流量巔峰的社交媒體大佬——微博也入局了。

日前,微博借錢推出了面向小微企業主的全新貸款產品“幫幫貸”,目前已進入內測階段,首批用戶最高可獲20萬元額度,以及6期0利率的優惠政策。

開年以來,雖然國家有關部門推出多個政策,鼓勵金融機構發放低息貸款支持小微企業發展,但在傳統金融機構的模式下,小微金融行業數據孤島、經營風險等老生常談的問題仍使小微企業融資需求難以被滿足。

微博借錢的加入,也意味著一種新的社交媒體基因,即將給小微金融行業的競爭和發展,帶來更多的突破和可能。


5億月活的微博佈局小微金融,社交特色風控能否打破IPC困境?

攜5億月活用戶入局小微金融,打破傳統困境

作為頭部社交媒體互聯網平臺,微博也是一個金融服務的超級流量池。

2019第四季度,微博日活躍用戶規模進一步增長至2.22億,微博第四季度的流量繼續保持兩位數同比增長,2019年底,微博月活用戶達到5.16億。

更重要的是,微博沉澱了大量垂直生活消費行業的從業人員和個體創業者,同時也成為眾多生活消費類服務企業與用戶溝通和交流的重要陣地,擁有可觀的社交行為數據沉澱和營銷經驗。

雖然,微博借錢此前一直經營個人消費貸業務,但在微博的流量池中,小微金融的客戶群體其實同樣龐大且垂直。

比如,微博平臺聚集了一批年輕新銳的網紅餐廳、旅行、運動健身等生活方式博主以及中小品牌主理人,規模超過千萬,這些博主在分享各自領域專業內容的同時,也成功創立了自主品牌並積累了一定的粉絲規模。

從過去傳統銀行業的小微金融服務來看,重視實地調查和信息驗證的IPC模式應用最廣泛,但也受到重資產模式的考驗和跨區域經營難的限制,容易小而美,卻很難規模化。

隨著淘寶、美團一批掌握小微企業數據的互聯網金融巨頭,以及微眾、網商等互聯網民營銀行的切入,小微金融服務的線上化和科技化已經有所改善。

不過與線上電商企業相比,餐飲、健身房等很多小微企業的消費場景主要集中在線下,小企業的ERP數據、稅務數據、交易流水等數據仍然很難完全打通,在風控審核方面存在一定操作難度,他們對線下服務業、製造業的小微企業覆蓋面仍然有限。

實際上,微博借錢藉著微博這個信息互動性強、用戶活躍度高的開放式流量社交平臺,對線下小微企業的輻射能力非常可觀。

其龐大的流量數據積累和精準營銷能力,可能突破線上到線下的障礙,進而推動金融服務在小微企業領域的滲透,打破傳統IPC模式難以規模化的困境和新型互聯網小微金融網貸平臺流量的侷限性。


5億月活的微博佈局小微金融,社交特色風控能否打破IPC困境?

採用“社交特色”風控,定位年輕創業人群

近年來,微博內的小微企業主用戶呈現年輕化的趨勢。其中,35歲以下的年輕小微企業主和創業人群是微博借錢“幫幫貸”重點鎖定的小微金融客群。

在風控方面,微博借錢的“幫幫貸”業務相當有社交數據維度的特色。

據介紹,除了常規的小微貸款審核數據,“幫幫貸”將小微企業主在微博平臺的企業賬戶和個人賬戶數據納入重點評估維度。對相關賬戶的粉絲規模、博文內容質量以及粉絲互動意願等賬號綜合社交表現進行分析,並針對相關品牌在微博內的粉絲喜愛度、消費反饋數量、正面評價比例等微博內的表現進行綜合評估,作為風控依據。

在此基礎上,微博借錢會綜合企業資質和店鋪運營情況,最終通過模型計算出這些小微企業的信用等級。

據微博借錢相關負責人介紹,在第一批內測用戶中,有一家經營雲南菜館的小企業主,在疫情之前,得益於特色的菜品和地理位置,小夏的店經營狀況良好,她的小店得到了《舌尖上的中國》總導演陳曉卿的微博推薦,吸引很多顧客慕名而來。

然而,疫情之下,雖然線下門店的經營都受到了很大的衝擊,但在這樣的風控模式下仍然成為了微博借錢幫幫貸的首批用戶,獲得了10萬額度6期0利率的貸款服務。

實際上,微博借錢業務從2017年上線以來,也是通過微博活躍程度、日常行為和社交關係的分析,評估用戶信用,為用戶提供消費貸款服務。

微博特色的小微金融業務模式,為豐富小微企業客戶的畫像帶來了新的角度,也為在線上沒有積累經營數據的小微企業,提供了新的融資入口,拓展了新的小微金融藍海。

對微博借錢來說,此次從消費貸款到經營性貸款的升級背後,也是信用模型的一次全面升級,從單純的償債能力評估,走向全面的貸款用途管理,讓金融服務能夠更有效的助力實體經濟發展。

疫情之下,社交媒體大佬的入局,能否為小微金融服務帶來新的行業變革,令人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