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可能是一條最石破天驚,也最容易引發爭議的投資原則......

小編按:

回顧一下本週的行情,整體上就是個弱勢震盪。市場已經橫盤半個多月,即將要面臨變盤節點:究竟是繼續震盪磨人,還是向下殺,然後企穩反彈?或者有新的意料之外走勢?

盤面走勢瞬變萬化,投資還是繞不開思維方式。在這樣的橫盤焦灼中,我們不妨向投資先行者們汲取力量!

早在本週李螢老師解讀了著名的投資集團——黑石掌門人的最新投資力作,從週期、機會把握、投資信念以及決策中幾個方面做了重要信息拆解。(點擊此處可回顧)今天財咖特別分享譚昊老師的全新感悟,立足核心原則,帶來深度探討!

這可能是一條最石破天驚,也最容易引發爭議的投資原則......

譚昊

黑石集團的掌門人蘇世民跟橋水基金的創始人達利歐,江湖地位是一個level的。最近它的創始人出書了——《蘇世民:我的經驗與教訓》。

這可能是一條最石破天驚,也最容易引發爭議的投資原則......

這是一本可讀性很強的書,作為全球最大的私募股權基金創始人,業界的風向標,蘇世民在回憶自己創業時的各種糗事的時候,可以說是酣暢淋漓,對自己毫不手軟。給我印象很深的一個細節是,黑石創立後不久,有一次他們投了一個項目搞砸了,他們一個大客戶,一家保險公司的首席執行官打電話把蘇世民叫過去,就在辦公室開罵,直接把蘇世民當場給罵哭了。

不管你過去的履歷多麼光鮮,戰績多麼輝煌。一旦走上了創業這條路,就需要直面很多東西,各種前所未有的體驗,根本不是書本上寫的可以概況,完全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很佩服蘇世民的勇氣,能夠把創業過程中的的遭遇、心情、感悟、應對都還原出來真誠分享。僅從這一點來說,對於所有創業的朋友,這本書都有很大的價值。

但這只是人生故事的部分,本書最大的價值應該遠不止於此。更核心的部分應該是他所倡導的25條原則。

篇幅所限,這裡就不展開了,我重點說說第1條。因為第1條是聽起來最驚世駭俗,最石破天驚的,也是最容易引發爭議的。

蘇世民的第一條原則是這麼描述的:做大事和做小事的難易程度是一樣的,所以要選擇一個值得追求的宏偉目標,讓回報與你的努力相匹配。

這可能是一條最石破天驚,也最容易引發爭議的投資原則......

《我的經驗與教訓》 蘇世民著

01、做大事VS做小事,同與不同

先說做大事跟做小事相同的部分吧,

至少有兩點是相同的:第一點是時間上等價,第二點是流程上等效。

人的一天只有24個小時,除去吃飯睡覺,一個人清醒的時間比如說12個小時吧。你就12個小時,你可以投入到做大事也可以投入到做小事,但是不管怎麼樣時間都會被消耗掉,從這一點來說,時間的損耗是等效的。

第二點是流程上的等效。比如一個考大學的高中生,你可以說要考清華,你也可以說我考一個很一般的學校。儘管這兩個目標差的很遠,但是在流程上它們基本是等效的。

這是做大事跟做小事相同的地方。

但另一方面,我們根據日常經驗也可以知道,做大事跟做小事顯然有很多非常不同的地方。如果借用佛學的說法,我覺得有兩點,第一點叫做願力不一樣,第二點叫做外緣不一樣。

如果一個人一生中能取得多大的成就是一個算法的話,那麼這個願力的大小,就是這個算法當中的關鍵變量。這個變量對於這個函數的輸出結果,影響權重非常之大。

其實這一點跟中國的傳統文化是非常契合的。比如儒家提倡的志當存高遠,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等等。近代史上最為推崇的曾國藩,在家庭教育中也非常強調立志。

關於立志,曾國藩說過這樣的話: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無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常志。男兒自立,必須有倔強之氣。人苟能自立志,則聖賢豪傑何事不可為?他自己的立志更狠——不為聖賢,便為禽獸。不問收穫,但問耕耘。

可以說,他一生取得的成就,以及整個曾氏家族輝煌數百年,後人對他的家庭教育推崇備至。都是紮根在立志這個地基之上的。

這可能是一條最石破天驚,也最容易引發爭議的投資原則......

立上等志,跟發上等願是一回事。但問題在於,發上等願不是想發就能發的。這個志向,也不是說你跟孩子說你要有高遠的志向,他就會有的。所以從這個角度,一個人並不是說想做大事就能做大事的,他的願力從哪裡來?這個願能不能立得住?這都是非常重要的問題。

再說不同的第二點,外緣不一樣。我們就說資源吧,你做一件小事跟做一件大事,所要消耗的資源是完全不同量級的。你能說消耗100份資源和消耗1萬份資源,難度是一樣的嗎?這顯然是有悖於數學和物理學常識的。

所以如果從這不同的兩點來說,做小事跟做大事的難易程度是不同的。如果一定要說相同,那更像是一種心態上的自我激勵,是志當存高遠的一種自我期許,但是並不客觀。

02、做小事跟做大事等價的思維方式

所以在一開始,翻開這本書看到第一條原則的時候,我是傾向於懷疑的。

然後在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感覺到蘇世民真的是把這條原則當成金科玉律來實踐的。比如在耶魯大學期間,他從一個沒有任何背景的草根小子,辦了很多件轟動校園的大事。比如他在黑石募集第1支基金時,合夥人彼得的目標是先發一個5000萬美金的小基金,但是他說,第一支基金就要募集10億美金,為此兩個合夥人還產生了分歧。結果經過不懈的能力,這支基金最終募了8.5億美金。

蘇世民自身的經歷在不斷的重複驗證這條原則。他確實秉承著做小事跟做大事等價的思維方式,在這個過程中雖然歷經千辛萬苦,他還是取得了很多成就,而且是大成就。這帶給我們什麼樣的啟示呢?

剛才做的是靜態分析,我從兩個角度講了等效性,從兩個角度講了不等效性。而這裡,從動態分析的角度,需要再引入兩個變量。

第一個變量是,做大事有利於不斷充分挖掘自身潛能。

每個人都有潛能,但是可能只有很少的人能夠充分的把這些潛能發揮出來。好比每個人都是一座礦,都是富礦,但是你能挖出多少好東西,取決於挖的力度和挖的方法。

發上等願,立上等志,定一個宏偉的目標,這些都是有利於挖掘自身潛力的好方法。但是你的潛力最終能挖出多少來,這是個變量,這是第一個很重要的變量。

第二個很重要的變量叫做感召。

你想做一件很小的事情。比如說自己考試分數考得好一點。小事只跟自己有關,你是無法感召別人的。

但你想做一件很大的事情,比如在耶魯的時候,蘇世民想把美國最牛的芭蕾舞團請來耶魯校園表演,當時的耶魯校園主要都是男生,這種轟動性的事情當然難度是很高的。但是你會有很大的感召的力量,在這個過程中會吸引到很多人來幫你。

這個感召的力量有多大,你得到的意外的援助有多大,這個力量可能是遠遠超出你想象的,像滾雪球一樣的,到底有多大誰都不知道,這也是一個變量。我稱之為感召的複利。

當我們引入兩個變量之後,原來的函數似乎發生了一些有意思的變化。原來一眼清晰能看見的東西變得不那麼確定了。

03、把一件事情做到十倍好模式

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想到了另外一個有故事的人,特斯拉的埃隆·馬斯克,他的十倍好的思維模型。馬斯克做的很多事情,比如特斯拉的電動車,比如spacex的太空火箭,比如腦機接口,這些項目都創造了前人達不到的奇蹟。而他說自己的核心思維方式是十倍好,他想的從來不是改進10%,他認為改進10%是很困難的,把一件事情做到十倍好反而是更容易的。

這可能是一條最石破天驚,也最容易引發爭議的投資原則......

這個思維模型跟蘇世民的“大事小事等價模型”在底層有異曲同工之妙。

事實上,馬斯克能夠做成那麼多看起來不可思議的事情,也是因為他回到最初始的原點,不斷的拷問自己,我怎麼把這個事情做到十倍好。用最樸素的最底層的物理學原理重新推導,而不是在現有的思維方式上去改進,這是一種涅磐式的思維方式——不再原有的框框裡面玩,直接跳出來另外畫一個框框。

馬斯克和蘇世民的這兩個思維模型,對照起來會有一些有意思的碰撞和啟發。

而我的另一位朋友,看到蘇世民的這條原則之後說,老子說過的治大國若烹小鮮,說的不也是一個意思嗎?

你覺得呢?歡迎你留言談談你對“大事小事等價模型 ”的看法。

專欄

給散戶的18個炒股致勝法則!

作者:財咖聯盟

78.4幣

683人已購

查看


譚昊,彼得明奇資產管理創始人、量化交易者;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對話私募掌門人》特邀專家。“RIH投讀會”創始人,會員皆為國內一線投資家,出版《優勢投資法則》,被多家投資機構列為內部必讀書目,曾任知名全國性財經媒體執行主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