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能是一条最石破天惊,也最容易引发争议的投资原则......

小编按:

回顾一下本周的行情,整体上就是个弱势震荡。市场已经横盘半个多月,即将要面临变盘节点:究竟是继续震荡磨人,还是向下杀,然后企稳反弹?或者有新的意料之外走势?

盘面走势瞬变万化,投资还是绕不开思维方式。在这样的横盘焦灼中,我们不妨向投资先行者们汲取力量!

早在本周李萤老师解读了著名的投资集团——黑石掌门人的最新投资力作,从周期、机会把握、投资信念以及决策中几个方面做了重要信息拆解。(点击此处可回顾)今天财咖特别分享谭昊老师的全新感悟,立足核心原则,带来深度探讨!

这可能是一条最石破天惊,也最容易引发争议的投资原则......

谭昊

黑石集团的掌门人苏世民跟桥水基金的创始人达利欧,江湖地位是一个level的。最近它的创始人出书了——《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

这可能是一条最石破天惊,也最容易引发争议的投资原则......

这是一本可读性很强的书,作为全球最大的私募股权基金创始人,业界的风向标,苏世民在回忆自己创业时的各种糗事的时候,可以说是酣畅淋漓,对自己毫不手软。给我印象很深的一个细节是,黑石创立后不久,有一次他们投了一个项目搞砸了,他们一个大客户,一家保险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打电话把苏世民叫过去,就在办公室开骂,直接把苏世民当场给骂哭了。

不管你过去的履历多么光鲜,战绩多么辉煌。一旦走上了创业这条路,就需要直面很多东西,各种前所未有的体验,根本不是书本上写的可以概况,完全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很佩服苏世民的勇气,能够把创业过程中的的遭遇、心情、感悟、应对都还原出来真诚分享。仅从这一点来说,对于所有创业的朋友,这本书都有很大的价值。

但这只是人生故事的部分,本书最大的价值应该远不止于此。更核心的部分应该是他所倡导的25条原则。

篇幅所限,这里就不展开了,我重点说说第1条。因为第1条是听起来最惊世骇俗,最石破天惊的,也是最容易引发争议的。

苏世民的第一条原则是这么描述的:做大事和做小事的难易程度是一样的,所以要选择一个值得追求的宏伟目标,让回报与你的努力相匹配。

这可能是一条最石破天惊,也最容易引发争议的投资原则......

《我的经验与教训》 苏世民著

01、做大事VS做小事,同与不同

先说做大事跟做小事相同的部分吧,

至少有两点是相同的:第一点是时间上等价,第二点是流程上等效。

人的一天只有24个小时,除去吃饭睡觉,一个人清醒的时间比如说12个小时吧。你就12个小时,你可以投入到做大事也可以投入到做小事,但是不管怎么样时间都会被消耗掉,从这一点来说,时间的损耗是等效的。

第二点是流程上的等效。比如一个考大学的高中生,你可以说要考清华,你也可以说我考一个很一般的学校。尽管这两个目标差的很远,但是在流程上它们基本是等效的。

这是做大事跟做小事相同的地方。

但另一方面,我们根据日常经验也可以知道,做大事跟做小事显然有很多非常不同的地方。如果借用佛学的说法,我觉得有两点,第一点叫做愿力不一样,第二点叫做外缘不一样。

如果一个人一生中能取得多大的成就是一个算法的话,那么这个愿力的大小,就是这个算法当中的关键变量。这个变量对于这个函数的输出结果,影响权重非常之大。

其实这一点跟中国的传统文化是非常契合的。比如儒家提倡的志当存高远,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等。近代史上最为推崇的曾国藩,在家庭教育中也非常强调立志。

关于立志,曾国藩说过这样的话: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无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常志。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他自己的立志更狠——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不问收获,但问耕耘。

可以说,他一生取得的成就,以及整个曾氏家族辉煌数百年,后人对他的家庭教育推崇备至。都是扎根在立志这个地基之上的。

这可能是一条最石破天惊,也最容易引发争议的投资原则......

立上等志,跟发上等愿是一回事。但问题在于,发上等愿不是想发就能发的。这个志向,也不是说你跟孩子说你要有高远的志向,他就会有的。所以从这个角度,一个人并不是说想做大事就能做大事的,他的愿力从哪里来?这个愿能不能立得住?这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再说不同的第二点,外缘不一样。我们就说资源吧,你做一件小事跟做一件大事,所要消耗的资源是完全不同量级的。你能说消耗100份资源和消耗1万份资源,难度是一样的吗?这显然是有悖于数学和物理学常识的。

所以如果从这不同的两点来说,做小事跟做大事的难易程度是不同的。如果一定要说相同,那更像是一种心态上的自我激励,是志当存高远的一种自我期许,但是并不客观。

02、做小事跟做大事等价的思维方式

所以在一开始,翻开这本书看到第一条原则的时候,我是倾向于怀疑的。

然后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感觉到苏世民真的是把这条原则当成金科玉律来实践的。比如在耶鲁大学期间,他从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草根小子,办了很多件轰动校园的大事。比如他在黑石募集第1支基金时,合伙人彼得的目标是先发一个5000万美金的小基金,但是他说,第一支基金就要募集10亿美金,为此两个合伙人还产生了分歧。结果经过不懈的能力,这支基金最终募了8.5亿美金。

苏世民自身的经历在不断的重复验证这条原则。他确实秉承着做小事跟做大事等价的思维方式,在这个过程中虽然历经千辛万苦,他还是取得了很多成就,而且是大成就。这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

刚才做的是静态分析,我从两个角度讲了等效性,从两个角度讲了不等效性。而这里,从动态分析的角度,需要再引入两个变量。

第一个变量是,做大事有利于不断充分挖掘自身潜能。

每个人都有潜能,但是可能只有很少的人能够充分的把这些潜能发挥出来。好比每个人都是一座矿,都是富矿,但是你能挖出多少好东西,取决于挖的力度和挖的方法。

发上等愿,立上等志,定一个宏伟的目标,这些都是有利于挖掘自身潜力的好方法。但是你的潜力最终能挖出多少来,这是个变量,这是第一个很重要的变量。

第二个很重要的变量叫做感召。

你想做一件很小的事情。比如说自己考试分数考得好一点。小事只跟自己有关,你是无法感召别人的。

但你想做一件很大的事情,比如在耶鲁的时候,苏世民想把美国最牛的芭蕾舞团请来耶鲁校园表演,当时的耶鲁校园主要都是男生,这种轰动性的事情当然难度是很高的。但是你会有很大的感召的力量,在这个过程中会吸引到很多人来帮你。

这个感召的力量有多大,你得到的意外的援助有多大,这个力量可能是远远超出你想象的,像滚雪球一样的,到底有多大谁都不知道,这也是一个变量。我称之为感召的复利。

当我们引入两个变量之后,原来的函数似乎发生了一些有意思的变化。原来一眼清晰能看见的东西变得不那么确定了。

03、把一件事情做到十倍好模式

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想到了另外一个有故事的人,特斯拉的埃隆·马斯克,他的十倍好的思维模型。马斯克做的很多事情,比如特斯拉的电动车,比如spacex的太空火箭,比如脑机接口,这些项目都创造了前人达不到的奇迹。而他说自己的核心思维方式是十倍好,他想的从来不是改进10%,他认为改进10%是很困难的,把一件事情做到十倍好反而是更容易的。

这可能是一条最石破天惊,也最容易引发争议的投资原则......

这个思维模型跟苏世民的“大事小事等价模型”在底层有异曲同工之妙。

事实上,马斯克能够做成那么多看起来不可思议的事情,也是因为他回到最初始的原点,不断的拷问自己,我怎么把这个事情做到十倍好。用最朴素的最底层的物理学原理重新推导,而不是在现有的思维方式上去改进,这是一种涅磐式的思维方式——不再原有的框框里面玩,直接跳出来另外画一个框框。

马斯克和苏世民的这两个思维模型,对照起来会有一些有意思的碰撞和启发。

而我的另一位朋友,看到苏世民的这条原则之后说,老子说过的治大国若烹小鲜,说的不也是一个意思吗?

你觉得呢?欢迎你留言谈谈你对“大事小事等价模型 ”的看法。

专栏

给散户的18个炒股致胜法则!

作者:财咖联盟

78.4币

683人已购

查看


谭昊,彼得明奇资产管理创始人、量化交易者;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对话私募掌门人》特邀专家。“RIH投读会”创始人,会员皆为国内一线投资家,出版《优势投资法则》,被多家投资机构列为内部必读书目,曾任知名全国性财经媒体执行主编。


分享到:


相關文章: